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抗战时期的武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2日至10月7日,浙江省博物馆将在浙江西湖美术馆推出《钱江怒潮•抗日战争在浙江》特展,力求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浙江社会。 展出的历史文物 展出8件国家一级文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
南宋 《墨龙图》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馆5周年之际,特别推出《千年风雅——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本次展览将于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1月3日在广东省博三楼书画厅展出。届时,观众朋友将欣赏到从宋代到近现代的69件(套)馆藏绘画精品。 展览分为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宋元部分从有限的画迹窥其发展之大略;明、清、近现代部分按时间为线,展现画派纷呈,名家辈出的艺术现状。不仅...
8月28日,省博物馆向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佛祖舍利仪式,在泾川县回中广场举行。副省长郝远、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参加移交仪式。 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龛、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达1500多处。1964年12月,泾川县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出土了14粒佛祖骨舍利及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
8月28日,甘肃省博物馆向平凉市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14粒佛祖舍利中的几粒舍利。 当日上午11时,佛祖舍利在泾川县中回广场举行了仪式。 13时,迎接舍利的彩车到达大云寺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平凉市法轮寺方丈妙林大和尚带队恭迎佛祖舍利。增勤法师,妙林大和尚双手合十,虔诚祈祷,而身着黄色袈裟的法...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将于9月2日—10月7日在浙江西湖美术馆推出《钱江怒潮——抗日战争在浙江》特展。本次展览包括前言、抗日烽火、日军暴行、胜利纪念四个部分,主要以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抗战时期革命文物为依托,力求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浙江社会。 特展届时将展出文物约370件组,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8件;同时...
8月11日由四川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巴蜀情韵——四川博物院藏古琴精品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分为“古琴的悠远历史”“松石间意——唐宋元古琴”“太古希声——明代古琴”“金声振玉——清代及近代古琴”四个版块,共展出23张古琴,时代从唐至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琴的演变轨迹,是四川博物院所藏古琴之精粹。其中唐代“石涧敲冰”琴形制浑厚,古朴凝重,声音圆润纯正,有典型的唐琴风韵。此外...
旗袍是我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国粹”。如你想领略上世纪以来中国旗袍的风情,可于明晚到省博物馆来。 21日19:00——21:30,绣罗云裳——海派旗袍与云南服饰展,将在省博开展。内容包括旗袍T台秀、旗袍展自由观赏,将持续到10月18日。
8月11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巴蜀情韵——四川博物院藏古琴精品展》。此次四川博物院与黑龙江省博物馆共同打造的“古琴展”,向公众展现中国两千多年的古琴文化,积极推广发扬琴道的精神,丰富了广大龙江观众的文化生活。 古琴是中国历史最久、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乐器。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中国古典音乐境界的最高体现,也...
7月30日,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七十一——南宋《蚕织图》特展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十大镇馆之宝——南宋《蚕织图》描绘了我国古代种桑、养蚕、织布等与蚕织相关的劳作过程。全长1100厘米,画心横27.5厘米、纵518厘米,跋纵460厘米。画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画尾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
记者从黑龙江省博物馆获悉,自该博物馆2015年暑期第二课堂于7月15日开课以来,已吸纳580名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每周对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提供科普知识课,课程通过现场授课、展厅参观、影音视频、活动游戏、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小朋友们了解自然科普知识。 据悉,第二课堂授课内容涵盖了艺术、民俗、自然、历史等领域,授课时间从7月15日开始,8月23日结束。据工作人员介绍,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展...
为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为对考古、历史感兴趣的大学生搭建零距离接触考古工作的平台,7月7日——7月11日,湖北省博物馆举办首届公众考古夏令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活动。 此次考古夏令营以探索商周文化为主题,以普及历史和考古知识,增进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考古知识主题讲座、遗址勘查与体验、文物鉴定...
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将其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7月20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暨“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开幕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仪式上,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将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金饰片正式移交到甘肃省省长刘伟平手中。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
7月17日,随着60多位学员拿到“培训证书”,为期5天的“河南省博物馆信息化培训班”圆满结束。培训班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主办,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信息化专委会、内乡县衙博物馆承办。 河南首次举办 本次培训班,是河南省首次举办博物馆信息化专项培训,旨在培养全省文博行业的信息化人才,逐步提升全省文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河南省文物局等主办、承办单位和各省辖市、省直管县的文物局、...
7月18日,“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这也是继“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 “扬帆南海——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 之后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又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特展”。 本次展览包括“东方瓷国”、“海上通衢”、“瓷艺远播”三个部分,185件珍贵展品涵盖了自汉代至清代的陶瓷外销精品,立体展示了中国作为“瓷之国度”近2000年来...
7月14日上午,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日,通过中法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相关人士的积极努力,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将其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国家文物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将于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 这32件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