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1日,记者从垣曲县文物局获悉,该县近日在解峪乡解村的一个黄土台地上发现了一处古遗址,面积4.5万平方米。 该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遗址内文化层厚达3米,裸露着十几处灰坑。经考古人员表层探查,目前已采集到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砍砸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仰韶时期红陶残片、庙底沟时期灰陶、龙山时期陶片、战国、汉时期的素面灰陶以及各类动物骨骸。垣曲县文物局吕东风称,这对...
房山琉璃河西周古城,是北京迄今最早的城址。在东城墙北部发现了一处卵石砌成的排水沟,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沟底西高东低,是城内向城外排水的通道。在城址内部的宫殿区,还发现了陶质绳纹水管。水管一头粗一头细,以便相互连接。 汉代至辽代的陶水管 北京现已发现的汉代城址有20余座,尚没有明确排水或排污设施的发现。但在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中,武阳台正中发现了排水的陶管。从生产力相近的...
周代文化遗址 日前, 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户县甘亭镇西郭村村南、涝河古道东岸台地上发现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为研究当地周代文化遗存特征和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的东、西和南部均为农田,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由于村庄向南扩展和村民取土导致遗址遭受严重破坏,仅在南部断崖上发现有呈连续分布状态的文化层,距地表约为20厘米~50厘米、厚约70厘米~100厘米,为...
明代古墓现场 今日下午,南充市嘉陵区城郊一建筑工地,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明代古墓,为防止盗抢事件发生,辖区派出所民警现场值守,等候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工地上挖出古墓了!”今日下午,该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嘉陵区都尉街道办古坟嘴社区迅速传开,许多居民争相打探情况。 第一个发现古墓的是开挖掘机的何师傅。他说:“挖出古墓大约是上午11时的事,当时一挖下去就感到很费劲,感...
记者日前整理材料时,发现在安徽省枞阳县浮山枕流岩上保存有明代融籍学者林古度的题刻(如图),弥足珍贵。 该题刻幅宽34厘米,高37厘米。行书,纵7行。题目是《同钟伯敬烛壁》,诗曰:“生石初何知,镌勒后人意。奇妙触心目,安得废文义。片语若不磨,知必具岩气。明烛备梯览,独善岂终秘。”落款是“闽,林古度。” 钟伯敬(1572-1624年),名惺,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明万历三十八...
记者14日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文物局了解到,该县考古工作人员在日常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至汉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活动。”垣曲县自然博物馆馆长吕东风介绍说。 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垣曲县解峪乡解村西200米的一个二级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南临黄河支流板涧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达4.5万平方米。遗址内文化层厚达3米,裸露着十几处灰...
明代古墓现场。 14日下午,南充市嘉陵区城郊一建筑工地,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明代古墓,为防止盗抢事件发生,辖区派出所民警现场值守,等候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工地上挖出古墓了!”今日下午,该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嘉陵区都尉街道办古坟嘴社区迅速传开,许多居民争相打探情况。 第一个发现古墓的是开挖掘机的何师傅。他说:“挖出古墓大约是上午11时的事,当时一挖下去就感到很费劲,感觉挖机碰到硬东西...
殷谦用仪器检测出土物品 石器测定为古人类遗物 14日,山西省怀仁县文化局传来消息称,独立学者、作家殷谦在该县隐居3年独立考古,发现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生活遗址,该局现正上报上级相关部门,进一步进行权威论证。 今年37岁的殷谦以笔名“北野”闻名中国当代文坛,他9岁开始发表文章,16岁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开花落》被拍摄成同名电视剧。迄今,他已出版包括小说、散文...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北省尚义县的石井乡四台蒙古营发现4000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墓葬,挖掘出遗骸一具。 其中陪葬物品有夹砂黑陶片21片、石斧一把、石铲一把、石磨轮两个及颈项佩戴饰品。考古人员认定此处为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 据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文清介绍,此墓葬出土的夹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随葬物品,对研究龙山文化以及当时葬俗生活习俗有着重要意义。 ...
石冲口镇实竹村古梅山峒唐梅寨遗址 “新化发现梅王寨子遗址”,引起了原娄底市文化局副研究员、湖南地方文化研究学者曾迪的关注。 遗址的发现,对梅山文化的开发挖掘保护有何意义和价值? 曾迪认为:梅王唐梅寨主遗址,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梅山历史上的防御工事有2种:一是梅山土着瑶族人修的,专门对付官方的;一种是官方修的,专门对付当地瑶民起义的。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梅山文化有着重要的意...
在清凉山公园里,有一个围挡起来的工地,考古人员试图揭开这块地的“前世今生”。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围挡起来的考古工地有几百平方米,目前已清理出了比较完整的砖砌路面和石柱础等。一位考古专家分析,清理出来的遗迹,应该和古清凉寺有关。 考古工地发现砖砌路 考古工地围挡上,挂着一块《通告》。通告上写着,清凉寺拟在清凉寺后北侧恢复建设清凉寺法眼宗祖庭,根据相关规定,在...
蓟县峰景苑项目考古发掘墓葬分布 二号墓出土的疑似铜缕玉衣片 连日来,蓟县小毛庄村考古现场引起广泛关注。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日前对外宣布,天津蓟县小毛庄汉墓群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在发掘出的7座东汉墓葬中,二号墓被确认为天津地区发现的两汉时期最高级别的墓葬,也是目前已知全国唯一使用方形藏阁的列侯等级墓葬。 本次发掘的小毛庄汉墓群位于蓟县城关小毛庄村南,考古...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期在对宁夏固原市南塬一带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壁画墓。根据墓葬形制和残留壁画,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墓葬年代为隋唐时期,墓主人在当时身份地位等级较高。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墓葬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经过近一个月的发掘,已经确认这是一座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壁画墓葬,方向坐北朝南,墓道长度为11米左右。由于长斜坡墓道多流行于隋唐时期,壁画一般也都是发现在位尊...
该墓位于永乐镇山林内,墓冢封土用条石围砌,平面呈异形。前有墓碑,为碑楼式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宝珠顶,四柱三间五楼,须弥基座;两侧有抱鼓,抱鼓鼓面刻“寿”字纹,抱鼓顶部圆雕寿桃。面阔约4.5米,厚约0.2米,通高约5米。明间嵌碑上镌刻楷书“皇清例赠七十四寿显妣罗母老儒人之墓”,立柱镌刻对联一幅,立柱底部有圆雕石狮一对,顶部有一碑帘,碑帘外有一横梁,碑帘上部有一横匾阴刻“淑范堪钦”四字,横匾上部雕...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宁波象山县渔山列岛海域发现的"象山小白礁1号沉船“,勘称继”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之后我国又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今天下午,考古现场对媒体开放。 小白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宁波市象山市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这艘沉船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前往东南亚一代的木质的远洋商贸运输船,大概是在清代的道光年间沉没的,埋藏在24米以下的海底,沉船是2008年首次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