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9日,骄阳似火的天气并未阻挡市民的看展热情。走进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热闹了两个多月的考古成都展仍熙熙攘攘。“看完考古成都展,我为自己是成都人而自豪!”一位专程从美国洛杉矶飞回成都看展的女士,骄傲地对女儿说。 《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都展》自6月9日开展以来,持续激发成都市民的看展热情。截至19日下午4点,这份亮眼的“成都考古成绩单”,已吸引超过30万观众来金沙刷展,还有251...
罕见发现:邛崃村落出土银质“印中印” 为配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17年至2018年,考古队在项目施工范围内确定古墓群四处,共清理古墓葬近30座、窑址4座。四处古墓群相邻分布,当地分别称高山墩、古坟园一号点、古坟园二号点及皇坟。 考古现场负责人龚扬民介绍,四处墓葬时代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晚期,主要包括汉代土坑墓和汉代砖室墓,另含少量唐宋砖室墓。而窑址整体南北向分布,由窑室、火膛工作坑组成。其中三...
2018年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楼的一号临展厅与观众们见面。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级文物。位于秦岭两侧的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和关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相继进入繁荣时期,三地青铜文明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文化交流、互动的存在,既表明了各自...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巡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汉三星堆的“铜人头像”等诸多青铜器正向观众诉说神秘地古蜀文明。近日,成都博物馆又举办了一场由古蜀及秦地演绎秦蜀之路的青铜器展览,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铜人头像”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此次展览主要集结了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无论是以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构成礼仪体系...
2001年,伴随着金沙遗址的惊世出土,成都考古步入了黄金时代。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成都历史的认知。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是这个夏天最为重磅的展览之一。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示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1世纪以来成都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300多件/套...
7月27日,《秦蜀之路青铜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号临展厅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集结了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青铜器,共计250余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级文物。展览将持续至11月11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何尊 亚伐方罍 何以为尊 我有中国 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了一件伟大的青铜器——它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礼器,被大家称为“中...
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2001年,伴随着金沙遗址的惊世出土,成都考古步入了黄金时代。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老官山汉墓等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成都历史的认知。 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成都——新世纪成都地区考古成果展》,是这个夏天最为重磅的展览之一,首次集中展示了成都商业街船棺葬、老官山汉墓、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2...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在位于成都市新津县五津镇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西北门发现汉代乡村遗址。汉代乡村遗址在四川发现极少。 遗址被命名为桥津上街遗址,该区域地势平坦、地理环境优越,自汉代以来一直有居民活动,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汉代遗址为此次最重要的发现。目前汉代遗址发现灰坑20余个、灰沟8条、房址9座、卵石堆积4处、水井1口、古河沟和河道5条。遗址主体时代为西汉时期,发现有西汉...
2018年7月21日下午,Myart(玛雅)全球区块链文化艺术品流通生态项目在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3段88号汇融创客广场7楼平台多功能会议厅举行“链接世界文化,流通全球艺术”——Myart(玛雅)全球区块链文化艺术品流通生态成都站路演。作为艺术品区块链行业的标志性盛会,相关政府领导,区块链行业从业者,众多媒体代表,以及艺术行业大咖共同参与,围绕玛雅项目以及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流,以推进玛雅区块链项目的早...
中新社成都7月26日电 (岳依桐 吴嶒)记者26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五津镇的桥津上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座汉代商旅性质的房屋遗址,为成都平原区域首次发现此类型汉代房址。 据介绍,由于该区域地势平坦、地理环境优越,因此自汉代以来一直有居民活动,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汉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直...
2018年6月29日傍晚,每年夏天备受关注的惠民文化活动——武侯夜话,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香叶轩铿锵开讲,这也是武侯夜话在2018年度里的第一话。微醺夏风中,主讲嘉宾梅铮铮、许勇与现场参与的观众一起畅聊天府美学,分享汉晋时期关于酒的逸闻趣事。 活动现场 接地气 龙门阵里讲历史 自2006年起推出的“武侯夜话”,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夜游项目中的招牌活动,每年夏天如约而至,早已成为一项深具群众...
7月11人消息,这几日,四川省内各地普降大雨,期间,一则标题为《把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犀牛搬还原》的市长信箱的留言,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 信中说,石犀是老祖宗流传下来镇水的神兽,希望政府能够将它搬回原地天府广场,这样大雨就可以终止了。 对这一流传,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了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该留言的真实性。 但大雨和水患真的有...
双元村战国早中期“蜻蜓眼”(钾钙玻璃)。钟欣摄 中新网成都7月12日电 (岳依桐)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区域内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进行科学考古研究,考古专家发现这些器物为中国先民自己生产的玻璃制品。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杨颖东介绍,近两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在成都市范围内发掘了多处规模较大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双元村战国早中期“蜻蜓眼”(钾钙玻璃)。钟欣摄 中新网成都7月12日电 (岳依桐)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对近年来成都市区域内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进行科学考古研究,考古专家发现这些器物为中国先民自己生产的玻璃制品。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杨颖东介绍,近两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在成都市范围内发掘了多处规模较大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原标题:国家大剧院将“走进”成都 开展系列艺术讲坛活动 与会嘉宾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赵晶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4日讯(记者赵晶)记者日前从国家大剧院获悉,《国家大剧院》杂志将携手成都市成华区共同打造艺术普及新品牌。双方将于8月在四川成都举办“文旅成华 艺术有约”系列艺术讲坛活动。国内外歌剧、交响乐、舞蹈、戏剧、戏曲等领域的知名艺术家,将走进成都,为市民分享他们的艺术经历以及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