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家有财钱万贯,不如钧窑一片。"此话在今天听来,似乎有些夸张,但钧窑瓷器身价之高昂在现实中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钧窑是宋代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陶瓷业更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成为中国陶瓷业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经考古调查和发掘,证实钧窑烧制在北宋初期就已日见成熟,其产品也相当精良。到了北宋后期,具有丰富经验的制瓷工匠,充分利用得天独...
出土的宋金时期铜钱(7月20日摄)。 日前,河北黄骅市旧城镇大贾象村进行水管道施工时出土一罐宋金时期的铜钱。铜钱数量约1000枚,已经锈迹斑斑,有的能隐约看出“元丰通宝”“天禧通宝”“皇宋通宝”“正隆元宝”等字样。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可以确定这是北宋和金时期的铜钱,可能是当时的主人为了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放到罐里埋藏起来的。 7月20日,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出土的铜钱。新华社发
近年来,盖罐一直是拍卖会上的一大亮点,拍品不多,却分外精美,价值连城,十分抢眼。刚刚落幕的北京保利春拍上,一对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折枝四季花卉盖罐就以2012.5万元的高价成交。 这对“清乾隆四季花卉盖罐”品相完整,是近年市场上十分罕见的孤品,曾为原纽约证交所公共部门总监乔治先生及其家族递藏。这对盖罐器形尊贵秀挺,装饰雍容华丽,通体松石绿釉,口沿、盖沿描金,腹部和罐盖则绘制了轮廓描金粉彩的四季...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的“汉代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于1985年在扬州邗江姚庄汉墓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的漆器100多件,这其中,以这件“针刻小漆罐”最为罕见。 针刻纹路细如毫端、形如游丝 “针刻如意勾云纹漆罐”质地为夹纻胎,通高7cm、口径4.2cm、最大腹径8cm、底径4.5cm。直口、鼓腹、平底。其上置一圆底形套盖。外髹褐漆,内髹朱漆。套盖的侧面和口沿处各有一道针刻几何纹...
荷叶形盖罐 罐式之一,流行于元代。南北窑场均有烧制。因罐口覆有荷叶形盖而得名。1980年11月江西高安出土的青花云龙纹荷叶形盖罐,罐体浑圆,荷叶形盖边缘有波状曲折,以莲杆为钮,并以钮为中心用青料绘出旋转放射状叶脉纹。此外亦有用凸起的线纹作荷叶脉纹的。明永乐、宣德时期继续烧制,荷叶盖沿的曲折起伏比元代大。 四灵塔式罐 带有宗教含义的一种罐式。出现于元代,是从唐代塔式罐发展而来的。江西省博物馆收...
彩绘鼎形盖双耳黑陶罐 商代 通高18.5,口径11,底径11厘米 泥质黑陶,外用红白两种彩色来绘制花纹,花纹为勾连云纹,这种彩绘陶器专用作明器在墓葬中陪葬。 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器物。
明嘉靖时期,青花五彩工艺开始流行,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器型有盘、碗、罐、盖盒、尊等。 这件青花五彩瓷罐,无盖,口微敛,颈短,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矮圈足,釉色白中微显黄。通高9.9、口径3.9、底径4.8厘米。口、颈、肩、足部分分别用笔涂抹一圈釉下青花,腹部绘树叶、红花和双狮。树叶为釉下青花,采用洗染技法,能分出浓淡。双狮相向而行,采用釉上红、绿、黄彩涂绘,活泼可爱,富有情趣。双狮之间饰两朵红...
定窑白釉双系罐 定窑白釉双系罐底部 定窑白釉双系罐,五代,高13.5cm,口径8.3cm,足径11cm。 罐口外撇,短颈,溜肩,直腹,浅圈足。器里外施白釉,圈足无釉。颈下凸起弦纹一道,肩部刻划弦纹二道,两侧各塑贴一兽面衔环耳。 此罐釉色洁白纯正,造型虽小,但端庄气派,双耳设计尤为精巧,犀利的刀工将青面獠牙的瑞兽刻画得极为生动。显示出皇家用瓷风度,是五代定窑白瓷中的精品。 五代定窑的烧...
说起瓷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给人以...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神奇的窑变著称,堪称世界一绝。钧瓷是中国古代的名窑奇珍,为宋、元、明、清四朝宝瓷,古时就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钧瓷以古朴端庄的造型,严密冷峻的装饰,清化幽玄的窑变,五彩斑斓的釉色,高洁澄明、清新练达的美感,纯洁洒脱的文人气质,备受历代藏家喜爱。在前不久结束的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禹州市神垕镇宗贤钧瓷坊钧瓷大师苗宗贤创作的钧瓷《荷叶盖罐》,就以其端庄的...
几年前,笔者在省城南文化宫古玩市场捡得一件钧窑罐.。后来,放到网上,得到了资深瓷器收藏家的肯定,他们是:广东品一品、太原李勇、上海李润臣和碣山人等,尤其以中藏网版主、资深鉴赏家为代表的收藏家的一致认可,认为是宋代、辽金和元代,但,也有一些收藏人士持不同观点。 由于笔者是瓷器收藏的业余爱好者,对于藏品的窑口一直没有奢望、也不敢探究。当然,对于值得一探究竟的藏品,能够得到正确窑口分析和判断,对于藏品...
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它出现于东汉时期,距今有1800余年的历史。早在我国商代就出现了原始青瓷,但在隋朝以前,烧瓷的窑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地区。北方至今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自隋朝始,这种局面得以改变,全国已发现的隋代瓷窑有10处,其中有4处在长江以北,分别位于磁县、安阳、巩县、淮南等地。 在隋朝,青瓷仍是瓷器生产的主流。罐是主要器型之一,最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流行于南、北...
资料图 罐属于陶瓷容器。陶瓷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汉代极为流行,器形为敛口、直口或敞口,短颈,圆肩或折肩,腹较深,多为平底。有的在口沿至肩部装耳,代表器如齐家文化双大耳罐。汉代始有瓷罐。除延续陶罐的实用器形,还出现随葬用的五联罐。东汉至隋唐罐腹多装置系。宋代以后罐的造型越发丰富,如景德镇窑瓜棱罐、定窑直口罐、耀州窑盖罐、吉州窑奔鹿纹盖罐、磁州窑白地黑花双系罐子。明、清时景德镇制品有出戟法轮式...
目前市场上的假玉有两类,一类为表面有气眼的罐子玉,另一类则是石头。罐子玉虽然和玉极为相似,但仔细观察,其表面都有气眼。假玉表面上微有蝇脚,无论人工怎样摩擦,都无法有真玉的通润感,而且质地过脆。石头冒充的假玉,乍一看和玉无异,仔细把玩却没有玉的温润感;而且石头的颜色过于鲜明,不透明,硬度也比玉要低得多。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摩擦,真玉无论怎样摩擦都不会有变化,而且会越摩越温润,但石头一经摩擦,立即会出现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