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前天,安徽六安战国墓发掘再现惊喜,一把保存完好、品相精美的宝剑,一套完整的战国皮质甲胄,都是安徽考古史上不多见的珍品。据悉,如果开棺后能够找到印章、或者其他铭文等线索,结合史料印证墓主人的身份,则非常有实力入选国家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青铜剑柄上的绳子完好 南墓当天发掘工作的高潮,出现在16时许,此前在南墓外藏室北侧发现疑似宝剑匣的东西被取出,打开一看:一把品相精美、...
昨日(13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六安战国墓南墓外藏室文物提取工作正式开始,面带“微笑”的陶头木身俑、带剑函的铜剑、包有绢的菱纹镜等珍贵文物走出深埋两千多年的墓室,与世人见面。 文物提取工作从昨日下午2时许开始,在近两个小时内,工作人员先后提取了耳杯、胄片、陶俑头、木俑身、铜罍、铜匜、剑函、铜剑等数十件珍贵文物。记者注意到,出土的9个陶头木身俑个个表情丰富,似乎在向观赏者透露着某种神秘的“微笑”。 ...
合肥晚报讯 被各家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六安战国古墓疑似镇墓兽,在东厢外藏室积水排尽之后,这个疑似漆木“镇墓兽”完全暴露出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不像是镇墓兽,倒是很像猪形漆绘酒具盒。 据了解,有这一看法的依据有三个。其一,作为漆木镇墓兽基座,却无固定上部构件的榫口,记者用目光仔细搜索外藏室,更未发现木镇墓兽上半部分的兽身和鹿角之类。史料记载,一件大型木镇墓兽它是由底座、双首或单首怪兽、鹿角三部分...
支家沟村大墓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支家沟村西北约500米处,地处灞河东北之二级台地上,河流在此从东南折向西北,对墓葬所在地形成环抱之势。整个墓园北为骊山山脉,南与白鹿原隔灞河相望,发掘前地面仍保存近10米高的覆斗状封土,世代相传这座大墓为“荆轲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的绝唱。2010年3月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
(记者曹国厂)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建筑工人在邢台市桥西区一个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代墓葬。文物管理部门立即组成考古队前往调查勘探,抢救性发掘战国、汉、唐时期古墓葬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其中一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鸟柱盘,全国罕见。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考古队队长李军介绍,抢救发掘的5座墓葬中,战国墓葬3座,汉代、唐代墓葬各一座。3座战国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规模较大,长约3.5米、宽约...
(记者 曹国厂)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1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河...
(记者冯国)考古人员近日在发掘西安重臣张安世墓的从葬坑时,发现其时兵马俑身穿着“皮军装”——皮甲胄,并在文物保护人员的努力下罕见地保存下来一些构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凤栖原汉墓考古队领队张仲立说,2008年8月以来,考古人员已发掘清理张安世家族墓地各类遗迹20余处,出土各类器物3000余件(套)。在张安世墓的6个从葬坑中,发现了大量兵马俑,并在部分陶俑身边发现很多有机质“构件”,经仔...
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一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5年多的时间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时期的...
中新社西安4月11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11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对西安南郊西汉重臣张安世家族墓地进行发掘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陶俑和木俑,其中编号为K6从葬坑出土的黑色有机质“构件”,目前经专家确认为陪葬陶俑身上的“皮铠甲”。 张安世是西汉宣帝时期重臣,为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之子,汉昭帝时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
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1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河北省组织开展了新...
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建筑工人在邢台市桥西区一个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代墓葬。文物管理部门立即组成考古队前往调查勘探,抢救性发掘战国、汉、唐时期古墓葬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其中一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鸟柱盘,全国罕见。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考古队队长李军介绍,抢救发掘的5座墓葬中,战国墓葬3座,汉代、唐代墓葬各一座。3座战国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规模较大,长约3.5米、宽约2.5米,随葬品...
始于2005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考古工作,在历时5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97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大中小型古墓葬2633座,出土文物20390多件(套),有3项入选年度全国考古重要发现,1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工程所经之处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平原,是古文化遗存埋藏最丰富的地区。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河北省组织开展...
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建筑工人在邢台市桥西区一个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代墓葬。文物管理部门立即组成考古队前往调查勘探,抢救性发掘战国、汉、唐时期古墓葬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其中一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鸟柱盘,全国罕见。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考古队队长李军介绍,抢救发掘的5座墓葬中,战国墓葬3座,汉代、唐代墓葬各一座。3座战国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规模较大,长约3.5米、宽约2.5米,随葬...
本报连日来对六安城东两座战国古墓葬的发掘工作进行了报道,昨日,南墓的9块椁盖板被吊开,里面经初步探察有车马器、陶俑等文物北墓;发掘工作进行较早的北墓已出土上百件文物 南墓:主棺结构完整严密 9日上午,考古发掘人员利用大型吊车,对六安城东两座战国古墓葬的南墓9块椁盖板进行了吊运,揭去该古墓的又一层“面纱”。 椁盖板被揭去后,现场人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显露出来的黑灰色主棺位于墓室的正中心,...
疑似2000年前“皮衣”出土 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M1号墓内发现精美瓷器,发现了疑似两千年前的“皮衣”,截止到上午11时30分,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今天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直播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M1号墓的发掘工作。 耳室开启 主人或是张安世儿媳 位于西安的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将军家族墓自2008年被发现以来,出土文物众多。4月8...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