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1日在湖南永顺县召开的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湘、鄂、渝、黔文物部门通过了《武陵山片区文化遗产永顺共识》,其中四省市将建立武陵山片区考古和文物保护区域协作联盟。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介绍,武陵山片区在历史和民族文化方面既具有多样性也具有统一性,尤其是在考古学文化谱系、文化传承、族群认同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同一性,然而受行政区划所限,尚未形成统一的联动机制,致使文物工作较为零碎。 ...
南阳市百里奚路西汉木椁墓出土的漆棺 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出土的陶器 郑州东赵遗址发掘现场,不远处是郑州城区 昨天,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分别是濮阳戚城龙山时代城址、郑州东赵遗址、南阳市百里奚路西汉木椁墓、汉魏洛阳城太极殿东堂遗址、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遗址。 五大考古发现中,郑州东赵遗址和隋代回洛仓与黎阳仓遗址成功入选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上月中旬,考古专家在达坂城区白水涧古镇遗址城墙中采集到了多枚彩陶残片,以此推测,白水涧古镇附近存在春秋战国时代遗址。 白水涧古镇遗址又称“峡口古城”,位于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唐代称白水镇,元代称黑虎城,清代称嘉德城。 考古发现彩陶残片 3月19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局对该区多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白水涧古镇遗址在一块铁黑色岩石之上,外城墙长36...
经过近2年的整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1.2万件(组)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目前重新归档并得到了科学管理。这是4月21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的。 据了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着我区重大文物考古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从2013年初开始,这个所对近40年的出土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库存整理,通过除尘、换袋、登记、装箱和归档,累计清理了800多箱1.2万件(组)文物,并根据新疆南北疆地域特点和...
4月19日,记者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了解到,经过我省文物考古所的考古人员对侵华日军七三一遗址长达7个多月的保护工作后,现已初步完成对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细菌研究的核心区域“四方楼”遗址的考古清理。该遗址清理总面积达15337平方米,出土建筑构件及金属、玻璃器皿等1500余件,预计在今年8月下旬正式对外展示。 据悉,“四方楼”遗址是七三一部队细菌研究的核心区域,包括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
贵州平塘发现光绪年间摩崖石刻 考古人员盼保护 【解说】近日,贵州省平塘县在六硐河峡谷悬崖绝壁上发现了三块始刻于光绪年间的摩崖石刻,其内容涉及环保及反腐等,距今已有112年的历史。 这个摩崖石刻位于平塘县平舟镇拉引河下游,距六硐河50米,此处山高谷深,河面宽阔,河水深不见底,两岸皆是绝壁,只能乘船而至。石刻分为4处,除了左上角镌刻“观音洞”三个大字外,其余石刻还分为三个内容。 【同期声】贵州省平塘县...
近日记者获悉,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成果展近日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郭家庙墓地为春秋早期曾国国君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本月9日,郭家庙曾国墓地当选“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郭家庙墓地进行挖掘,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出土铜、漆木、玉石、金、银等各类质地文物近1000件(套),其中,青铜器800余件(...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东工作队正式对临朐县西朱封龙山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古勘探。本次勘探将持续1个月,勘探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 西朱封遗址位于临朐县城南5公里的西朱封村,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是一处有大汶口文化遗存,以龙山文化为主,并兼有岳石文化及商、周、秦、汉遗迹的一个延续性强、面积大、内涵丰富的遗址。遗址中采集的陶器种类丰富,以泥质磨光陶为主,另有...
考古,近年来在各种文学作品的描写中,变得越来越魔幻和浪漫,但是真正走近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工作是那么的单一,脚踏黄土背朝蓝天,平凡、朴实,甚至让人觉得可爱。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是在和古人说话,和时间赛跑,让历史重现,让滕州人记住这片古老土地上的辉煌。” 魏慎玉在枯燥的工作中坚持 魏慎玉现在是市博物馆副馆长,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的队长。在魏慎玉的眼里,...
记者15日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了解到,经过黑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考古人员对侵华日军七三一遗址长达7个多月的保护工作后,现已初步完成对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细菌研究的核心区域“四方楼”遗址的考古清理。 该遗址清理总面积达15337平方米,出土建筑构件及金属、玻璃器皿等1500余件,预计在今年8月下旬正式对外展示。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军高级将领石井四郎创立并领导的...
4月12日,“中国考古01号”从海南文昌出发,前往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金银岛一号沉船等遗址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本次水下考古将在西沙群岛的海域上,连续进行45天的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 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此次水下考古是国家文物局2015年重点水下考古项目,福建省考古所副所长、水下考古队员羊泽林受邀参加本次研究。昨日,羊泽林在西沙群岛的海域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以往水下考古队员出海,...
近日,观众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观看“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本次展览共展出良渚遗址出土的近500件(组)精美文物,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本次展览深入浅出地揭示良渚社会的两大核心——权力与信仰,为广大观众了解良渚文化提供了独特视角。
记者昨日获悉,鄞州区去年依法对全区26个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全年考古勘探面积122.0705平方米,位列全市之首。 鄞州区文保部门去年重点加强对各镇乡(街道)出让土地、区级单位的交通道路、水利设施、桃源湾开发区、望春工业园区等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考古工作,其中在鄞江区域考古中,对1360万平方米的地下首次采用“遥感图像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召开了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项目第一次专家论证会...
经过历时7个月对七三一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日前,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聘请黑龙江省文物考古所,初步完成“四方楼”遗址的考古清理,清理总面积达15337平方米,出土建筑构件及金属、玻璃器皿等1500余件,该遗址预计在今年8月下旬正式对外展示。 “四方楼”遗址是七三一部队细菌研究的核心区域,包括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因其建筑呈四方形而得名,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实验、人体解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