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基本信息: 作 者:白云翔、施劲松主编,考古杂志社编著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1 版 次:1 页 数:429页 字 数:686000 印刷时间:2013-11-1 印次:1 开 本:大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516136881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 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最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
博物馆里有历史馈赠给这座城市的各种宝贝,但小娃娃们怎样穿透历史的烟云去感知文化的力量和悠久的岁月之美?是各种结合孩童心理和成长特点的互动游戏!不久前,嘉兴博物馆专门在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为禾城娃娃设计了文化礼物—— 一场考古亲子体验活动(晚报5月19日头版已有图片报道)。 据悉,博物馆共为小朋友们推出了四个体验项目,分别为软陶手工制作、泥条盘筑、模拟考古、模拟沙滩。软陶手工制作采用无毒软陶,可以...
李济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主持安阳殷墟的15次发掘及其后殷墟发掘资料的研究和出版。正是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确立了殷商文明是整个东亚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文明,为中国古代史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并为它向史前的延伸、为中国民族文明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李济具有人类学家的眼光,这对他的考古学成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术之路: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 1896年出生的李济,于1911...
梁思永(1904-11-13——1954-04-02)。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次子,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广东新会人。出生于澳门,童年在日本度过,1913年随家人回国,1915年考入清华留美班。1923年自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梁思永在哈佛接受了完全现代的考古训练,系统学习了地质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社会学、化学、物理学等知识,曾在美国参加印...
5月20日下午,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一行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调研陕西考古博物馆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省考古院书记陈显琪、院长王炜林、副院长王小蒙、范桂强、孙周勇以及考古博物馆筹建办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王炜林首先对考古博物馆近期的建设用地手续办理、项目概念设计以及有关考古史展品征集等方面的工作做了简要汇报,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在听取了汇报之后,赵荣充分肯定了省考古院在博物馆前...
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于5月16日—20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41家文博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1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安徽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研讨会主题是考古与文物保护中的前沿问题,分两个小组进行研讨。木漆器保护、考古...
昨日,市政协部分委员对我市“发挥西安历史文化优势,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据悉,我市正筹建西安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基地建设包含西安考古博物馆等五部分。 据了解,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配合城市建设进行的文物勘探项目达1000余项,勘探面积7000多万平方米,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400余项,发掘古墓葬、古窑址10000多座,发掘古遗...
21日记者从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我市正筹建西安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初步方案主体建筑群项目累计面积48000平方米。 为满足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文化展示、学术交流的需要,从2012年起,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开始筹划搬迁新址、建设西安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的事宜。基地初步选址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 基地初步建设方案中,主体建筑群项目累计面积48000平方米。包含西安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安...
近日,墨西哥研究人员计划发掘出水一具罕见的12000年前少女遗骸。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遗骸发现于一座珍贵水下古墓之中,堪称是美洲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古老人体骨骸,保存相当完整,为研究第一批美洲原住民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图为此次图伦洞穴项目(TulumSpeleologicalProject)发现的12000年前少女罕见头骨遗骸。图片来源:法新社/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查韦斯·阿尔...
一、人物简介 白云翔,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籍贯山东省章丘市。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考古》月刊和《考古学报》季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考古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
人物简介: 许宏 博士。男。1963年7月生,辽宁省盖州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92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徐苹芳教授,专攻城市考古学。1996年获博士学位,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 ...
刘景芝,女,1951年11月出生,北京人,汉族。1975年8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前考古。主持发掘的山西朔州南磨细石器遗址,曾荣获国家文物局1994-1995年度田野考古三等奖。 发表成果: 专著 《华...
姓名:李新伟 性别:男 学历: 2000-2004年:考古学博士,澳大利亚拉楚布大学考古系(Archaeology Program, School of Historical and European Studies, La Trobe University, VIC, Australia)。 1993-1996年: 考古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986-1...
内容提要:考古工作的开展,让许多周代遗址的性质得到彰显,特别是关中地区,不仅确认了周公庙、段家河、孔头沟等大量西周采邑类居址,同时也揭示了此类聚落形制及其面貌特征。这些采邑与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的西周都邑的分布状况,让我们了解到周王朝是以封赐采邑的形式掌控千里王畿。西周采邑存在的分级现象,反映了当时应有相应的层级管理。更可贵的是齐、晋等西周诸侯国内采邑的确认,表明王畿以外边远地区也有类似的管控模式...
任式楠,男,汉族,1936年10月出生,籍贯:江苏省无锡市。 1948年9月~1954年7月,无锡荣巷公益中学学习。 1954年9月~1959年8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门化(1958年7月改为考古专业)学习。大学本科毕业。 1959年8月起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5月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直至2010年10月退休。 专业: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