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20日,考古人员在六安战国墓北墓内棺里发现一件龙形玉佩。当日,安徽六安发现的两座战国古墓进入开棺发掘阶段。考古人员在北墓内棺里发现了一具尸骨和陪葬品珩、璜、玉管、玉佩、玉璧等10多件(组)玉饰品,墓主人初步确定为女性。在南墓内棺开棺发掘中,发现了一具缺少头骨的尸骨,墓主人确定为男性。
南墓内两千年前的绢,花纹依旧。 谁曾想到,外藏室陪葬物如此高规格的南墓,棺内除了尸骨没有任何随葬物,而尸骨也摆放散乱,连头颅都没有……昨天下午,六安战国双墓体积较大的南棺开棺,结果令在场的所有人唏嘘不已。 经过考古部门特许,本报作为省内唯一的平面媒体,参加下午的南棺开棺工作,用文字记录下战国古墓开棺提取文物——绢的历史时刻。 棺椁板差点压断了扁担 4月20日下午,考...
这两天,快报连续报道了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个山洼里发现了明朝锦衣卫高官的夫妻合葬墓。昨天,古墓已经清理完毕,除了墓志、一个白瓷罐、一个蓝釉梅瓶外,没有更多发现。 但专家表示,这个古墓中的出土文物已经够高规格了。因为,梅瓶在古代就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王公大臣的墓葬里才会有如此高等级的文物。“蓝釉梅瓶,我们馆以前还没有出土过。”南京市博物馆专家说,这件蓝釉梅瓶近似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经过考古专家连日发掘,昨日,古墓室内的淤泥被一点点清除。在这些积累千年的黄泥里,一只只轻巧可爱的“小动物”,在陪伴主人千年以后,重见天日。据了解,该座晋代古墓共出土了9件完整器物,部分青瓷碎片以及漆器残片。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有不少都是南昌市博物馆在发掘工作中少有出土的“宝贝”。 古墓延续东汉遗风 “这是两只鸭子,这个看上去像是一只羊。”经过连日的发掘清理,这座千年古墓不断给考古工作人员带来惊喜...
中新社南昌4月20日电 (王剑)经考古专家长达4天的清理,位于江西南昌的六朝时期(一般指公元220-581年)古墓20日基本发掘完毕,出土28件文物,陪葬青瓷器多为洪州窑精品。 南昌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介绍说,从古墓的外形和出土的文物可判断为六朝时期。出土28件文物中,保存完整的10件,陪葬青瓷器多为洪州窑精品,有很大希望被确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李国利说,古墓陪葬品中包括青瓷猪、青瓷鸡、青瓷鸭...
南昌市抚河南路巨成广场工地内的千年古墓,经过数天的保护性发掘,于20日下午全部发掘完毕,包括19日出土的青瓷双唇罐在内,共出土完整文物10件之多,出土瓷器初步判断为晋代洪州窑所产,专家称出土文物很有研究价值,目前出土文物已被运至博物馆进行研究。精美瓷器相继出土20日8时30分左右,记者再次来到了南昌市抚河南路巨成广场工地内,此时古墓的发掘工作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数位工作人员正在考古专家们的指导下...
徐叙夫妇墓里出土的蓝釉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这两天,快报连续报道了南京林业大学的一个山洼里发现了明朝锦衣卫高官的夫妻合葬墓。昨天,古墓已经清理完毕,除了墓志、一个白瓷罐、一个蓝釉梅瓶外,没有更多发现。但专家表示,这个古墓中的出土文物已经够高规格了。因为,梅瓶在古代就是身份的象征,只有王公大臣的墓葬里才会有如此高等级的文物。“蓝釉梅瓶,我们馆以前还没有出土...
蓝色梅瓶 白色陶罐 昨天,晨报关于南林大发现明代锦衣卫墓葬的消息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赶到了发掘现场。令人欣喜的是,虽然墓葬遭到过盗掘,但是考古人员还是在两个墓室的壁龛中各发现了一件陶器:白色的陶罐和蓝色的梅瓶。 另一个没有打开的墓志,昨天也在现场进行了开启,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从“配周氏”、“锦衣卫”等字样判定,这就是...
(记者 张十月)乾隆御笔的老石匾在地下沉睡了50多年,挖出后便被“请”到街心花园作为历史遗迹供人们参观。可是就在这三年里,石匾上的字迹变得模糊了许多,与三年前的照片一对比更加“苍老”,令不少爱好老北京文物的网友颇感心疼。 近日,网友“尚古士”在老北京网发帖称,前几天在丰台区大井附近的街心花园,再次看到这块乾隆御笔的老石匾(右图),相比三年前的样子(左图),石匾风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4月18日下...
神人骑兽徽 上周日,快学网(www.kxue.cn)超级兴趣班请来杭师大副教授王心喜,向同学们讲“良渚古国”。来听课的不少是王教授的小粉丝,还有一位大粉丝,是王教授原来杭师大的学生。课后王教授针对讲座内容提问,回答正确的小朋友,都得到了一本王教授写的历史专著——《杭州史前文化研究》。 良渚人是江苏迁来的?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在...
六安“战国双墓”考古发掘追踪 外椁与内棺间,被分割成数个方格状的外藏室,南、北、东方向3个外藏室陪葬文物共有100多件 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建设工地战国双墓昨日初露真容,经过考古人员一个星期的发掘,北墓外藏室被打开,琳琅满目的陶器和青铜器陪葬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墓发掘】 已出土百件陪葬品 记者昨日在发掘现场看到,这两座古墓南北并排相距约...
(记者钱伟、朱磊)盛着肉汤的铜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宝剑、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记者今天(17日)从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获悉,自4月1日发现两座战国时期古墓以来,经过连日发掘,已经陆续发现了青铜六山镜、战国青铜剑、陶头木身俑等多件罕见文物。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绘图工作已经完成,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绘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
本报合肥4月17日电(记者钱伟、朱磊)盛着肉汤的铜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宝剑、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记者今天从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获悉,自4月1日发现两座战国时期古墓以来,经过连日发掘,已经陆续发现了青铜六山镜、战国青铜剑、陶头木身俑等多件罕见文物。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绘图工作已经完成,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绘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两座...
(记者钱伟、朱磊)盛着肉汤的铜鼎、保存完好的精美宝剑、面目清晰可辨的陶俑……记者今天(17日)从安徽省六安市文物局获悉,自4月1日发现两座战国时期古墓以来,经过连日发掘,已经陆续发现了青铜六山镜、战国青铜剑、陶头木身俑等多件罕见文物。截至目前,古墓北墓外藏室全部文物的清理和绘图工作已经完成,南墓外藏室部分文物也被清理取出,绘图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据介绍,六安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两座墓方向一...
新华网合肥4月16日专电(记者 詹婷婷)记者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自从安徽省六安市一建筑工地4月初发现两座战国古墓以来,经过连日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在古墓中发现了镇墓兽、陶头木身俑、青铜六山镜等罕见文物。 这两座战国大墓呈南北并列分布。北墓椁长3.8米,宽2.9米,墓室开口长7米,宽4.24米。不远处的南墓椁长5.7米,宽达3.5米,墓室开口长和宽更是达到8.6米和6.2米, 据考古专家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