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佛光寺位于我省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三面环山,寺因势而建。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从北京坐火车到太原,然后换乘汽车到五台县的东冶,又换乘骡车抵达县城,避开香火极盛的寺刹,选择台外偏僻冷清的小庙,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
河道与水田 带刻符宽把杯 从2013年4月初至12月中旬,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区姜巷行政村南的朱墓村一处建设工地中,通过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个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朱墓村遗址。 从朱墓墩抢救发掘找到了更多的线索 201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昆山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一个建设项目,对姜巷行政村南的朱墓墩进行了抢救...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对榆林市神木县石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距今4000年前的房屋遗址和墓葬群,这一重要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石峁城址性质及人类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新发掘的地点在石峁城址内城韩家圪旦的一处山峁上,与石峁城址之宫殿区——皇城台隔沟相望。4月份以来,考古人员先后清理出房址19座、墓葬24座并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点明确的陶器、石骨器。 省考古研究院石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孙周勇1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当地考古人员目前已完成对中国史前规模最大城址石峁遗址外城东门的考古发掘。在石峁遗址内发现的20余件玉器,其年代被确定为龙山晚期至夏代之间。 距今约有4000年的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0公里。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
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近日在蓟县发掘出7座东汉墓葬,其中2号墓室被确认为天津地区发现的两汉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 从今年4月份开始,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在蓟县城东小毛庄一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现场清理出26座古墓。包括明清墓葬13座、东汉墓葬7座、西汉墓葬5座、战国时期墓葬1座。其中2号墓室和6号墓室出土陶、铜、漆、玉等质地文物标本200余件,出土文物中彩绘陶器、釉陶器、鎏金铜饰占有较大比重。 ...
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尤其是都城长安的社会服饰风尚很开放。专家研究发现,唐墓壁画中女子就有如今称为“袒胸装”的服饰,虽然在封建社会被视为裸露,但是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出现还是讲究场合的。 据了解,唐代前期妇女服装,主要有裙、衫、帔子三种。一般女子都是上穿小袖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束至腋下,中用绸带系之。然而从保存下来的壁画等资料可知,唐人的裙,为束胸、曳地大幅长裙,领口之低、胸部之袒露,实为当今妇女常...
重庆铜梁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座汉代崖墓群。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发现的汉代崖墓群山体几乎被掏空,留下许多待解之迷。 据介绍,整个崖墓群分布周长约150米,纵横交错的汉代崖墓有30座。特别令人惊异的是,山体内部竟然被开凿成三层,山崖内部几乎被挖空,每个墓室上下相连左右相通,造型结构好似迷宫。 据县文物专家刘华钢介绍,铜梁县永嘉镇汉代崖墓群是在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30座崖...
6月30日,石门一群摄影爱好者在湖南与湖北交界的石门县南北镇、东山峰和壶瓶山一带,发现了一条100多年前湘鄂边界著名茶号“泰和合”修建的骡马茶道。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卢次伦来到石门茶乡宜沙(今壶瓶山镇),创办“泰和合”茶号,生产“宜红”茶,并在湖北鹤峰、五峰、长阳等地设立分号,收购、加工当地茶叶,专门出口英国。20世纪初,“宜红”茶出口量占全国红茶出口总量40%。...
近日,镇江新区的赵先生给老母亲整理旧衣柜时,发现了祖传的从清代至今的35张地契,地契上记录着其祖上与他人交易土地的情况,据相关专家确认,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地契是清康熙58年(公元1719年)的地契,距今已有295年的历史。有关专家指出,这些地契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实属罕见,对于研究清代和民国期间土地和社会制度变迁有重要价值。 昨日上午,镇江新区港中新村小区的吴老太家中,其儿子赵先生在记者面前小心...
李尹桑为孙中山所刻的印 蔡守刻西京片木堂 马国权篆刻 在前几期的20世纪广东美术系列观察中,我们曾提出了“广东印学兼新并雅”和“广东印家,学术与艺术相通并进”这样两个观点。前不久,长期从事岭南书法及篆刻艺术研究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协理事兼学术、篆刻委员、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书法评论》编委会副主任黎向群先生在新著《岭南篆刻》中对岭南篆刻艺术发展史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评述...
河北沧州市文物部门日前在任丘市鄚州镇七里庄发现一处距今约有3000年历史商代晚期村落遗址,出土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蚌器等100余件文物。 据沧州市文物局考古队队长郑志利介绍,这处商代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墓地区。从今年4月23日考古队进驻场地起,目前已经挖掘面积1000多平方米,发现了灰坑、灰沟、窑址等。目前已经发现的文物遗存对研究商代先民的种族、生产和生活情况提供了...
一支来自法国北部阿登省(Ardennes)考古部门和法国国家考古学保护研究所(Inrap)的联合考古团队近日在阿登高地瓦尔镇(Warcq)发掘出土了一座高卢(Gallic)时期贵族战车古墓。自6月3日起,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在三个星期的时间内一直致力于发掘这一战车古墓。据悉,这种类型的欧洲古代贵族墓穴曾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即第一次铁器时代)至高卢时期末期,造型别致。图为此次发现的法国贵族珍贵古墓遗址...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诗稿手稿 6月2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湖北省图书馆作了主题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报告。报告中他透露,该院前一次清理文物时,新发现了两箱乾隆皇帝的2.8万首御笔诗,正在清理,将尽快向观众展出。 单霁翔介绍,清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两个箱子,上面写着“乾隆诗稿”,打开后,取出了乾隆皇帝的2.8万首诗的诗稿。“过去库房里有1...
在蕉城区漳湾镇蒋澳村东北方向与闽东东路距离不远处,有个椭圆形小山包,日前发现一座600多年前的元代古墓墓葬,吸引了不少蕉城区文史爱好者关注。 让他们欣喜的是,初步了解这座是宁德贤人韩信同墓葬,而让他们担忧的是这座墓葬已列入辖区拆迁征地范围。为此,记者到现场进行了走访调查。 韩信同不起眼的墓碑。 墓碑附近有一块韩家界碑。 荒草荆棘小山包立神道碑 根据蕉城区文史爱好者李怀涌、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