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日前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从2006年至2009年,自治区文化厅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疆进行的一次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告诉记者,这次普查,使人们对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有了较广泛、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首先是...
浚县杨玘屯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沽沽”的集中产地,素有“泥玩具之乡”、“泥塑第一村”之称,被民俗学专家称为研究历史的活化石,是典型的地域文化,2006年,泥咕咕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列入抢救保护项目。 浚县泥塑艺术是以胶泥为原料,手工捏制人或动物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颜色以黑、赭石、白等为底色,蓝、绿、白、黄、红为花纹图案颜色,颜色不经调和,是用原色直接绘画,很具有民俗乡...
周口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在商水县发现有一个叫杜三合的老艺人还会唱传统的说唱艺术渔鼓。4月26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的记者在商水县阳城公园采访了杜三合老人并听他演唱渔鼓。 渔鼓又叫道情,或者叫渔鼓道情,有时也称仙戏,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两端蒙上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 63岁的杜三合自幼喜爱说唱艺术,11岁慕名拜周口道情书名艺人周名扬为师...
4月28日,昆明首届古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在昆明官渡古镇开展,本次展示有6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1000个相关作品,其中,46项市级名录,12项省级名录,2项国家名录,也是云南省首次对古代滇国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图为“刺绣”继承人在展示会上现场做演示。中新社发 田洪 摄 中新网昆明4月28日电 “乌铜走银”、阿乌、“云子”围棋、剪纸、农民绘画、彝族刺绣、龙狮彩扎等享誉中国乃至...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我市30个“非遗”名录项目入选推荐项目,7日起进入公示。 第三批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 一、民间文学(共计6项) 1朱元璋传说 武进区 2 苏东坡传说 天宁区 3 孟姜女传说 天宁区 4 乾隆传说 钟楼区 5 焦尾琴的传说 溧阳市 6 圩墩村传说 戚墅堰区 二、传统音乐(共...
5月4日,北京作为省市区第一个启动世博活动周的城市,甫一亮相就吸引众多目光。为期5天的活动周期间,体现北京元素的花车巡游和服装展示、非遗展示、由三个篇章构成的“宝钢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首次设立的残疾人综合馆“生命阳光馆”的展示、魅力首都经济推介会等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将让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感受北京首都的迷人魅力。 在所有活动中,笔者认为最具匠心、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非遗展示了。北京作为具有3000...
新报讯(记者 刘 睿)记者昨日从自治区文化厅获悉,我区日前参加了为期7天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该活动由国家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组委会邀请了西部11省,展演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区鄂尔多斯服饰、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参加展示,来自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演员们现场表演了我区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
新华社合肥5月7日电 (记者詹婷婷、熊润频)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7日举行的安徽首届民俗文化节上透露,将于今年6月公布的第三批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接近300项,加上之前两批公布的1000多项,今年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计将达到1400项左右。 据冯骥才介绍,我国在2006年6月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18项,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非遗”...
近日,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人民政府命名谭学聪等12位农民艺术家为巴东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文件精神,为传承弘扬巴东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推动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快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经过民间寻访、综合考察,巴东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巴东峡江纤夫号子、巴...
今年10月,山东省将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并举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奠基仪式。山东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10年1月25日,姜大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为筹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文化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亢清泉带领厅有关处室、单位负责人到文化部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不用任何颜料,只需一管烙笔,顷刻间,便可在竹木或宣纸、丝绢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各种各样的烙画作品。这就是被称为“世界艺林一绝”的南阳烙画。昨天,记者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来到南阳市烙画厂,目睹了一幅烙画的诞生。下午3时,南阳市烙画厂的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20余名工人手持细小的烙铁,对着一张张宣纸,进行特殊的“绘画...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老吴和他的入选世博展的软木画作品 王浩志图 “拿过不少大奖,但能到世博会参展最开心。”国家级非遗软木画传承人吴传福说。在位于福州南后街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吴传福小心翼翼地把作品《榕缘》打包起来。《榕缘》即将从福州启程前往上海,在福建馆中布展。“世博是一个世界性的舞台,有机会让全球游客认识福州的软木画。”他说。 制作榕树主题作品是吴传福拿手...
西部网讯 说起陕西的文化底蕴那在全国可是响当当的,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也是相当的深厚。今天,主播徐茜就带大伙一起去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的现场探了个新鲜。 主播徐茜:我现在是在大唐西市,今天"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了帷幕。那今天在现场的一共有分为文艺表演.手工技艺展示以及美食文化三类,上百个展品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全国...
八十二岁的沈少三身手依然矫健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9日讯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河南省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各类线索180余万条,其中基本立项22万余个。在普查中新发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引起各方面关注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新发现”集中宣传活动4月8日在郑州启动,本报从即日起将对其中的一些项目进行深入采访报道。 说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