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咱老百姓的文化,它们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的文化遗产有很厚的积淀,但缺少传承。 本报记者专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鼎志 非遗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记:您会用一些民间艺术装点自己的家吗? 王:我已经用了。我的房子里挂着剪纸、皮影,还有一个梭子,上面画的脸谱,还搞了一个泥塑的牛头。我不挂国画,更不挂西洋那些东西。 记:剪纸,剪的什么...
赵本山当非遗传承人 有人认为此举不妥当 据北京日报近来,赵本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受到了质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邬丙安以及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都指出,赵本山的二人转已非传统二人转,“刘老根大舞台”的繁荣与发展,也不意味着二人转这个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取得了多大多辉煌的保护成果。 ——传承文化遗产...
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滑县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黄氏膏药、滑县黄塔膏药、滑县道口正月古庙会等5个项目榜上有名。 滑县地处黄河故道,文化积淀深厚。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造就了滑县六大特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群星灿烂的名人文化、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手工艺文化。为保...
资料图片:6月1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领证书。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自治区再传佳音,又有21名传承人入选,至此,全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民间艺人总数达到52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它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
“来黄山旅游,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美景,还可以到潜口民宅目睹徽剧、徽州四雕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感受厚重的徽州文化。”昨天,来自浙江的游客王小姐在潜口民宅旅游时告诉记者。 “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黄山高瞻远瞩的指示,不仅是对黄山的巨大关爱,也是对中国遗产地保护的指示。 近年来,黄山市开展了文物和非物...
近年来,萨嘎县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对全县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的发掘与整理,共发掘与整理出1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申报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萨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这些文化遗产主要靠口头传承,基本上没有文字记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地方婚俗、手工制作技艺等因各种因素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不断传承发扬,全县按照&l...
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场 近日,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最高奖项――“太阳神鸟金奖”。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
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获悉,通州里二泗小车会、大运河的传说、通州团花剪纸制作技艺、通州饹馇饸等9个项目8日全票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全部进入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33项。 据悉,目前,通州区已普查到将近5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1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成功申报北京市级非遗项目,24项为区级非遗项目。针对该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通州区编纂...
本网讯 洛阳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来,普查人员深入农村、社区摸排,陆续新发现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4000余条,其中部分县区整理了重点项目申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8月开始,省文化厅将对全省“非遗”普查工作进行检查验收,7月洛阳市普查工作将进入“决战”阶段。8日下午,全市非物质文化遗...
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一篇“文化观察”报道,主标题为《民俗为何变了味儿》,“侗族大歌改造成美声唱法,梆子戏改造成京剧,苗族舞蹈改造成现代霹雳舞”,皆其例也。 何以要动这样的“手术”?倘若归因于主管人员的个人爱好,那是无法令人信服的。人之喜爱,固然不能排除,但是很难说属于或此或彼的个人情味,而是有着某种共同性;对于本土文化产生自卑...
日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将她创制的紫砂“松竹梅壶”,捐赠给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该中心向她颁发了收藏证书。 汪寅仙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紫砂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50多年的艺术人生中,她自觉地担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大胆吸收紫砂造型艺术的新理念,给紫砂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此次捐赠的紫砂“松竹梅壶”,手法老到、结构严谨、装饰有...
我市经过一个多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七县四区共普查出重点项目100多条,其中一些具有相对独立性、有鲜明个性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传承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非遗项目将进入保护序列。这是记者昨日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的。 据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全市非遗普查共录入有效信息4437条,包括15大门类。像灵丘制针、黄烧饼制作,新荣磨复其湾接骨药,广灵瓜子、豆腐干等传统制作工艺,应得到保护和抢...
舞灯制茶、剪纸刺绣、雕刻泥塑……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文明脉络的传统技艺,在岁月长河中,通过一个个能工巧匠的口传身授,才得以保留和延续——这些能工巧匠,就是我们如今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留住人,才能留住艺,留住文化之脉。 为此,本报与市工艺美术大楼、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推出专栏报道《倾听传承人的故事》,我...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接龙吹打乐,是重庆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器乐乐种,明代末年正式形成,经过400多年的传衍,接龙吹打有了很大的发展。分为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三大类和丫溪调、下河调、青山调、昆词、教仪调、将军锣鼓、伴舞锣鼓7种,现存乐曲983首。接龙吹打具有原始古朴、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生态性强的特点,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讯(记者刘学)为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次性给予省级“非遗”传承人发放专项补助经费78.8万元,涉及分布在全省各地区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7人,江门市11名传承人将分别获得补助经费4000元。 江门市获得省专项经费补助的11名“非遗”传承人中年纪最大的82岁,最年轻的只有4...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