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藏品名称:清晚期 粉彩花鸟纹瓶 将军罐,—种罐式。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根本定型。清康熙朝最盛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此件将军罐的器型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粉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逐渐被人们当作摆置观赏的陈设器。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将军罐大量生产,可以算得上当时婚礼嫁妆所必备之物。 此罐现藏...
当人们漫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瓷之韵-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时,不禁会被一件既不像单色釉瓷器那么质朴内敛,又不似彩瓷那样五彩斑斓的青花云龙纹罐所吸引(见图1),画面当中的游龙好似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驰骋。青白两色之间交相辉映,散发着古朴而又灿烂的光彩,这便是青花瓷器独有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之着迷,不忍去手。 图1:元 青花云龙纹罐(国家博物馆藏)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北京文...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平稳...
本人收藏了一件秋香壬申青花罐,初步认定是件唐代原始青花瓷器。该罐高14.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6.5厘米,是一件较有唐代特点的小罐。据分析,很可能是河南巩县窑的青花瓷制品。河南巩县窑是唐皇家族的官窑,生产的陶瓷器工艺精细,品种繁多。 从此罐的胎质来看,胎质黄中带灰,有很多黑小点和火红色胎斑,胎身很薄,圈足浅脚,凸底无釉。胎质粗而坚硬,声音清脆明亮,与许多唐代青瓷瓶一样,是经1200℃...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通高10.4cm,口径5cm,足径5.4cm. 罐直口,丰肩,瘦底,圈足。罐身主题纹饰分上下两行各四团花,交错排列。团花上半为一蝴蝶,下半托菊花2朵及枝叶。团花之间绘折枝莲纹。肩及足际分别绘青花海水纹一周,其上绘各色花8朵。盖面中央绘一团花,立墙饰折枝莲花4朵。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瓷器上用团花纹始见于隋代,宋临汝窑青瓷刻、印团花较多,明宣...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明宣德,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罐直口,丰肩,硕腹,平底。口上有凹槽。肩部有8个长方形出戟。胎体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浓艳并有黑疵。通体以青花为饰。罐身分层绘海水、八吉祥、蓝查体梵文及莲瓣纹。罐附圆盖,盖面中央书一蓝查体梵文,周边绘4朵云纹,间以4个蓝查体梵文。盖之外壁饰海水纹。盖内顶面双线圈内绘一周9个莲瓣,每个莲瓣...
靑白釉瓷器是宋代景德镇烧制的一种靑中有白,白中闪靑的釉色瓷器,俗称影靑,又有"假玉器"的美称。影靑的叫法较晚,最初在晚淹、民国的文集中出现。如民国早期刘子芬的《竹园陶说》曾有"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似定,市人呼为映青,以其釉汁带靑色也,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由于"影靑''一词比青白更文雅,更贴切,所以逐渐成为文物鉴定界对宋元靑白瓷的专称。 宋代裔白瓷的特点是胎薄质坚,釉...
隋朝 高26.5厘米 典型隋代侍女形象,发髻高耸,脸型瘦削。形体修长,面带微笑,右手前弯,左手捧一小罐。 通体施白釉,釉色微闪青。 隋代陶俑在传世品中较少,女侍俑更是不多见。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高21.7厘米 口径7.5厘米 腹径15.7厘米 底径9.5厘米 泥质黑衣灰陶。 直口、广圆肩、扁圆腹、高圈足。 罐口上覆一细长高柄盖,柄中有一上下贯通的直孔,中段内弧,下部饰三道凸弦纹和镂孔。 圈足上饰三组由弧线三角形和椭圆形镂孔组成的图案。 陶罐器表漆黑光亮,且彩绘多道红褐色宽带纹。
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 高26.2厘米 口径15.2厘米 l974年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墓葬出土。 泥质灰陶,器身施黑陶衣。 圆口,直颈,鼓腹,圈足。 器口有盖,倒置呈覆盘形。 肩部附一周直棱,上穿十二个小孔,三个为一组, 对称排列。 腹上部饰压印的钩连纹,腹中部饰锯齿形堆纹。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人员清理出的陶瓶、陶罐和一枚钱币 考古人员清理发掘出的陶瓶、陶罐和一枚钱币 西部网昨天报道眉县汤峪镇讲渠村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两处汉代古墓,出土了6件陶制文物。记者今天(7月22日)从眉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7月21日晚22时许,该村村民向眉县文物旅游局打电话称又发现一座古墓,今天(7月22日),考古人员对新发现的这处古墓进行清理发掘,共出土灰陶瓶、灰陶罐等...
宋代的钧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因它最初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的局面,这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
最近有热心网友向我们“陕视微博”反映说,西安莲湖区一处建筑工地在16号晚上施工时,挖出来一些陶罐、玉器之类的文物,消息一出却遭到了在场人员的哄抢。这样的事儿到底属实吗? 热心网友在这则微博中指出了事发地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村改造项目工地。为了弄清楚工地内是否存在文物、发现后是否被人哄抢,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现场了解情况。工地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月16号晚上施工时确实在坑内发现有疑似...
近日,我市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共有27个非遗项目入选,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7个类别,其中包括拔火罐、推拿术等“医疗类非遗”。至此,南京的市级非遗项目增至145项。 在新入选的市级非遗项目中,民间文学类的“口头非遗”数量最多,共有13项,分别是:黄天荡的故事、龙袍玉带的传说、栖霞寺石匠成佛的传说、大报恩寺的传说、...
泰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从明代墓葬中出土的素三彩堆塑雁纹瓷罐,这件三彩罐高15.1厘米,口径7.l厘米,底径9.2厘米,唇口微外翻,短直颈,鼓腹,下腹渐收,近底处稍外撇,平底,细白胎,腹部有一圈胎接痕,最大半径偏于上部,显得圆润丰满。罐内部施白釉,外部满刷草绿色釉,罐身堆塑黄、紫、白三色釉装饰的芦雁、云彩、莲花等图案。从造型、胎接工艺及纹饰分析,应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的产品。 1983年11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