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6日,记者获悉,敦煌研究院发布该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阶段性结果。敦煌研究院现收藏有可移动文物2249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6件、二级文物135件、三级文物107件,拟定级文物189件。 敦煌研究院现收藏的可移动文物有陶器、泥塑、绢幡、佛教青铜造像、敦煌写本遗书等五大类。目前,已完成文物信息采集1626件,占藏品总数72.2%;文物图像采集1636件(2416张),占藏品总数72.6...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已由国务院公布并于2015年3月1日起实施,它将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文物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是具有特殊属性的不动产,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特别是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确权登记,是文物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物资源大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遗址、墓葬、石窟寺及石刻,以及建筑与园林(包括古代和近现代)四大类,其中遗址、...
德阳旌阳区孝泉镇政府清圆柱形雕龙垂柱。 1月底,四川可移动文物普查传来捷报:截至目前,广安市所有收藏单位全面完成文物数据采集、阿坝州采集完成申报数量的90%、泸州完成80%。目前,四川共有277家收藏单位已完成普查信息采集工作。四川博物院文物数据采集量达7万余件套,居全省收藏单位之首。 此外,不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省内高校等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也首次进入了公众视野。据悉,德阳、遂宁、内江...
记者从江苏省文物局官网获悉,截至2014年12月,高淳调查登记区内认定可移动文物6208件,其中高淳区博物馆6120件,高淳区公安局12件,高淳老街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76件。目前正在进行数据登录工作。 其中,高淳区公安局收藏的12件文物是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军军官或士兵在华(高淳)的一系列照片(均为黑白纸质照片),这些照片既有生活照、家庭合影照,也有景区留影等。南京市普查办专家组成员在鉴定后...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3月2日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后,记者昨从市文物部门获悉,我市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可喜成果,截至目前已认定文物总数是10915件(套)。 在完成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后,从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涉及19个行业、100余万家国有单位。我市自2013年普查以来,在省文物局总体部署和专业指导下,市本级和三县二区普查办全力支持...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新进展。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说,普查为每件文物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为分散在全国各地区、各单位的文物信息资源整合及管理利用创造了条件。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最新进展,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家,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公布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文物普查中,国家文物局为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为文物办了一张“身份证”。昨天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扬州市将有351948件文物在此次普查中领取“身份证”。 文物“身份证”有何用? 文物唯...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日前对外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藏品约4500万件,基本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可移动文物主要指馆藏文物,是可以交换展览、收藏的文物。 励小捷介绍,现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余家,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类别,普查中同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惟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这...
2015年1月,在海东市互助县甘禅寺,省普查办专家组成员正在认真仔细的开展该寺的文物认定工作。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新进展。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积极推进,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 据悉,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历时近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向1020814家国有单位...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迄今历时一年的普查工作,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藏品约4500万件,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在普查过程中首次为可移动文物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可移动文物的“国家登录制度”正在建设中。 据励小捷介绍,截至3月2日,经过认定并登录的藏品1268万件,上传电子照片1065万张,数据存储...
根据国家、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南宋官窑博物馆认真做好文物摸底排查、清库、人员培训等工作,并于2014年,全面开始了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文物信息的采集与完善、文物数据EXCEL表格登录、数据上传普查平台、上传数据审核、修改、数据上报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仔细、认真。为了高效、快捷地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员对各项工作采用同时开展,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方法进行。截止到2...
3月2日,记者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普查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现已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办了一张“文物身份证”。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励小捷在通报会上介绍,此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
山西省博物院普查人员测量文物尺寸 各地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逐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物身份证”。昨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通报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称,本次普查为每件可移动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 万余国有单位反馈有文物 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2年10月起,将持续至2016年12月。...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日在京通报了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首次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可移动文物的“国家登录制度”正在建设中。 励小捷介绍,现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并以平均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