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葫芦形金盒和嵌宝石金盒 青花缠枝莲纹碗 鎏金银香薰 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的印记 说起明代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的印记,郑和的后裔郑自海滔滔不绝。 “南唐二陵出土的陶俑,也有几个是胡人;雨花台还出土了波斯文的金币。”说起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京的“证据”,郑自海如数家珍。他介绍,南京在历史上,至少有两三次曾经叫过扬州,也曾被扬州管辖过。“根据史籍记载,唐代的时候,扬州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镇压过大批胡人...
图为中国知名艺术投资人刘益谦(左)与其妻王薇手持新录藏品明朝永乐御制红閰摩敌刺绣唐卡的复制品进行展示。2015年3月12日,刘益谦在中国香港佳士得拍会上以4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5亿元)的天价将这件珍贵的明代永乐款刺绣唐卡珍品拍下,打破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图片来源:法新社/菲利普•洛佩兹。 中国文物网3月23日编译报道:苏富比拍行称上周四(3月19日)600年前中国明代佛教艺...
纽约苏富比“大明楷书御制佛经”拍卖现场 苏富比纽约拍卖现场,郑和真迹“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估价为10-15万美元,场内以10万美元起拍,最终被上海任性藏家刘益谦以1230万美元落槌价收入囊中,高出最高估价8倍之多,也成为2015年第一件破亿元成交的中国艺术品。 据悉,此“大明楷书御制佛经”为拍场内唯一一件郑和真迹。在2015年3月12日曾缔造出超过2.78亿人民币神话的永乐唐卡交接仪式上,龙美术...
1431年1月19日 (庚戌年闰腊月初六),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共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世。 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
随着大英博物馆“明:盛世皇朝50年”热展,明代中国似乎也成了英国当下的热门话题。现居伦敦、曾任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的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是一位忠实的“明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郑和粉”。这位让中国人都觉得诧异的“海外最热心郑和粉”曾公开表示,死后要将自己所有的研究材料捐赠给郑和故乡的云南大学。 “郑和粉”挑战传统历史观念 报道称,78岁的加文•孟席斯自200...
记者15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明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展上获悉,梁庄王墓中的饰物中镶嵌的珠宝,经专家确认均为郑和下西洋时所带回珠宝。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个儿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5300余件,出土文物各种镶嵌的宝石有700多颗,是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等级最高的一次,随葬物品的丰富与精美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记者看到,展出的金镶宝石带带銙、...
2012年,宝船主体框架完工(资料图片) 宝船厂大门紧闭 厂里堆放着原木 最近,有市民经过南京市鼓楼区滨江大道1号时,发现顶着“造宝船,迎青奥”宣传语的郑和宝船厂内静悄悄的。一晃8年过去了,那艘号称投资千万美元的仿明代“郑和宝船”,造得怎么样了?去年不是说要在青奥前下水的吗?带着好奇和期待,现代快报联合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青年江苏》栏目进行了调查,却意外发现,“郑和宝船”复建项目已经...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 (资料图) 据国家文物局官网消息,24日上午,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在重庆举行了下水仪式。该船船体总长56米,水线长53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设计排水量900吨,采用全电力推进动力方式,船体造价达6000多万元,如果加上后续专业设备的装配,总的造价将达到8000多万元。 亮点:能续航30天 抗八级风浪 ...
人人峡谷 雷克雅未克港湾 穿行火山岩 埃里克松雕像 如果向普通民众提个问题:谁最早发现了美洲? 哥伦布!这很可能是多数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答案。原因不难理解,因为教科书通常告诉我们的故事是,哥伦布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美洲)。他本来要去印度,半路上却无意中撞上了美洲。滑稽可笑的是,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而不是美洲。他还给美洲的原住民取了一个与他们不相干的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