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几千年来沿用不衰, 是世界上依然使用的唯一的古老文字体系。 汉字在纸张发明之前, 得益于陶器、 甲骨、 玉石、 简牍、 缣帛等不同的载体才得以传世, 文字本身和其载体完美和谐地统一, 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物馆, 尤其是大型综合博物馆, 其藏品中有大量带文字的器物, 这些文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风貌...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之一 高田香坡 人物名片 高田香坡,本名真菊,号香坡。1934年生于日本静冈县,师从兼松泛香、青山杉雨。谦慎书道会会员,现为日展会友、读卖书法会理事、谦慎书道会常任理事、得真会会长。23岁时其作品就入选日本美术展览会,42岁时获得谦慎书道展的最高奖“西川春洞纪念奖”。在中、日、法、美、英等国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曾翻译《甲骨学的奇迹》一书。今虽已年过八十,仍执鞭讲...
自幼喜好书法。幼年临柳、颜诸碑,楷体挺拔俊秀;后临“二王”、松雪、山谷等行草,充分汲取名家之法,探求名家底蕴,习书近三十载,笔耕不辍,融会贯通,行草潇洒、自然,渐成自家风格。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近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多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工作。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与宝贵的智慧财...
日前,由嘉兴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汉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特展》在嘉兴博物馆二楼禾韵展厅开幕,该展将持续至4月20日。 本次展览以“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研究与传播”、“汉字的艺术与创意”三个部分组成,展出了甲骨、汉木简、汉帛书、结绳、书法、中文打字机、中文电子图书馆光盘等有关中国汉字的128件文物,其中不乏有国宝级文物,如中国文字博物馆镇馆之宝贾伯壶(乙)、太师虘簋、温县...
日本西部主要城市京都今年6月将开放一座汉字博物馆,让游人可以在快乐中学习汉字。 这座博物馆由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设立,博物馆中央将竖立一座高10米的塔,表面印上出自日本各类文学作品的大约5万个汉字,还会突出显示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评选的年度汉字。在馆内参观时,游客可以通过猜谜学习四字成语,还可以通过触屏加深对每个汉字的形、声、意的理解。 博物馆将建在京都最大的艺妓区祗园,定于6月29日开放。届...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梦奠帖》局部 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楷书正式代替汉代的隶书而成为书写汉字新的典范。时至今日,人们练习书法最普遍的入门手段就是楷书了。 唐代是楷书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书法史上常习惯说“唐人尚法”。“法”这一个字或许可以理解为“法度”、“结构”、“间架”,也可以理解为“基本功”的严格,而对此最好的例证就是欧阳询。 活跃于唐初的欧阳询应算是建立楷书典范最早的人物之一,他的...
2001年3月14日,浙江杭州雷峰塔在重建时,从塔基地宫中出土近60件文物,其中有一鎏金银盒,盒盖上刻有“千秋万岁”四字。并不多见的是,其中“秋”字和“万”字均为简写体,而不是繁写体。“岁”字却又是繁体。专家们根据出土的铭文砖“辛未”、“壬申”、“癸酉”的纪年干支推算和考证,分别是公元971年、972年、973年。地宫中的文物均为吴越王钱当年维修雷峰塔时放置进去的。吴越王钱于公元947年继承其祖钱...
小学生与外国友人进行书法互动 走进殷墟暨大型现场书法活动一侧 10月21日,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走进殷墟暨大型现场书法活动”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举行。 活动现场,近70位外国嘉宾与安阳市书法名家和小学生进行书法互动,其中来自安阳甲骨文少儿学校、建安小学、铁西路小学的近百名身着商代服装和校服的小学生与安阳市刘颜涛等知名书法家现场挥毫泼墨,为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专家学者带来了一场汉字文化...
10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安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201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以及来自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29个国家的68位外国嘉宾,国内20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协会的52人专家学者围...
201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20日在河南安阳开幕。安阳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祥地与出土地,中外百位汉学家、汉字文化学者聚集在此寻访汉字之根源。 位于河南省北部的“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最早有文献可考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1928年这里发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片。 甲骨文被考古界认为是中国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亦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记者从大唐西市博物馆获悉,该馆举办的“华夏文明耀千秋”讲述汉字的故事历史文化科普展览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好评。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观展需求,本次展览将延长至月底。 据悉,为丰富广大市民和观众的假日文化生活,大唐西市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华夏文明耀千秋”讲述汉字 的故事历史文化科普展览。本次展览以84块汉字文化科普展板集中宣传的形式,向人们展示汉字的起源、汉字...
10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展的“乐游博物馆——国庆七天乐”活动正式开始,当天的活动主题是“雕版印刷小工匠”。来自天津的两位小学生参加了活动,在现场兴奋地讲述他们的文字之旅:“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参加‘乐游博物馆’活动感觉非常神奇,不仅真正做了一次雕版印刷小工匠,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一旁的孩子家长也频频点头,认为博物馆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开发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给孩子带...
从神秘的甲骨文中,寻找汉字的辉煌历程 汉字起源于远古刻画符号,最晚成熟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发展阶段,其自诞生以来始终绵延不断,一脉相承,沿用至今,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就如一道光,将整个民族的路途默默照亮。 瑞典女作家的一本《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那些文字与生活息息相关,有趣而耐人寻味。就是因为这...
10月2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杭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汉字源流展》在杭州博物馆南馆机动展厅开幕。 整个展览以汉字为主题,以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为主线,用最新颖的形式、最科技的手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讲述汉字的起源、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轨迹,展示汉字的书写艺术及其数千年积淀的妙趣精华。 记录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的文字,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