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英国剑桥郡沼泽中发现数百个保存完好的青铜器时代人工制品,从而进一步揭晓青铜器时代人类的每日生活状况。 考古学家在英国剑桥郡沼泽中发现数百个保存完好的青铜器时代人工制品 考古学家称,这是迄今英国境内在一处考古遗址发现最多的古代人工制品,可以洞悉该地区3000多年前青铜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同时,发现青铜器时代居民曾以一碗荨麻炖汤为食。 由于这...
12月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省、市联合考古队在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硕。 据了解,晋阳古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距今2500多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赵氏起家的地方。在唐朝是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的北都。它经历了春秋初建、北朝繁荣、唐代鼎盛,在宋初遭火焚水淹后尘封于地下。 早在1955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古城营村附近发现了30余件石刻造像。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晋阳...
2012年11月28日,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发起,中国考古学会、山西省文物局、汾阳市政府、吉林大学联合主办,杏花村汾酒集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太原举行。图为1982年杏花村遗址考古队的全体成员在纪念大会合影。
宁夏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应用高级研修班日前在银川举办,全区各文博单位60余名文物考古工作者围绕体质人类学、动植物考古学的新进展及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与研究方法以及从考古发现看史前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的现状进行了研讨学习。 研修班邀请吉林大学教授朱泓,北京大学教授杭侃、吴小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陈星灿、袁靖、赵志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部门了解到,陕西将建设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该项目选址在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以西,陕西省收藏的不少珍品文物将有机会向公众展示。 陕西是中国文物大省,目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其中古遗址78处,古墓葬3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6处。 根据方案,陕西考古博物馆总用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主要包括陕西考古史...
记者12月7日从宝丰县文物局获悉,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第11次发掘基本结束,并获重要考古新发现。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发掘人员赵宏介绍说,在汝官窑中心烧造区西南部地下灰坑群内有素烧窑炉,堆积有数量庞大的仿青铜器素烧器,以及元明时期民用瓷器窑炉,这些均为国内首次发现。 宝丰县文物局局长王团乐介绍说,在汝官窑中心烧造区东南部发现堆积层中器形较大的一种青釉瓷器,在汝官窑中心烧造区东部灰坑内,...
6日,由武汉市政府、武汉大学、湖北省文物局等单位举办的“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公开披露了盘龙城近两年的考古新发现,其中提到,盘龙城考古60年来首次发现了金器饰品。有专家称,这可能是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据了解,盘龙城遗址是新中国考古工作中最早发现的商时期长江流域的古代城址,也是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城址,年代为3500年前的商代早期。自1954年盘龙城...
陕西将投资3.15亿元打造中国第一座考古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该项目选址在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以西,陕西省不少保管于仓库中的珍品文物,将有机会向公众展示。建设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有文物标本14万余件。 “苏三币”一纸抵三万 三元纸币属于我国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曾委托当时的苏联代为印刷,又称“苏三币”,曾在上世纪50年代用于日常消费,60年代中期第三套人民币发行之后,就很少能见到...
近日,在北京隆重开幕的“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上,一件新发掘并首次展出的春秋中期铜戈引发关注。铜戈上“秦公作子车用”的铭文,印证了文献记载中著名的“历史公案”。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殉葬人数达177人,包括3位子车氏的大臣。当时秦人作诗哀叹,这就是著名的《诗经·黄鸟》篇。这段‘三良从死’的历史公案在《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北京大学考古...
为切实做好《西康留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滕州市文广新局委托山东海岱文化遗产保护咨询服务中心承担了西康留遗址考古勘探工作。该工作于11月20日正式启动。 西康留遗址位于官桥镇,是新石器时代-汉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遗址面积约35万平方米,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考古勘探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探明西康留遗址的实际分布范围,解决一般遗址区和重点遗...
尽管“南海ⅰ号”首阶段考古发掘并非以发掘文物为主,但在清理表层淤泥中仍然采集了大量文物,其中不少文物为首次发现,在国内也十分少见。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了大量文物,有关文物专家也进行了分析。 雕漆漆盘 “今年以来发现的雕漆漆盘是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记者看到,这件漆盘是木胚、呈黑褐色,直径大约30厘米,大体完好,盘沿有破损...
酒杯两侧铸有“耳环花”图案。 前、背面铸有相同的图案。 (图由杨文金提供) 昨天,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特殊的青铜酒杯。这个酒杯出土于4年以前,杨文金猜测,酒杯可能是古夜郎国宫廷所用。此次公开,他希望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青铜酒杯可装1两酒 这个酒杯的材质是青铜制造,高度为6厘米,杯脚宽为2.5厘米,杯口宽3厘米,可装下1两酒。 此外,酒杯...
南水北调引来的丹江之水在河南荥阳薛村通过地下隧道穿过滔滔黄河,直奔北京。当人们惊叹于这一伟大工程时,一项最新披露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却鲜为人知: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260年之间的商代前期,穿黄隧道入口的邙山南麓曾发生过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的古代地震遗迹迹象清楚,年代确凿,填补了我国夏商周三代古地震记录的空白,也为我国古地震的发现和定年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北京大学...
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 夏红民出席开幕式 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11月30日,由甘肃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展。 副省长夏红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 “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是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项目的一次阶段性成果展示和野外考古工...
夏鼐故居的门口 从楼上往下看故居的院落,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非常明显 夏鼐夫妇居室的一角 夏鼐留学时用过的学习用品,包括计算尺、卡规、文具盒、手表等 位于市区仓桥街102号的夏鼐故居是2012年6月9日开放的。 夏鼐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界的引路人和掌舵者。夏鼐1910年出生于温州,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到英国伦敦大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