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核心观点 当务之急,要让文化遗产释放更大潜能:首先是遵循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生长规律,发挥各自优势,激发潜能活力;重点关照遗产依附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等,做好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传承保护;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文化遗产保护的功利化,让普通百姓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在第10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上,120余项文化活动在申城展开,呈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让市民通过观赏、品尝、参与等方式...
6月13日上午,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拱墅区人民政府、运河集团联合主办,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主要承办的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暨杭州双世遗城市一周年庆祝活动,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后,终于如期与市民见面了。 双遗产珠联璧合。西湖与运河,作为杭州城市最重要的两处水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实现了时空上的零距离对接。开幕式上以运河为主题的系列歌舞表演,加上以“西湖十景”为题材创作的旗袍秀活动,生动演绎了西湖...
推出展览。文化遗产日当天,“神剪飞扬——冯佳丹剪纸艺术展”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临展厅开展。展出的作品包括1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15米长的”绍兴水城”、22米长的“世博馆”、原汁原味、惟妙惟肖的鲁迅故里十景等。一把普通的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通过传统艺人的剪剪切切,化平凡为神奇,变成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剪纸作品。并现场展演、指导观众剪纸,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 赠送资料。结合展览开展仪式,通...
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浙江省文物局联合钱江晚报组织杭州10组家庭在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旧址进行寻找抗战记忆亲子体验活动。 活动首先参观了“江南小延安”基本陈列展、“历史印迹”陈列展。随后,换上新四军服装,在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内,开展了由纪念馆专人指导,小朋友、家长参与的打草鞋、推石磨特色体验活动。最后徒步行至深山中进行竹筒饭烧制、扔“手榴弹”等趣味活动。整个活动丰富多彩、...
6月12日,新昌博物馆之“流动博物馆”走进大市聚镇,带去了“茶文化特展”,给广大群众送去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通过53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华茶文化”和“新昌茶文化”。“中华茶文化”通过历史文化、茶具茶器、茶艺茶俗、对外交流、分类加工、茶与健康、茶与诗画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新昌茶文化”则展示了新昌的佛茶、儒茶、道茶文化以及茶乡名品、民俗、荣誉等。 新昌...
6月13日,“余姚市文物维修工程实施成果图片展”在余姚博物馆龙山广场优雅亮相。 本次展览遴选出了90幅照片,由40块图文并茂的展板组成。我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达200余处,在政府的重视下每年都安排一定文物保护经费实施文物的修缮。近10年来,共投入资金累计超过3.5亿元,前后对王阳明故居、中天阁、浙东行政公署和军政干校旧址、泗门谢氏宗祠、蒋梦麟故居、汇源典当行等8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点)实...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历史记载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种类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并且诸多文化遗产还在各族人民的世代相传中得以流传下来,惠及后世。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让保护成果惠及全民,才能切实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激励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睢县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一改往年“办展览、贴标语”的传统做法,在活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睢县博物馆与文化馆联合,在北湖公园举办了展示、展演活动,结合该县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精选部分文物藏品...
6月13日是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由市文体旅游局主办,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承办的深圳市第十届“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深圳博物馆拉开序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的活动包括“民乐表演及手工技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与体验”...
14日,在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甘肃省博物馆表彰了在4位坚持5年以上利用业余时间到馆服务的志愿者,并将“兰州大学甘肃省博物馆志愿服务队”评为了优秀志愿者团队,感谢他们为文化普及事业做出的贡献。 为更好地服务和引导观者,甘肃省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先后招募、选拔了多批来自不同行业的热心人士为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据统计,包括未成年小志愿者在内,目前该馆正式在册志愿者已有近800人。 ...
日前,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遗产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在浦东新区三林镇启动。 记者看到,在三林老街龙狮广场、马家桥、塘坊桥、茗闻天下展厅、南岸长廊等处,非遗集市、端午汉服民俗体验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成果展、“我们家的味道”本帮菜厨艺大赛、海派中医巡展咨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全市第一家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的非遗传习所、大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遗传习所,当天...
为迎接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促进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6月12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和《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在京开幕。 此次展览从文化部“非遗传承,人人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活动征集的3.7万幅(组)作品中精选了205幅(组)优秀摄影作品,期望观众通过感受摄影家镜头下瑰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珍视祖先的天才创...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就变得格外特别—这一天被国务院宣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上周六(6月13日),全省文物、文化系统在这个“节日”举办各种活动,以此来向大众展示,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宝贵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借此提升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于公众而言,也是一次近距离感知传统文化博大与璀璨的机会。但是,许多人却表示,除了6月13日之外的一年364天,这些文化遗产似乎远在大众视线之外,...
在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北京故宫博物院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故宫博物院此次限流的目标是:实现单日接待观众不超过8万人次,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旅行社团队全部实行网络预订门票,并提倡散客通过网络预订门票,逐步提高网络预售比例。(6月14日《中国日报》) 很多文化遗产成了“经典”,如故宫博物院、苏州拙政园等;当然,也有很多文化遗产处于半“撂荒”状态,或者说是处于被遗忘状态,如庄子庙,相比孔子故里,它逊...
2015年6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十二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大对文物的投入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从2010年的11亿元增至2014年的80亿元。在此契机下,各项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文脉,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6月13日 新华网) 提及文化遗产,我们总想到古刹神庙等等,而这些建筑往往都被贴上了“公有”的标签。于是,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这就成了思维定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