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霞浦屏风山遗址考古挖掘,福建博物院将于下半年对其进行考古挖掘。 屏风山位于霞浦县沙江镇南屏村,距离南屏村约2公里。经初步认定,这是一处新石器前期的贝丘遗址,距今5000多年,对研究南岛语族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目前,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做前期挖掘准备工作和资料收集。(蒋婷婷 钟陈钊)
5月30日上午,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的60名学生来到该市虢国博物馆参观。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主题展区,同时通过馆内新开辟的互动设施开展互动活动,以一种特别的形式欢度“六一”。 虢国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对外开放5个基本展区,外加模拟考古钻探发掘体验和虢国雕塑等两个大型游客互动展区。为丰富游客文化生活,虢国博物馆近年来在已有“静”态文物陈列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打...
尽管磨损很严重,但是这条裤子却基本保持了完整。 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它衣物,科学家们正在对一件皮大衣进行研究。 一项最新研究称,发现于中国塔里木盆地洋海古墓的两条裤子或许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裤子。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衣物能追溯到3300年前,而且尽管它们遭受了严重的磨损,但看起来仍然相当完整。 洋海古墓中发现的这两条裤子被认为属于两个40岁左右的男子,而这些衣服表明他们的身份是游...
目前在建的杭州秋涛路高架工程,也就是俗称的“秋四”,在工地上挖掘到一块大条石,有可能和清代海塘有关。 记者赶到杭州秋涛路甬江路口的工地。这里马路中间都围了围挡,发现条石的地方,就在围挡里面,原本打算在这里打一处高架桩基。 “大概打到地下三四米处,就打不下去了,我们知道肯定碰到石头了,就用挖机挖出来,没想到这么大一块。”现场施工方一位高经理说。 眼前的这块条石,长1.5米左右...
在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有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那便是西辽河上游古代文明曙光最早升起的地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这里,燕山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交汇,老哈河、孟克河、叫来河纵贯南北,平原、丘陵、沙漠等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老的农业文明。 5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在敖汉揭牌。近半个世纪以来,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墓地考古发掘到...
“拿着黑驴蹄子,蹑手蹑脚地在古墓的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千万千万,不能对着古尸吹气,要不然会诈尸……”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汗毛颤栗,冷汗直冒?要知道,这都是盗墓小说中赚人眼球的一常见场景,放到现实的考古工作中,那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换句不好听的说,如果考古工作面对的是如此灵异的环境,谁还会去干这行?所以,小伙伴们醒醒吧,千万别再相信这离奇诡异的事了。至于考古工作者究竟是怎么工作的,还是要听听他们的说法。...
隆安县大龙潭遗址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石铲遗址,在考古研究领域颇负盛名。6月2日在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为配合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今年3月以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再次对隆安县大龙潭考古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完成了3600多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遗迹及遗物。 大龙潭遗址位于隆安县乔建镇博浪村大龙潭旁,遗址于1978年修建大龙潭酒厂宿舍时发现。广西文物工...
河北省磁县一处北宋时期贫民“公墓”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北宋时期,我国已有福利慈善机构的存在。这为研究宋代社会下层贫民生活以及国家的救助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日前从邯郸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在去年文物普查中,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邯郸市磁县发现了一处埋葬因战乱、饥荒而死亡的北宋时期贫民的“公墓”。这一“公墓”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且密度较大。 据考古人员介绍,发掘...
6月2日,丝绸之路考古与历史国际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逸夫馆开幕。来自瑞典,我国宁夏,青海,陕西,北京等地的20余位专家就中西方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情况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本次活动由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文史哲学院共同主办。我省考古研究所,省博,简牍博物馆分别就马家塬文化遗址,甘肃省博物馆珍藏的佛教艺术品和简牍作了相关报告。本次交流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区域对丝...
据新华社报道,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南郊的繁昌窑遗址柯家冲窑近日发掘出一座长约35米的龙窑。龙窑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白瓷器。 根据考证,繁昌窑的产品年代最早始于五代,上世纪50年代被发掘,由相邻的柯家冲窑、骆冲窑等组成。200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对柯家冲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一座斜长50多米的龙窑,被称为繁昌柯家冲1号龙窑。这次发掘的2号龙窑是从去年11月份正...
5月21日,西安半坡博物馆邀请了秦汉考古专家焦南峰研究员在“半坡道场”公众版第三期作题为《秦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期道场由杨新弟书记主持,半坡博物馆全体职工和来自省市文博单位的同行近百人共同聆听了这场报告。 焦南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秦陵发现及相关研究情况,在梳理大量历史文献之后又讲述了历次秦陵考古成果,而“秦陵若干问题的研究”则是本次学术报告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秦陵陵区的划分和研究状况...
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南郊的繁昌窑遗址柯家冲窑近日发掘出一座长约35米的龙窑。龙窑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白瓷器。 根据考证,繁昌窑的产品年代最早始于五代,上世纪50年代被发掘,由相邻的柯家冲窑、骆冲窑等组成。200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对柯家冲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一座斜长50多米的龙窑,被称为繁昌柯家冲1号龙窑。这次发掘的2号龙窑是从去年11月份正式开始发掘的,...
陕甘青川藏五省区考古研究院所联合组成的“ 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险队”将沿天水、兰州、西宁、玉树、昌都、林芝考察至拉萨,重走唐代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线。 5月28日早上7时,他们已经到达陇县固关镇三桥村,探访大震关遗址,这是探险队离开西安地区后的第一个考察点,也是宝鸡唯一一个考察点。 大震关位于陇县固关镇境内,是出陕入甘的第一道雄关。相传汉武帝西巡至此时天雷大作,故此得名。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
2014年5月29日上午,郑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懿在副市长刘东、市政府秘书长王春山一行的陪同下,轻车简从,来到郑州市列入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惠济桥考古发掘现场,郑州市文物局党委书记、局长任伟对郑州市大运河申遗工作概况向马懿市长一行作了概括介绍。接着,项目领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又就惠济桥段考古发掘发现的河道、桥体、碑刻、瓷器及附近的儒道释兵医方面的建筑...
5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揭牌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考古纪录片《敖汉旱作农业探源》首播式及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会成立筹备会议、敖汉史前农业考古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赤峰市敖汉旗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王巍,北京大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韩国仁荷大学、天津大学等专家教授50多人参加。 敖汉旗是全国闻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