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境内的一处新发现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初步认定其为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焘442年建造的阴山行宫广德殿旧址。 这个被称为榆树店古城的遗址位于低山丘陵的南坡之上,城墙依山势而筑,夯筑的土墙高大坚实,城墙上有马面、墩台等附属设施;城内地表散布遗物较少,有灰陶片、瓦片等,其中瓦片有外壁素面、内壁饰布纹的板瓦,也有极具北魏时期典型特征的前缘饰指压水...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五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经过10年时间对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从考古学角度证实秦人来自东方。 据介绍,联合考古发掘成果将于11月29日至2015年3月15日,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进行展出,目前参展的620余件(组)文物已经运抵北...
26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对中新社记者透露,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内蒙古武川县文物管理所的普查队员在哈拉合少乡榆树店村北侧定名为榆树店古城的遗址,经考古工作者考察应为北魏广德殿旧址。该旧址的发现,揭开了北魏考古的又一个谜团。 消息指,今年11月上旬,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组,在对武川县大青山秦汉长城沿线障城的实地测绘中,顺便对榆树店古...
桐庐县岩桥村庙山地区的考古发掘二期工作在原有一期工作的基础上,于11月初动工,二期发掘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庙山地区的东侧及北侧,并针对一期发掘后可能遗漏的地方进行再次发掘。考古人员在东侧和北侧各开了三道宽0.8米,深1.5米的探沟,并依据探沟内土层变化,再做判断、发掘、清理。目前探明墓葬7座,已发掘清理5座,窑址及灰坑4座,发掘清理2座。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庙山地区的墓葬分布集中,排...
为加强校所合作,促进学术研究、交流及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人才优势,12月21日上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复旦大学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 在人才培养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充分发挥自身文物资源、科研优势,为复旦大学文博系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供野外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具体考古与文物材料、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复旦大学则聘请考古所相关专家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论文...
为配合建德市梅城镇沿江防洪大坝的加固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建德市文保所于2014年7月5日开始对严州府城南城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11月18日,基本完成澄清门和福运门两座城门及部分城墙的揭露。 古城墙地面残存部分东起市民路,西至城南西路15号,长约380米。古城墙的北侧紧邻城南东路和城南西路,南侧距新安江仅50米左右。该段古城墙现还保存有澄清门和福运门两座古城门,其中澄清门是整座古...
近日,在希腊北部进行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精心修建的坟墓,他们相信墓主是某个与亚历山大大帝关系密切的人。《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称,虽然亚历山大被认为葬在埃及,但这位国王的一生充满戏剧性,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墓穴埋葬的可能是从他的母亲到爱人Hephaestion等与其息息相关的人中的一个
【作者简介】杜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史上两次大讨论的回顾,认为引起学界长期以来对石器性质进步与原始的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料与石器制作技术的关系认识不够,“因材施工”可能是中国古人类适应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一个特点,这一点对认识“东谷坨石核”的成因可能有一定的启示。 【关 键 词】旧石器考古学史;大讨...
【作者简介】张宏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 自然环境是人类及其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当我们宏观地审视史前文化的发展过程时,离开了对相关人类文化生存环境的考察,就很难得出准确的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国史前文化发生、发展、演化的最重要区域之一,向有中华文明的摇篮之称。环境考古学研究表明,距今1万年前后以来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曾经有过多次气候暖湿和干凉变化,可概括...
【作者简介】乔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 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次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全面的调查登录工作,普查所覆盖的范围和获取信息、数据的精度均非以往的文物调查工作所能与之相比,因此普查所获的信息和数据为科学的保护、管理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基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相关数据①,以下拟就汉晋时期考古遗存在黑龙江省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及所反映的文化格局作...
【作者简介】马利清,女,郑州大学考古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郑州大学考古系,河南郑州450000 【内容提要】考古学上划分南、北匈奴文化以公元48年为准。中国新疆地区曾是匈奴活动地区之一。北匈奴西迁后仍保留较多匈奴游牧文化传统因素。从西迁匈奴人的葬俗仍可看到秦汉时匈奴的传统、礼仪和文化特质,但也有变异。 【关 键 词】北匈奴;西迁;考古学 [中图分类号]K874[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王乐文,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地址:哈尔滨市,邮编150080。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三江地区汉唐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入手,探讨挹娄、勿吉、靺鞨三族之间的关系。当时的三江地区分为南、北两个大的区域,分属于挹娄和靺鞨文化系统。文献记载的“勿吉”早期指的是属于挹娄文化系统的勿吉文化居民,晚期则是来自北区的靺鞨文化系统的人群。文献把汉唐时期三江地区诸考古学文化的居民看成一个...
【作者简介】霍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市610064 【内容提要】 Alo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early nomadic cultures in Xinjiang, Inner Mongolia, Gansu and Tibet, new tendencies are em...
【作者简介】蔡万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048) 【内容提要】 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文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