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佛教类展览——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北朝佛教石刻珍品展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开展,将展至明年2月26日。此次展出的青州石刻造像是北朝最具代表性的50件作品。此前,这批藏品在台湾佛光山展出。 1996年10月,龙兴寺遗址发现了北魏至北宋年间佛教造像400余尊,这是迄今中国出土数量最大、种类最丰富、雕刻最精美的佛教造像窖藏,为研究中古佛教的传播和雕刻艺术...
中国文物网:(编辑 尉露)九九重阳敬老节来临之际,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特在馆内举办了五塔登高庆重阳敬老活动,给古老的五塔寺登高庆重阳习俗赋予新的含义,活动当日邀请当地老年人欣赏 “京城好声音”民乐、曲艺、歌舞表演;同时推出“四季五塔”摄影展,以及博物馆特有的传统拓片展示,使活动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体现。 新闻背景: 我国每逢阴历九月初九重...
文物部门近日在南岳衡山发现了两个大型“寿”字摩崖石刻,其中一个3米见方的“寿”字堪称南岳“寿”字之最。此次发现改写了此前南岳“寿”字石刻均未“僭越”徽宗“寿岳”两字之说,并再次佐证了南岳衡山作为中华“主寿之山”的地位。 在当地村干...
近日,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省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发现一方镌刻于南宋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的大型摩崖石刻。 这方高3.1米、宽3.7米的摩崖石刻,刻的是一篇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龙井记》。全文456字,描写宋代流传于杉洋民间的祈龙求雨风俗。据了解,保存如此完好的宋代摩崖石刻在我省十分罕见。
文物部门近日在南岳衡山发现了两个大型“寿”字摩崖石刻,其中一个3米见方的“寿”字堪称南岳“寿”字之最。此次发现改写了此前南岳“寿”字石刻均未“僭越”徽宗“寿岳”两字之说,并再次佐证了南岳衡山作为中华“主寿之山”的地位。 图为石...
图为石刻发现现场。本报记者 龙军摄 本报衡阳10月17日电(记者龙军 通讯员李孟翔、文丽贵)文物部门近日在南岳衡山发现了两个大型“寿”字摩崖石刻,其中一个3米见方的“寿”字堪称南岳“寿”字之最。此次发现改写了此前南岳“寿”字石刻均未“僭越”徽宗“寿岳”两字之说,并再次佐证了南岳衡山作为中华“主寿之山”的地位。 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披...
《宋买造天宫像记》(图片由洛阳白河书斋晁会元先生提供) 偃师名造像,北齐天统三年刻石,书含隶意。清代一直存明堂,清末被两江总督端方拿走,现原石已失。本帖为清乾隆拓本,存世甚稀。 存地:洛阳偃师: 年代:清代尺寸:110x65厘米 10月上旬,灿烂秋阳下的千年古刹洛阳白马寺,一场沐浴佛光的“白马寺佛教造像石刻拓片展”正在举办,这个展览是由洛阳市宗教局、洛阳白马寺佛教文 ...
由于年代久远且风化严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的一处元代摩崖石刻正在慢慢褪色,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这处河北省重点文保单位或将难见昔日风貌。 风化严重的石刻如不进行保护恐难见昔日风貌。 佛像侵蚀严重。 风化严重的石刻 风化严重的石刻 佛像的头部已风化掉。 尉迟国利摄 这处摩崖石刻位于河北省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山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为金代造像,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在...
摩崖石刻的部分佛像已模糊不清,长满了青苔干后的斑点张帆摄 摩崖石刻的部分佛像头部已破损张帆摄 摩崖石刻的一尊佛像面部已模糊不清张帆摄 中新网承德10月12日电(记者 张帆)在河北省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山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的地方现存4组金代石刻造像,在其东200米的石崖上有元代石刻题记。...
宁波发现南宋摩崖石刻 题刻上提到的刘倓是位名士,曾受过朱熹指点 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昨天,有市民李先生向记者爆料,在宁海西店新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可能是现存不多的南宋时期与名人相关的摩崖题刻。 宁海桶盘山上发现南宋摩崖石刻 李先生说,这处石刻,是国庆出游时无意发现的,地点就在宁海的桶盘山,高65厘米,宽约70厘米。 对石刻...
来自中国重庆的大足石刻文物展23日在加拿大基奇纳市意念博物馆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大足石刻文物首次登陆北美。 这次展出的48件文物大多为宋明时期文物,属国家一、二级文物。专程从重庆到加拿大见证展览开幕的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说,虽然这些文物数量不是很多,但规格很高,涉及的造像内容比较全面,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基本上能够代表大足石刻的独特文化。 意念博物馆首席执行官戴维...
9月23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奇纳博物馆(Themuseum),观众在中国重庆大足石刻文物展上参观。当日,中国重庆大足石刻文物展在基奇纳博物馆(Themuseum)开幕,首次登陆北美的48件重庆大足石刻文物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半年的展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