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7日,记者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库房看到,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点、交接和包装一批甲骨片、青铜器等稀世之宝。这些“宝贝”包括镇馆之宝——西周青铜器贾伯壶等在内共计百余件。贾伯壶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西周晚期青铜重器之一,壶盖外侧铸有铭文八行三十三字(含重文二),是研究汉字起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8月13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和...
癞蛤蟆——妇孺皆知,几乎不会有人念错的一个动物名词,可你能想到吗?只有30%的成人在听写大会上写对了这3个字;间歇——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很常用,但听写错误率竟高达40%。随着通信技术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频繁地提笔忘字。有些常说常用词在电脑上用拼音打字没有问题,但写起来却又顾虑着到底是三横还是两横、有没有那一撇等问题。不能否认,目前中国人手写汉字的能力正...
古文字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介绍一件发现了原始文字的石钺。 ■庄桥坟遗址发现的石钺上的原始文字(正面)。资料图片 张忠培正在考证原始文字真实性。 可以连字成句;比甲骨文早千余年;与甲骨文可能不是同一系统 新快报讯 记者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经有关专家论证是迄今为止在我国...
释文:作字行文 文以载道 以书焕采 切时如需 一个人思考的境界往往与他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视野胸襟息息相关。我们判断一个人社会价值的直接方法是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而贡献有微渺、闳大之分,有于人、于公之别。人的思想境界往往决定了其为社会所作出贡献的层次与高度。当很多书画家将视野盯在自我润格涨幅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却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中国书法命运之上,他就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
3月9日,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了“认读汉字 感悟碑林”活动,来自西安市高新小学、实验小学、黄河小学等的60名小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活动中,讲解员分别通过“蛇”和“龟”等汉字为孩子们讲述不同字体的特点及书法演变的过程。并且通过现场提问,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孩子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认真回答着每一个问题。为了鼓励他们的参与热情,碑林博物馆为他们赠送了精美的小礼品动漫书《西西游碑林》、碑林明信片以及“昭...
平复帖 本帖为作者陆机写给友人,谈论疾病的信件,因有“恐难平复”之句,故被后人称为《平复帖》。纵23.8cm,横20.5cm,9行84字,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西晋《平复帖》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刘光启专家点评 :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没有其他作品可供比对,所以无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
殷墟甲骨碑林 王羲之《兰亭序》大字帖 甲骨文 毛公鼎 小篆书法作品 (作者徐瑞) 汉代隶书代表作《曹全碑》 林山 人类文明的真正历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那么,汉字经历了怎样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呢? 传说仓颉造字可...
2012年11月6日至11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集中展示和表现中国汉字数千年风雨历程和艺术精华的《大美汉字》展在沪亮相。作为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河南文化周”的参展项目,《大美汉字》展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打造,旨在将中国文字文化进一步惠及大众,传扬世界。该展览于11月6日下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隆重拉开帷幕...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福州枯木雕出的古汉字 10月13日,福州一枯木上雕出各种古汉字,让人称奇。当日,2012年“海西金蓝领”杯工艺品雕刻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一届中国闽侯根雕艺术博览会在福州举行。 (记者 王东明 摄)
孙云石不是深圳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但是他却是较有个人特色的一位。尤其是其“形意书法”,一笔一画彰显出汉字的象形之美。上周六,他与著名书法家沈鹏的书法集《返璞开新・大师风范》在五洲宾馆举行首发式,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孙云石算是老深圳了。上世纪80年代来到深圳后,他工作之余坚持书法创作,渐渐探索出自己的书法风格。多年来,他在深圳各地题写牌匾近百幅,如: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山医院、福田医...
我们的祖先,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同时也具有美化的功能。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在中国积淀的璀璨星海中,中国服饰文化可以说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散发着耀眼的星光。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汉字与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服装 衣 ...
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带来的“大美汉字”展将于11月6日至11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符号,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一脉相承,穿越时空,沿用至今,它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作为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文字之一,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目前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数约14亿人。据悉,“大美汉字”将以汉字发展为主线,灵活运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