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报记者寇宁摄 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现身龙城 31日,作为荆楚文化的代表力作,“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将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而那些远在公元前300年,执长剑、佩美玉、信巫鬼、拜多神的楚国风土人情也将展现在山西观众面前。 29日,记者提前参观展览时了解到,虽然九连墩古墓远在湖北省,但在里面却出土了几件晋式青铜器,而且还是从墓主人夫人的墓葬中出土的……晋国的青铜器怎么会出现在楚国的墓葬中,墓...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揭示的是先民可怕的猎首遗俗和人殉风气吗? 吴城、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上为何有诸多虎的形象?“虎方”国真的存在吗? 商周先民留给江西人的遗产中,最完美的莫过于青铜器,而其奇异而又诡秘的纹饰和造型,堪称青铜器留给后人最生动的脸谱。此前,江西地处偏中原地区的长江以南的赣鄱流域,一度被史学家误认为蛮荒之地。直到樟树吴城遗址、新干大洋洲青铜器惊艳亮相,世人才知道3000多年前的江西,早已...
(记者 丁思)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5日于此间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拥有“汉简大省”美誉的甘肃现今发现汉代简牍6万余枚,占全国已经出土汉简的80%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西北汉简、秦汉简帛、楚简及古字研究等内容展开研讨。 当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介绍,1907年,甘肃首次发现汉代简牍,出土的历代简牍时...
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 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
中新网兰州8月25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5日于此间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拥有“汉简大省”美誉的甘肃现今发现汉代简牍6万余枚,占全国已经出土汉简的80%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西北汉简、秦汉简帛、楚简及古字研究等内容展开研讨。 当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介绍,1...
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江汉考古》2011年第2期 ■ 返回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江汉考古》2011年第2期 ■ 返回
新华网石家庄8月18日专电(记者 白明山)记者18日从河北省武强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河北武强县近日出土了三座道教三官题材的石像石碑,初步分析为距今300年的清代文物。其中出土的天官石像与武强年画中的“天官赐福像”极为相似,这对研究武强年画的产生发展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像石碑出土于河北省武强县肖家庄村村西,文物管理部门考证认为主尊坐像为三官大帝中的天官像。像高120厘米...
中新社西安8月8日电 (记者 冽玮)记者8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专家的努力,2001年至2003年出土于秦始皇陵铜禽坑的天鹅、鸿雁、仙鹤等青铜水禽部分已修复。所有46件青铜水禽将在5年后全部修复成功。 铜禽坑位于秦陵城东北角约900米,与秦始皇陵中心相距约1.5公里,是目前所发现距秦陵最远的一个陪葬坑,编号为K0007。2001年至2003年,考古工作者对“铜禽坑”...
7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7月30日,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根据民众提供线索在柳林镇收缴4件青铜器。据分析可能是一座战国墓葬所出土。 凤翔县位于宝鸡市东北部,陕西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中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数万件青铜器出土于此,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 据当地...
河北省石家庄市文物局30日透露,中山国古城遗址考古项目张杨村墓群考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6座战国时期墓葬现已清理完10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随葬品近70件,其中在10号墓内发现疑似“围棋”的物品。 记者在10号墓看到,10多件的壶、豆、鼎、碗等器形的陶器刚刚出土,一支长约40多厘米的绿色剑还半掩在土中。墓内一块长约8厘米的方形铜物引起了考古队员的关注。据张杨村墓...
6000年前的陶鼎 随着西周贵族墓、仿铜陶礼器、骨针和二次合葬墓等重大发现,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次发掘进入了关键时刻。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在一处原始部落房子遗址发现一只保存几近完好的三足陶鼎。据专家介绍,陶鼎是6000多年前原始人类用来做饭的炊具,与以前出土的陶鼎残片相比,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陶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000岁陶鼎重见天日 昨天上午,记者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现场看...
泗洪县梅花镇镇北的工业园区有一处汉代的墓葬群,在已经发掘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和青铜器。 昨天上午,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在已经发掘完毕的16号夫妻合葬墓中竟然一下子发掘出了三面铜镜和一把铁剑。虽然铁剑锈得比较厉害,但铜镜却保存很好,竟然还能够照出人影。 近期雨水多影响考古发掘 昨天上午,记者赶往梅花镇,在考古现场发现,原来高高的土墩基本上被发掘成了平地,上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探方和已经发...
图为在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精美陶器。刘连强 摄 图为在张杨村战国墓群出土的青铜剑和箭头。 陈林 摄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1日透露,中山国古城遗址考古项目张杨村战国墓群野外发掘已正式结束,12座墓葬共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122件。其中带钩8件,样式丰富、做工精致,较为罕见。 21日,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办公室,张杨村战国墓群考古队队长刘连强小心翼翼地将已包好的带钩取出,一件件整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