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展示辽宁考古工作成果的“辽海遗珍--辽宁考古六十年展”20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60年来,辽宁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距今约40万年的本溪庙后山遗址,更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北的人类活动地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介绍,1921年6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掘南票沙锅屯遗址,开启了辽宁考古工作的先河。1954年4月,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东北地区文物工作队成立,与东北...
出土大量儿童葬具残器 走在麦田,记者不时看到地上有灰色、白色的陶、瓦片,上面有条纹花样。 “你随便拿起的一块瓦片,可能就是2000年前的东西。”一名考古队员笑着跟记者说。 记者好奇地从地上捡起一片残陶。没想到,考古队员竟说这是古代专门用来安葬儿童的器皿。 记者了解到,此次齐故城遗址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儿童葬具和骨骼,这些器具有的像是现在腌咸菜的坛子,有的是两个大小不同的陶盆组成。“遗址中一次...
严文明,1932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 目录 1著作 2主要观点 3考古研究 4古城评价 1 著作 1.《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 2.《中国通史(二):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略论中国文明的起...
宿白,著名考古学家,我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辽宁沈阳人。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肄业,1951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 1工作经历 2一生作品 3宿白自述 4从北大图书馆开始职业生涯 5为复原西藏寺庙留下历史材料 6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
展示辽宁考古工作成果的“辽海遗珍--辽宁考古六十年展”20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60年来,辽宁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距今约40万年的本溪庙后山遗址,更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最北的人类活动地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介绍,1921年6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掘南票沙锅屯遗址,开启了辽宁考古工作的先河。1954年4月,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东北地区文物工作队成立,与东...
高广仁,男,1932年生于山东济南。出身于电力产业工人家庭。五六岁念私塾,七岁上济南模范小学,1945年考入济南一中, 1948年升入高中一年级,同年9月济南解放,开始了独立的人生。 壹,工作经历四阶段: (一)1948-1954年参军、南下及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革命工作: 1948年10月参加革命,进入华东大学接受培训。1949年2月正式入伍,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南下干部纵...
叶小燕,又名瓯燕,女,汉族,1933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研究员。 幼年在温州先后就读于瓯江小学、三希小学、赞善小学,初中、高中在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念书。六岁上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温州遭日寇三次沦陷,全家颠沛流离逃难乡下,因此辍学一年。小学、中学都念的春季班,即于春季开始新的学年。1952年夏季读高中三年级时,国家安排我们提前半年毕业。我在老师的指点下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由于1...
1966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 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 2004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职务。曾被聘为北京大学古代文明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遗址考古队队长,主持丰镐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
学术自传 1965年6月,我出生于丹东鸭绿江畔。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攻读于泉城济南,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在山东大学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博士生阶段是在天津南开园度过的,于香港回归之际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赴京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在考古所工作至今。 1999年秋冬季,我参加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发掘;2002年夏秋季,带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北京...
刘振东,男,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198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99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晋升为研究员。2007~2011年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攻读论文博士。长期参与或主持西汉、十六国和北朝时...
为进一步弘扬鹤壁历史文化,宣传鹤壁考古的重要成果,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鹤壁市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于市文化中心二楼报告厅举办“鹤壁重要考古发现讲座”,讲述鹤壁地区历年来重要考古发现成果,普及考古及文物知识。参加讲座的有副市长高雅玲、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刘炳强等领导,鹤壁博物馆的全体职工、鹤博热心的志愿者以及关心鹤博热爱考古的群众。 讲座主讲人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韩朝会...
工人在直径33米的墓地清除表层沙土。 自5月16日起,由新疆考古研究所专家及哈巴河县文物局工作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距离县城20余公里的哈拉苏墓地进行考古发掘。 哈巴河县境内共有古文化遗存78处,其中墓地51处共1079座墓葬。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及当地文物局工作人员的前期考古勘察,此次考古发掘的哈拉苏墓地有墓葬53座,最大的墓葬直径达到33米,最小的也有10米。 “根据地表...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即将赴上海交付使用。昨日,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码头,作为2014年重庆市第五届文化遗产宣传月的活动之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数十名文物爱好者踏上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实地参观。 “中国考古01号”白色的船身上漆有黑色的“中国考古01”的字样,船的烟囱外壳上挂有“中国文化遗产”的徽章。“这属于小型船,别看这艘考古船体积小,它的功能可不少...
何努,笔名何驽。男。1963年9月出生。籍贯北京。职称研究员。 教育简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专业:商周考古。导师:邹衡,李伯谦。 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博士研究生学习,提前一年毕业,获博士学位。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殷玮璋,男,汉族1936年1月生于上海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1954年至1959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毕业后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先后主持河南偃师二里头、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北京房山琉璃河等遗址的科学发掘。历任考古队长、第二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研究方向:三代考古、青铜器、中国科技史、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曾应邀在美国、日本等国和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