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江苏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濒江临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商港口,曾被称为“六国码头”。近日,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在太仓半泾河发掘了一艘极为完整的元代古船。据悉,这种古船的发现,在江苏省考古史上极为罕见。 发现的古船长18米 负责此次考古的南京博物院专家杭涛透露,这艘古船是在太仓半泾河清淤工程中发现的,得到消息后,南博考古专家立刻赶到现场,用现代考古手段,花了三个月时间,将这条...
今天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获悉,今年8月南博考古人员在江苏的太仓一处河道清淤清淤工程中,发现一艘18米长的古船,其船身保存较为完整,最晚不超过元代。目前,考古工作基本结束,各方正在制定保护方案,古船将进行整体迁移,未来有望进入博物馆展示。这艘古船也是江苏近年来发现的最大一艘古船。 该项目考古领队杭涛介绍,这艘古船长18米,宽5米,在古代相当于一艘中型船只,不过却是江苏省内近年来发现的最大一艘古代...
江苏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濒江临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商港口,曾被称为“六国码头”。近日,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在太仓半泾河发掘了一艘极为完整的元代古船。据悉,这种古船的发现,在江苏省考古史上极为罕见。
自主设计 可抵抗八级风浪 船身上“中国考古01”的字样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图案,让“中国考古01”号显得格外抢眼。这艘重980吨的考古船在船舶世界里算不上大块头,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则说:“中国首艘考古船圆了一代中国考古人的梦,在潜水设施、出水文物处理、改善考古人员生活等方面在亚洲乃至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 “之前,我们进行水下考古都要租用渔船或海监船,有了自己的船,就掌握了水下...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在该县东坑坨海域发现一条古代沉船。我省考古部门在初步调查后,在东坑坨海域共发现了两艘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东坑坨1号沉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木船。但该船属于什么性质结构,所属的具体年代,是商船、民船,还是客船,船上载有什么东西,一切悬而未决。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几天前,我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抵达曹妃甸海域...
昨日上午8时30分许,在众多市民游客的期盼中,位于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在闭馆修缮3年后重新开门迎宾。开馆首日,接待市民游客逾5000人。 作为泉州海交馆现有7个馆中的重要展陈馆之一,泉州湾古船陈列馆1979年正式开馆,展出的是1974年于泉州后渚港发掘的宋代古船及出土遗物。2011年10月,在开门迎客30多年后,因墙壁和电线脱落老化等状况,古船馆闭门谢客开展勘察和设计工作,并于今年...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10月1日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重新开放,1974年出土的宋古船得以重新展出。 “重新开放的古船陈列馆更贴近生活、更符合现代审美,这是新的海丝印象。”作为泉州湾古船陈列馆35年前第一次对外开放时的第一代讲解员,黄琼琼再次来到古船陈列馆。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设在千年古刹开元寺内,1979年开馆,主要陈列1974年从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及其伴随出土物...
记者今日获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近一个月来,已在辽宁省丹东港海域续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至于所谓何物,仍在紧张有序的调查之中。 “中国考古01号”于9月4日在青岛中苑码头首航,首航任务是赴辽宁省丹东港海域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工作。据了解,按照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对相关区域进行了...
素有“登州古港”之称的山东蓬莱曾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并保留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古船及随船出土的文物遗存。 9月17日,“孔子故乡中国山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访团来到蓬莱古船博物馆,了解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蓬莱古船博物馆位于蓬莱水城的西南角,馆内展出了蓬莱小海出土的4条元明时期古船及随古船一起出土的铁锚、炮弹、货币、陶瓷等大量文物。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
9月17日,“孔子故里,中国山东”大型采访团记者来到山东蓬莱古船纪念馆进行实地探访。 蓬莱古船纪念馆展出了蓬莱小海出土的4条元明时期古船及随船出土的大量文物。这些古船见证了蓬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港口昔日的繁荣。 记者看到,虽然这些沉睡在海底几百年的古船受到岁月的侵蚀显得有些破败,但是它当年乘风破浪、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运载使命的情形仿佛犹在眼前。山东省蓬莱市登州博物馆馆...
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中国考古01号”救生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辽宁丹东港执行其首个水下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考古任务主要针对海底沉船遗址进行重点调查,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水下考古船的首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艘水下考古专业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日前在青岛首航。“中国考古01号”投入使用,标志我国结束了“租用渔船”进行水下考古的历史。该船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全长57.91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满载吃水深度2.883米,满载排水量980吨,航速12节,续航力1000海里,核定载员30人,主要工作海域为中国近海与西沙海域。首航将赴辽宁省丹东港开展水下沉船遗址重点调查,预计...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9月4日,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只“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在青岛首航。 记者在山东青岛中苑码头见到了这艘水下考古船,白色的船体上印有“中国考古01”字样。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中国考古01号”船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让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装备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考古01号”工作船采用全电力推动动力方式,全长57...
9月4日,中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在山东青岛首航。这是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专业设备的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首航日,《人民日报》记者走进“中国考古01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体重980吨的“中国考古01号”虽然在海船中算不上大块头,但绝对称得上是“高富帅”。 中国考古第一船“武装到了牙齿” 4日,山东青岛中苑码头,中国首艘考古船迎来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