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手工书《敦煌古韵》在兰州受到关注,该书通过动态视觉体验和立体画面的展现,带领读者“走进”莫高窟的佛陀世界,体会古人的艺术与智慧。杨艳敏摄 手工书《敦煌古韵》在兰州受到关注,该书通过动态视觉体验和立体画面的展现,带领读者“走进”莫高窟的佛陀世界,体会古人的艺术与智慧。 《敦煌古韵》的设计师、甘肃读者晋林工作室负责人徐晋林打开该书象征莫高窟洞窟之门的函盒后,微笑着的佛陀造像缓缓升起,呈现在...
4月18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经验交流推介会在河北省曲阳县举办。推介会现场宣布了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获奖项目名单,包括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在内的10项工程获“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称号。 据了解,敦煌莫高窟第98窟位于南区一层,是晚唐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占地面积185平方米,壁画总面积达693...
4月15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日前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大奖项“詹天佑奖”。作为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该项目使莫高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遗存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和更为合理的利用。 这意味着,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已建成文物安全防范系统,通过先进的安防设备,在“物防”与“人防”的协调下,对敢于入侵盗窃、破坏的罪犯,及早发现、及时处置,从而...
春节期间,前往莫高窟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呈现出“淡季不淡”的态势,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单日客流量一度达到往年同期莫高窟游客接待量的高峰。新春祈福、参观文化遗产地,体验民俗文化等特色各异的自驾游项目明显升温。 农历丁酉鸡年,敦煌研究院在春节前专门制作了《敦煌壁画鸡年年历》,与公众分享敦煌壁画中多姿多彩的鸡形象与相关故事。鸡作为吉祥的象征,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经变画、屏风画以及装饰图案中,描绘了如...
参展的莫高窟临摹作品 当今,国内外解读敦煌文化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而关于敦煌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12月27日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开展首日,“敦煌魅力”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此次展览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艺术大展,敦煌石窟、龟兹石窟、高昌石窟、麦积山石窟壁画及彩塑,以及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全国50余家重量级博物馆及文...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 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这座文化圣殿令无数人前赴后继赶去朝拜,无论是生动传神的壁画,还是丰富多彩的塑像,抑或是庄严肃穆的洞窟建筑,都令人心之神往。 12月27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在...
栩栩如生的敦煌塑像仿制品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莫高窟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1924年,华尔纳将莫高窟第328窟一尊供养菩萨像劫往美国。 斯坦因于1907年拍摄的莫高窟藏经洞外观。 已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文化的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
经过20多年连续观测、研究、试验和实践,长期受风沙侵扰的敦煌莫高窟,不仅摆脱了长期窟顶“下沙”的困境,还通过一系列科技治沙项目,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85%以上。 甘肃省文物局12月14日披露,这项“敦煌莫高窟风沙灾害预防性保护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由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所合作完成。该项目于近日获得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十二五”文物...
过去世迦叶佛资料图。成都博物馆供图 12月6日,记者跟随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的布展现场,一探究竟。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将于12月27日与公众正式见面。目前,布展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组装8件敦煌复原石窟,其中莫高窟第158窟及主体卧佛的组装复原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158窟位于莫高窟南端,...
努埃特摄1908年的莫高窟外观 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之前,许多宝贵资料一度流失到海外,这让国内研究敦煌学的专家备感痛心。近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首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召开后,敦煌与海外的文化交流通道被打开,10月底敦煌研究院正式接收了法国吉美博物馆赠送的伯希和考察队拍摄的莫高窟照片数字复制件。 据了解,此次移交的405幅照片是伯希和考察队于1908年拍摄的,这些照...
资料图 敦煌莫高窟。王斌银摄 10月下旬,原本已是古郡敦煌的旅游淡季,然而今年却借力“文博会效应”淡季不淡。甘肃敦煌市旅游经济开发办主任杨兴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过后,游客基数庞大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景区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或为破题敦煌淡季旅游开了个好头。 据分析,今年敦煌旅游“淡季不淡”的原因,除了与“一带一路”建设下,以千里河西走廊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旅游热持续升温...
连日来,一向神秘“保守”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反常态地主动邀约百名中外摄影师进窟创作。对比它对游客开放30余年来在保护方面不遗余力的“小心翼翼”,这一“大胆”举动无疑与一直不允许在洞窟内拍照的参观规定相“冲突”,亦让有幸在“宽松环境”下自由发挥的摄影师们受宠若惊。 然而,这种“反常”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要通过类似途径的探索,让这处古老的人类遗产回归到...
405幅由法国伯希和考察队于1908年拍摄的莫高窟照片高精度数字复制件,于10月14日正式移交给敦煌研究院保存和研究使用。这些珍贵图片的回归,对敦煌石窟保护、石窟考古、文物数字化、图片信息储存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日,敦煌研究院举行了法国吉美博物馆赠送的伯希和考察队拍摄的莫高窟照片数字复制件移交仪式。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表示,伯希和考察队所拍摄的照片以及伯希和在此基础上取得的研究成...
近日,莫高窟洞窟内部首次对摄影师开放,令无数人为之向往。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各种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给国家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只知道在文物涂鸦违法,却不知道损坏文物也可能构成刑法上的破坏文物罪,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一、莫高窟洞窟内部首次对摄影师开放 据新华社消息,10日上午,“丝路敦煌”——百名摄影家走进莫高窟摄影创作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中外的百余名摄影师首次走进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