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了使文物活起来,更好的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心筹划了文物保护修复季之书画修复“赏延素心”展,该展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为此次文物修复季特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陕历博从参与该展览问卷调查的社会公众中遴选了10名幸运观众作为公众代表进入展厅修复区内部以模拟文物样本体验文物修复的相关步骤。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副馆长王炜林等馆领导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亲临活动现场,他们对此次...
“典雅与狂欢:来自卫城博物馆的珍宝”展正在上海博物馆观众大厅举行,今天看展的观众,不仅能看到展品,还能亲眼目睹文物复制、上色的过程,这就是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在上博特别举办的工作坊。 今天下午,两位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操作间搬到了上博大厅里。雅典卫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季米特里斯•基尔基斯展示了古代的大理石雕刻工艺以及古代的雕塑复制技术。另一位工作人员康斯坦丁诺斯•瓦西利亚迪斯则使用矿物颜料...
市民隔着玻璃观看修复师现场修复文物 记者 张宇明 摄 在观众的视线里修文物是什么感受?“有种被注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月24日,陕历博文物修复科年轻的书画修复师张蜓还不太习惯被注视,但观众的热情为她和同事们的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 书画修复全过程一览无余 今年春节长假陕历博新开放了文物修复展示室,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探秘文物修复的机会。24日上午11时许,在位于陕历博西地下130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推出文物“修复季”
《我在故宫修文物》曾风靡一时,无数人被文物修复师精湛的技艺和持之以恒的坚守而打动。 若说冷门职业,文物修复师肯定名列其中。就在前几天,浙江第一所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高校举办了一场毕业展,其中有30多件古陶瓷修复作品展出。古瓷器庄严的形态,在毕业生“妙手回春”之下,补上了时间缺口。 最美的时光,多半是最初的美好。面对旧物,我们同样会喜欢它们最初的样子。这需要借助文物修复师的“回春之手...
穿着一件医生的白大褂,手边摆着医用镊子、剪刀,手捏一枚针,王淑娟埋头坐在“手术台”前,胳膊肘儿不敢搭在台子上,一直凌空抬着,直到坚持不住,才小心翼翼地铺上一层宣纸,让手肘在上面靠上一会儿。每天,她几乎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姿势,不敢轻易动一下。 她不是医生,又是医生——文物医生。她的“病人”,不是上百岁,就是上千年岁。它们曾经是新疆营盘男尸身上的汉晋时期罽(jì)袍,是南宋一位女子身上的素纱襌衫,...
我们国家的博物馆文物修复行业加起来只有不过2000人,而文物普查的结果,中国可移动文物有1.08亿件(套),其中有那么多的文物需要修复。现在国家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行业中来,这个方向是好的。但是,社会力量的工作规则等方面还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来进行规范。我们看到有很多民营公司有相当的参与热情,但是有热情并不代表其有能力做好。他们也希望有专业的行业技术、实践理念的培训。国家也预备出台文物修复师...
公元460年,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郊外16公里外武州山南麓的巨大砂岩上,有了肃穆,有了慈悲,有了笑意,有了洞明一切——这就是今人所知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公元2017年,山东青岛。云冈石窟第3窟里的三尊菩萨,出现在一座商城的顶楼——9.93米的主尊阿弥陀佛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两侧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高约6米,头戴宝冠,精美庄严。 这么震撼的现场,像是一...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指导孔子博物馆纸质文物修复工作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涛)12月21日,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胡玉清老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王红蕾主任等专家受邀来我馆进行纸质文物修复技术指导工作。 胡玉清老师一行三人查看了孔子博物馆文物修复部工作人员已修复完成的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和部分散档,对前期的修复工作进行了详细点评。胡玉清老师指出,散档修复一定要遵从“修旧如旧”的原...
穿越茫茫时空,一件件蒙上历史尘埃的稀世珍宝,在她手下,重新焕发出惊世光泽。由她主持完成的“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修复”项目获得“首届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奖。今年,在百名受嘉奖的“西安工匠”里唯一一位来自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专技人员,她就是陕西省文物研究院研究员马琳燕。 12月6日下午,马琳燕正在指导修复一幅清代的族谱彩绘图。“送到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珍宝,对待它们胜过自己的孩子,从...
12月2日,太原市文物景区重点工程太山龙泉寺文物修复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太山龙泉寺文物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唐舍利塔、东坪新寺和望都阁的复建等项目,该工程完工后,将与蒙山大佛、龙山石窟、晋祠连成一线,重现汉唐文化,并与晋阳湖景区衔接,形成独具一格的旅游风景区。 韩双喜 摄
近年吐鲁番学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对吐峪沟石窟寺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包括纸质文书、绢画、壁画、纺织品、木器、铁器等大批量的文物。 为配合2015年至2016年吐峪沟发掘简报的顺利出版,技术保护研究所人员加班加点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清洗、平整、修复。自2017年1月至11月29日总计修复各类文物90余件共290余片,不仅包括汉文、回鹘文、婆罗米文等多种语言文字的纸质文书,而且也有色泽...
由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的“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7香港研讨会”11月25日在港闭幕。为期两天半的研讨会汇聚了18位中外专家学者,分享文物的最新保护方法、修复策略及最佳守则。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凝聚着人类的汗水和智慧。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它们可能会逐渐破损,甚至残缺不全。在香港,有一批专门修复文物的“医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