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彬县北极镇龙门村村民在修葺村中一古寺庙时,在寺庙前院的空地上挖出一尊残断的佛像及大量石刻物件。记者昨日(5月6日)了解到,该村村干部已上报县上有关部门,希望文物得到保护。 今年4月中旬,村民自发集资修庙,把窑洞中的佛像搬出来,根据原有色彩,用广告颜料给佛像上色,并将残破的佛像修补好。而就在村民建庙时,却在庙前面的几处空地挖出很多残缺的石刻物件,其中多数为残缺不全的佛像。 “村...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谈起北京的狮子,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百兽之首,给人以威猛、凶悍的感觉。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以狮子为原形的艺术品布满了古老京城的大街小巷、宅院门前、宫殿苑囿、私家园林,乃至门钹戧檐、桌腿鼎足、锦铺绣片、戏剧舞台、民俗歌舞、百姓家庭等,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惊叹历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并引以为自豪!欣逢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石刻馆于2012年5月1日至6月15日举...
近日,在蓬莱水城地面整修工程中,发现了一方珍贵的明代石刻。这方石刻为汉白玉质地,长92厘米,宽37厘米,厚15厘米,上下两端以双横线为界,中间为“鲤鱼跳龙门”浮雕图案。石雕左侧为龙形构件,右侧为一条鲤鱼腾空跃起,俨然成龙的架势。整个画面中,波涛汹涌的海浪与海洋生物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该石刻雕琢自然,栩栩如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考古价值。 《埤雅·释鱼》记载...
位于河北省永年县的“中华摩崖石刻鼻祖”――朱山石刻,将通过采用战汉风格建石刻保护亭、修复烽火台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以得到保护开发,这一石刻的确切年代也有待得到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确认。 朱山石刻镌刻于永年县永合会镇吴庄村北约1000米的朱山顶上一块天然石面上,为长条状摩崖石刻,长1.5米,宽0.52米,竖行阴刻“赵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15个篆...
山东青岛的崂山风景区管理局30日透露,近日,在崂山仰口游览区发现刻有“北斗七星阵图”的石刻,据专家估测,该石刻或刻于唐宋年间。 该“北斗七星阵图”刻于崂山仰口游览区太平宫西侧的“犹龙洞”上方的“混元石”上。据传说记载“全真七子”之丘处机曾在此修行,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所书的老子&...
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薛家村1社张家湾北部山脚下,呈东西走向,长30米、残高4米,最低处距地表1.5米,崖脚前经考古发掘发现有明清时期建筑遗迹,但破坏严重,布局不明晰。已暴露于崖壁的造像共有43龛,按窟龛形制可分为方形龛、外方内圆拱形龛、弧形龛、屋形龛等;雕造有各类造像约283身,发现文字题记27则。从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及纪年题记等方面可初步推测千佛寺摩崖造像在时代上可早到中唐,...
日前,一处距今约730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景区被发现。这处摩崖石刻位于景区“大酉洞”桃花溪右侧的绝壁之上,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较为模糊。 经酉阳县书法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相关人士辨认,摩崖石刻采用篆体书写,曾用朱砂描红润色。石刻左边有“大酉洞天、至元十九年”等字样。据了解,至元十九年,即公元1282年,距今已有730年历史...
南岳珍贵历史文物《还丹赋》石刻历经风吹日晒,目前已严重风化,有关部门强烈呼吁加强保护,建议在石刻四周用玻璃制作一个真空框,将其保护起来。《还丹赋》摩崖石刻所在的巨石系天然形成,高约3米,宽近6米,于1980年被发现。据考证,《还丹赋》是由一个名叫唐从善的道士书写并请人刻上去的,创作完成于唐宋年间,是湖南省内现存的最早的道教文物,也是当时湖南所知的唯一一篇道教实物文献。
只剩了一半的赑屃。网友 十八度影像 摄 这一带散落着很多这样的石刻残件。 张智峰 摄 南京现存有许多石刻,在这些历代石刻中,明代石刻占有很大比重。最近,西祠“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的网友在江宁上坊发现了一组被砸碎的明代石刻,龟趺、石人、石马的残件都有。可以想象。这组石刻守卫的墓葬,其墓主生前应该是一个非常显赫的人物。 网友告诉“老南京”...
3月14日,湖南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在南岳下基层调研时,发现南岳珍贵的历史文物《还丹赋》石刻经风吹日晒,风化严重时,强烈呼吁省、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保护,建议在石刻四周用玻璃制作一个真空框,将石刻保护起来。 早在1980年,这里的村民就发现了《还丹赋》摩崖石刻,但不知道石刻的真正价值。后来,他们组织当地的文物工作人员前往考证,并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清代的最后一个版本的《南岳志》,...
曲阳是雕刻之乡,城南山石质纯净、坚韧润滑、品位绝奇,其多彩的资源给其艺匠施展技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曲阳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框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庄重优美的造型,菩萨观音、力士天女、龙凤狮兽为其艺术典型。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进桥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丰富了石雕造型技艺,开创了小件精品的制作,拓展了石雕创意的广阔天地,使曲阳石雕成为现代民间石雕的重要代表。据了解,曲阳县大大小小的...
这座大庙里有许多朝代的大量文物 像这样的珍贵石柱,庙里共有十几根 剥开石柱上粘着的石灰,下面竟然露出了宋代的石刻。昨日,家住福州晋安区横屿村的读者商先生拨打968111新闻热线报料,称村里的象山大庙,传说是宋代所建,最近发现“文革”时期粘在柱子上的石灰有些剥落,索性都取掉,结果出现了“前宋乾道六年”的字样,距今800多年,很是珍贵。 记者...
这座大庙里有许多朝代的大量文物 像这样的珍贵石柱,庙里共有十几根 剥开石柱上粘着的石灰,下面竟然露出了宋代的石刻。昨日,家住福州晋安区横屿村的读者商先生拨打968111新闻热线报料,称村里的象山大庙,传说是宋代所建,最近发现“文革”时期粘在柱子上的石灰有些剥落,索性都取掉,结果出现了“前宋乾道六年”的字样,距今800多年,很是珍贵。 记者来...
▲首位发现者。 经过长途跋涉,在省文物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终于看到了苗文石刻。 城步县城风雨桥上,木工用苗文写的记号。 缘起 一屁股坐在“天书”上 上世纪80年代末,正在读中学的黄周凡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孩。他自小生活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陡冲头村。一次,他放学回家后上山砍柴,累了就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当他拨开石头上的杂草时,一些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