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黑陶茶盘部分已经破碎 瓷壶保存得非常完整 10月4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考古发掘人员在北宋时期文化层内发现了一个黑陶制作的敞口盘(茶盘)和一个完整的瓷壶等文物。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北宋时期茶文化发达,当时的胶州人就喜欢品茶,板桥镇作为当时北方唯一的海上贸易通道,茶叶交易非常活跃。 10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几名考古发掘人员正在清理一处灰坑。&...
铜质发簪保存完整 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队出土了一个宋代铜质发簪。在继续考古中,考古人员还从一个灰坑中出土了一个骨质梳和大瓷罐。在考古现场,考古队为了弄清古建筑的用处,还专门请来了烟台博物馆古建筑专家为遗址解密。 出土宋代铜质发簪 在板桥镇市舶司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在一个新发现大灰坑中,发现了一个宋代铜质发簪。记者看到,铜质发簪长14厘米,呈扁形,发簪底部自然弯曲,发簪虽已生锈但...
包括一个陶砚和官窑瓷瓶 昨天,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队在清理宋代建筑群时,又出土了不少陶器。此次发掘还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一个宋代官窑瓷瓶以及又一方陶砚和一块朱砂墨。让人惊奇的是时隔900余年,这块朱砂墨颜色鲜亮还能继续使用。 昨天上午,在考古工地现场,记者看到,陶砚和先前出土那块陶砚,形状不一样,这块陶砚底部还有两个“支架”,那块长约5厘米的古墨...
发现干尸的现场。农健 摄 “现在怕讲干尸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它。”10月16日,横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两个多月前,该县一在建工地挖出一具干尸,但因缺乏经费,该县文物部门无力做技术鉴定,也无法确定干尸的年代和文物等级,这具干尸成了“烫手山芋”。 推土机推出一具古棺木 据横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干尸是在横县横州镇周塘村出土的,这里...
“现在怕讲干尸的事,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它。”10月16日,横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两个多月前,该县一在建工地挖出一具干尸,但因缺乏经费,该县文物部门无力做技术鉴定,也无法确定干尸的年代和文物等级,这具干尸成了“烫手山芋”。 推土机推出一具古棺木 据横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干尸是在横县横州镇周塘村出土的,这里要建一个大型水泥厂,施工人员...
神秘铭文碑字体非常漂亮。 湖田窑白瓷酒盅非常精美 前天,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队在清理多个灰坑中又出土了一个宋代完整湖田窑白瓷酒盅。这个白瓷酒盅在阳光照射下,全身透明,熠熠生辉。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个白瓷酒盅是宋代湖田窑产品,对研究宋代六大窑系,提供了考古实物资料。昨天,考古工地再次有了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挖排水沟时,发现了一块残缺的铭文碑。根据上面文字专家推测,石碑文字很有可...
本报一直关注的沈家山古陶井直到昨天仍在挖掘之中,随着下掘深度的不断加大,地质条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给挖掘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截至昨天傍晚收工,发掘出的井深已达4.3米,通过洛阳铲打孔,仍未探到井底。由此可见,该井比上次发掘的墓下古井还要深。目前尚无有价值文物出土。 记者在现场发现,从井坑下3米左右的“二层台”向下,井周边的“熟土”坑明显缩小,直径仅比...
遗址三号建筑群。 专家现场论证。 10月14日出土的瓷碗。 10月14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从9月12日考古工作正式开始至今,考古发掘人员从板桥镇遗址内发掘出来300余件珍贵文物,多位知名考古专家前来现场进行论证,并纷纷对如何保护提出建议。 专家称遗址保留意义大 连日来,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引起了国内很多知名考古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来到现场进行论证,提出保护建...
遗址三号建筑群。 专家现场论证。 10月14日出土的瓷碗。 10月14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继续进行,从9月12日考古工作正式开始至今,考古发掘人员从板桥镇遗址内发掘出来300余件珍贵文物,多位知名考古专家前来现场进行论证,并纷纷对如何保护提出建议。 专家称遗址保留意义大 连日来,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引起了国内很多知名考古专家的关注,他们纷纷来到现场进行论证,提出保护建议...
民窑瓷碗保存完整 汝窑瓷碗做工精细 牟成梓/摄 汝窑碗底写着“主人”姓 昨天,在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工地上,考古人员在挖掘一个灰坑中,又出土了一个白釉瓷碗和一个民窑完整瓷碗。记者看到,这个白釉瓷碗的碗底还写有一个“李”的文字。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个瓷碗就是宋代五大名窑的之首汝窑制品,碗底“李”的文字就是当时使用人姓氏...
专家推断王子头骨年龄在一二十岁,该头骨有铜镞射痕,疑为被秦二世所害。赵雄韬摄 皇陵第一鼎 秦始皇帝陵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陵园内,除了地宫外,还有大量的陪葬坑。那里到底存在着多少秘密,又有着多少故事? 自上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开始对陵园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半个多世纪来,发现了大型地面建筑遗址十多处,大型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等60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5万余件。从昨日开始,116件...
10月11日,胶州市板桥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当天考古人员发掘中出土了一个宋代陶制残破花纹陶罐。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个陶制花纹陶罐是考古地首次发现,而山东省文物专家当天也赶到现场对板桥镇遗址进行“会诊”。 10月11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考古发掘现场时,考古发掘人员从工地南侧一处灰坑内,清理出了一个刻有花纹的残破陶罐。记者看到,这个刻有花纹的残破陶罐上,刻有一朵盛开的...
从器物形制与工艺看,专家断定是晚唐随葬品 近日,闽侯荆溪光明村的山上,出土了一堆晚唐时期的陶瓷器,有青釉双耳盘口壶、青白釉撇口碗、褐釉双耳罐和褐釉五谷小罐等,但大都残缺不全。省博物院研究员林忠干说,这些器物应该是福州怀安窑产品,对了解唐末五代时本地的陶瓷器制作工艺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记者看到,光明村正在施工中的泰山府西北侧,一块巨石上的石缝土堆中,不规则地散落着一批古陶瓷器。泰山府管委会的陈主...
鎏金熏炉。 大银盘。 大家知道目前发现的,全国最大的矩形铜镜在哪儿吗?它就陈列在淄博市博物馆。这个长115.1厘米,宽57.7厘米,厚1.2厘米,重达56.5千克的铜镜,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为历来著录和考古出土的铜镜之冠。这件国宝,就是伴随临淄西汉齐王墓的发掘而重见天日的。但是,谁能想象,出土一万两千多件文物的的临淄西汉齐王墓,它的发掘是因为铁路施工需要土方。5个随葬坑的重见天日,是...
打造考古现场文物保护“航空母舰” 6月上旬,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考古发掘现场,停有一辆标有“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标志的卡车。 从外形上看,与一般的运输车辆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这不是用来载人载物的运输车,而是一台可移动的考古发掘现场实验室,是集文物出土空间信息采集、智能预探、应急处置与保护、环境监测与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考古现场文物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