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 装饰品 1980年吉林省榆树县老河深出土 总长15.6厘米、外径最宽处9.2厘米、最窄处5.9厘米、厚0.3厘米 此器物每节呈困环状,中间有一开口,外壁中部凸有一周棱,内壁平直,是取自中原的材料再经鲜卑族自己加工铸锻而成,代表了汉代鲜卑族社会手工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这类器物只发现于女性墓中,很可能是汉代鲜卑族妇女所特有的一种装饰物。
汉 西汉 湖北省秭归县出土 长13.3厘米、宽5.5厘米 虎是古代巴人的崇拜物。巴人起源于清江流域,商周时期主要活动于三峡地区。至汉代,其后商还在这一带生活,仍善于渔措,被称为板楯蛮或賨人。这当是他们的遗物。
汉 195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县出土 通高57.2厘米,面径90厘米,底径87.5厘米 此鼓由鼓面、胸、腰、足4部分组成。鼓面大于鼓腰,有面檐伸出鼓胸之外,腰部收束,以一道突棱与足部分界,足部略向外扩张。胸、腰间铸有鼓耳,可系绳悬吊。鼓面边缘环铸6只蹲着的青蛙,中心有12角光芒体。鼓面和周身间饰五铢钱纹、水波纹和云纹。 青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象征财富和权力的重...
汉 西汉 文具 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出土 高5厘米、长15厘米 这件铜水盂是研墨时向砚内注水的砚滴。中国古代的砚滴多取与水有关的动物形象,此砚滴则为兔形,兔为月的象征,而月属阴,也与水有关。
汉 西汉 盛酒器 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出土 高30.5厘米、底径17.7厘米、口径11.5厘米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的越人,由于他们支系甚繁,故统称“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置郡县,汉武帝时进一步扩展为9个郡,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传入百越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件提链铜壶具有汉式特点,反映了秦汉以来越汉两族杂居,相互...
商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熔铜工具 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坩埚残片是夏代的。河南郑州、安阳等地发现了完整的商代坩埚。郑州发现的有3种形式,一种是灰陶大口尊,一种是红陶大口缸,一种是草拌泥制成的炼炉。郑州人民公园内、安阳殷墟发现的坩埚有二种:一种是草拌泥盘筑的,直径约83厘米、壁厚约4-5厘米,内壁有烧流,有的粘附有铜渣;一种是形似顶盔的厚胎红色陶器,称为“...
商 商后期 商王武丁时期 礼器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长27.8厘米,援长15.8厘米,穿径0.5厘米 玉援呈青黄色,长条状,通体抛光。前锋尖锐,有上、下刃与中脊,援末端嵌入青铜体之中,近末端处有一圆穿。与玉援相接青铜体前段为长方形,上以绿松石嵌作饕餮纹。有上、下阑,阑后有柲槽,槽内残存朽木痕迹。青铜内后段作鸟形,歧冠,“臣”字状目,钩喙,卷尾,通体嵌绿松...
汉 西汉 生活用品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长70厘米、宽13厘米、高36.4厘米 器形似马鞍,左右两端上翘,各铸一圆雕立牛,体态雄健,肌肉饱满,犄角挺立。枕面平滑,在铜枕一侧浮雕立牛三头,间隙处饰有蛇纹及姿态各异的虎纹。青铜枕是滇国特有的器物,在此次古墓群发掘中共出土6件,均位于骨架头部,有的枕上尚留有头骨残片。 在滇文化中牛与人关系密切,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高4厘米、宽6.5厘米 一牛作站立状,一人以绳缚牛颈,二人双手抓住牛尾。这三人服饰相同,均梳银锭式高髻,戴耳环,着对襟衣,束腰,跣足。对照石寨山和李家山出土的其他遗物,三人当属滇族。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长17厘米、宽8.5厘米 此铜扣表现了虎牛之间你死我活紧张搏斗的瞬间场面。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长13厘米、宽10.5厘米 这件扣饰生动地表现了一只猛虎背负一只受伤之鹿而行走的形象。鹿性情温顺,在滇国青铜器上,常被描绘成为受猛兽追逐和残食的对象。
汉 西汉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通高43.5厘米,盖径16.8厘米,底径21.8厘米 此贮贝器器身作筒形,中束腰,腰部有对称虎形耳一对,器盖上铸七牛,其中六牛环绕于器盖边缘,一牛伫立于青铜鼓上,耸然独出于众牛之上。 滇国畜牧业比较发达。当时的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马、羊、猪、狗和鸡、鸭等品种,其中牛的数量最多。这些牛全部为黄牛,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体型较大...
汉 西汉 佩饰物 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出土 直径12.3厘米 此铜饰的中央原应嵌有一宝石扣,周围还镶有小圆点绿松石。铜饰边沿铸出互相缠绕的猴子20只,其用途类似“护身镜”,使用时佩带在腹部腰带之下。
汉 西汉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通高51厘米,盖径32厘米,底径29.7厘米 此器出土时器内贮贝300余枚,上铸圆雕立体人物127人(残缺者未计入),以干栏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此贮贝器器身呈筒形,腰微束,两侧有对称的虎形耳,底部有3只兽爪足。盖上铸1间干栏式房屋及各种人物127个(未计残缺者)。房屋建筑主要由屋顶和平台构成。屋...
汉 西汉 1955-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残高40厘米 此器原由重叠的两鼓组成,出土时上鼓已残,下鼓鼓口铸有立体人物、牛马等,胴、腰间铸4环耳,器身下部铸4卧牛。根据发式、装束及行进之状,口沿所铸雕像大致可以分为7组,每组多者4人,少者2人,其为首者均盛装佩剑,后随者或牵牛引马,或负物,生动展示了臣服的诸族来向滇王纳贡的场面。 据研究,在这些族中,可以明显区分出“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