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考古人员从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古墓群外围墓葬中出土了17件唐代陶盘和1盏泥灯。在对该墓葬进行发掘后,考古人员推测墓葬年代大致为唐代到西周时期。 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是西晋至唐代高昌国居民的公共墓地。2014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接到民众举报阿斯塔纳附近有疑似墓葬遭到破坏后,立即指派相关人员前往现场勘察。在确定属于古代墓葬后,对其进行发掘。该墓葬位于阿斯塔纳古墓群保护范...
考古人员在曾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又一奇迹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春秋古墓群,有望解开困扰人们多年的铜绿山古铜矿采冶者都去哪儿了及其身份谜团,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冶遗址,乃至我国矿冶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 古墓群填补矿冶考古空白 上周,由湖北省文管会、武汉大学、湖北省考古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古墓群出土的百余件削刀、铜鼎、带盖孟、豆、铜矿石等进行现场鉴定与交流...
2月5日,扬子晚报在A34版报道了《南站附近工地连续发现3座古墓》的事情。这些古墓均遭到损毁,周边还出现大量盗墓的痕迹。报道引起了南京市文保部门的重视,目前已形成初步的处理意见。 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经过江宁区文化执法大队调查,此次发现的三座墓,一座为六朝时期小型残墓,在盗墓施工中已遭到破坏;另两处为盗墓现场,现场存在十多个盗洞,从发现的墓砖等物判断,南京市考古所已初...
提到南京,言必称“六朝古都”。除了神道石刻、栖霞山佛窟,长达300多年的六朝,地面遗存所剩几何? 1999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在紫金山上发现一座规模超两万平方米的六朝祭坛遗址,并入选2000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http://d1.sina.com.cn/201205/30/426117.jpg 沉寂十余年后,遗址内的石墙、高台终于准备好再现昔日恢弘。 今年,祭坛遗址保护规...
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发掘区航拍图 ■墓葬群位于铜绿山四方塘冶炼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7000平方米。古墓群的发现,让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形成了采矿、洗矿、冶炼、安葬等一条完整记录矿冶之路的链条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先秦时期有三大铜矿冶炼基地,春秋时期冶炼水平最高的是大冶铜绿山。闻名于世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制作原料来自于铜绿山 考古人员在曾被誉为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
今日,备受关注的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开始,在初选的43个发掘项目中,陕西有三项目入围。陕西入围的三项目分别是:陕西清涧辛庄商代建筑遗址、陕西富平桑园唐代砖瓦窑址、陕西长安郭辛庄唐韩休墓。清涧辛庄商代建筑遗址:考古专家对建筑群全面发掘后,发现其与拉萨布达拉宫的外貌颇似,而且在附近还发现了与建筑相关的先民居住区。 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清涧辛庄遗址位于清涧县辛庄村东的梁峁上,总面积约1...
2月9日,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透露,长沙国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进行前期准备阶段,将选择恰当时机启动。根据规划,该区域将以遗址公园为核心,分别形成“遗址公园-月亮岛”和“遗址公园-北津城”两条主要的景观轴线。 曹凛介绍,《长沙国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地区总体规划》已获长沙市政府审查通过。总体规划将该区域分为四期建设:一期完成入口服务区、遗址展示区以及管理服务区建设,优先保护遗址景观,墓葬遗...
石兴邦:让法门寺舍利重光 在“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石兴邦主持的有两项。如今,80多岁高龄的他仍在从事考古研究。特约记者王警摄 从边政系学生到考古所元老 1944年,我以全陕西省高中会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当时设在重庆的中央大学边政系(等于现在的民族学系)。我那时有一个志向,到边疆去。我们那里有乡土教材,其中有班超定西域,张骞通西域等内容。我最感兴趣的是蒙...
日前,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4年度业务科研成果汇报会上,获悉渝中区太平门遗址最新考古进展和收获。 太平门城墙位于渝中区望龙门四方街太平门大码头一带,或修建于明代,是重庆老城墙十七门中东南面的开门。当年这里水陆码头商贾云集,是繁华的商业闹市。2013年7月,太平门在一次工地施工中重见天日。2014年10月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派遣考古工作队进驻现场开始考古发掘。 ...
厨城门一号桥解剖处 厨城门一号桥 厨城门五号桥 秦汉时期,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渭河上架设有三处桥梁,以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分别称之为“西渭桥”“中渭桥”和“东渭桥”,即历史上著名的“渭河三桥”。作为古代关中的交通咽喉,“渭河三桥”向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通过3年的持续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月15日对外公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北部渭河南岸河滩的渭桥...
通过考古调查来了解一定区域一定时期聚落遗址的分布及相互联系的状况,进而探讨它所反映的社会状况的工作,可以追溯到50年代渭水流域仰韶文化的调查,尤其是对西安附近渭水支流浐河和灞河流域的调查做得较为详细。但当时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所以工作比较粗疏,用那样的资料研究聚落分布的状况及其演变轨迹,进而研究它所反映的社会实无可能,而且那些资料至今没有正式发表,无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上个世纪80...
几年前就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马萧林博士提起他计划翻译由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出版的安格拉·冯登德里施(Angela von den Driesch)著的《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前些天和马萧林博士通电话,他告诉我这本书已经翻译完成,正在安排出版事宜。他希望我能够写一个序。我一听就感到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因为这本指南是安格拉·冯登德里施博士依据慕尼黑大学2...
一个旨在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在中华大地上破土兴建,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新的千年中一项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工程。南水北调的东、中线工程穿越地区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与发展和中华文明繁盛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工程建设将涉及到的文物点多面广,价值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文物保护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
为做好太嘉河整治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工程涉及的寺前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寺前遗址位于湖州市南浔区旧馆镇寺桥村。遗址东临村间河道罗汉塘,北临寺桥头村,早年考古调查时曾在遗址地表采集到春秋、南宋时期陶瓷片。本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一处宋元时期的池塘,池塘呈不规则形,东西最宽处14米,南北残长15.5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