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工地全景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动物祭祀坑 【发现】明确了“寝殿”与“园省”的结构,发现烧窑和祭祀坑遗址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朱仓村西部,地处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区——帝陵核心区内。从2014年3月至当年年底,工作人员在此发掘面积近3500平方米,弄清了“寝殿”东门、“园省”夯土台基、“园寺吏舍”局部的基本形制。 “寝殿”...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工地全景 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动物祭祀坑 图片由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核心提示:昨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朱仓M722东汉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进展:明确了陵园“寝殿”与“园省”的结构,发现了烧窑和祭祀坑遗址,对了解东汉陵寝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发现】明确了“寝殿”与“园省”的结构,发现烧窑和祭祀坑遗址...
从去年夏季开始,我省考古部门对蚌埠钓鱼台遗址进行发掘,日前临近尾声。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住房的遗址,时间为西周甚至更早,专家称可以确定数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此外还发现有烧陶制工具和骨器,以及两件玉器。 蚌埠钓鱼台遗址由相距不远的4个台形高墩组成,在当地依次被称为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和四陈迹,4处高墩大小不等,在涨水时不会被淹没,因此被称作"钓鱼台"。三、四陈迹由于破坏严重,发掘很快结束。文...
记者从江西景德镇市获悉,由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已结束田野考古,开始进入室内整理阶段,首次发现了完整反映明代官窑釉上彩制作过程的作坊、釉料、原料、半成品等遗迹和遗物,填补了我国陶瓷工艺考古的空白。 此次考古活动于2014年10月启动。考古发掘区域位于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出土了元、明、清时...
历时数月,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于近日结束田野考古,开始进入室内整理阶段。15日,记者了解到,此次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明正德年间的釉上彩颜料和一系列完整的半成品。 御窑厂遗址是我国唯一一处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2014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御窑厂内的近400平方米面积进行了考古发掘。60多处元、明、...
记者从江西景德镇市获悉,由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已结束田野考古,开始进入室内整理阶段,首次发现了完整反映明代官窑釉上彩制作过程的作坊、釉料、原料、半成品等遗迹和遗物,填补了我国陶瓷工艺考古的空白。 此次考古活动于2014年10月启动。考古发掘区域位于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发掘面积近400平方米,出土了元、明、清时期的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卓资县一处山间梯田上,发现一座较小规模的遗址,初步判断其为元代丰州城附近的一座兼具驿站功能的集镇遗址。 这座遗址的地理位置处于元代木怜道驿路的沿线上,呈长方形,南北长360米,东西宽150米,地表散落着大量陶瓷碎片、砖块、瓦片等遗物。 考古人员发掘了600平方米的面积,主要清理残存的灰坑、房址等遗迹,采集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建筑构件等100多件遗物。...
经多年持续的田野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去年年底在闻名遐迩的陕西周原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出一处殷商遗民的墓葬区。专家发现,其中一座保存完整且享受一椁两棺的墓主,不仅曾经作为周王后的“外交代表”远赴山东等地办事,而且成为迄今为止周原考古发现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商周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命名为m11的墓葬享有一椁两棺,清理发现其不仅拥有众多陶器、玉器、贝币等文...
一个旨在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大型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在中华大地上破土兴建,这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新的千年中一项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工程。南水北调的东、中线工程穿越地区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与发展和中华文明繁盛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工程建设将涉及到的文物点多面广,价值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文物保护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
据媒体报道,意大利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对令人感动的千年古尸,他们发现一对男女尸体面对面摆放在墓穴中,尽管这对尸骸已有1500年的历史,但仍清晰地看到他们手牵着手彼此互视着。考古学家称,这对男女古尸是公元5世纪至6世纪同一时间墓葬的。女性死者戴着一枚青铜戒指,其尸体摆放位置显然面向着这具男性尸体。 艾米利亚-罗马涅区考古学监督挖掘主管多纳托-拉巴特(Donato Labate)说:“我们认为他们最初埋...
考古人员在陕西泾阳发掘出的西周时期墓葬群中的马牛祭祀坑。考古学家日前在陕西省泾阳县配合某公路建设时意外发掘了近三百座西周时期“秩然有序”的墓葬,进一步勘探表明整个墓地拥有六七百座西周时期的墓葬,由此拉开了迄今所见其时“最大公共墓地”的帷幕。
饺子馅里有岁月——猪 猪肉是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第一来源,春节时,包饺子也多有以猪肉为馅。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曾用猪殉葬,并将猪的形象用于器皿和礼器中了。 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家猪源于野猪的驯化。然而,野猪到底在何时何地被驯化成家猪,依然是目前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考古学家以往用骨骼形态和DNA来区分家猪和野猪。但中国科学院大学胡耀武教授认为,这种方式忽略了DNA的改变需要漫长的时间...
阿敦乔鲁成了考古学者眼中的“石头迷宫”,这里蕴藏着久远的文明与秘密。主持阿敦乔鲁考古工作的负责人丛德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1月30日,丛德新在乌鲁木齐参加“2014 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之余,接受了记者专访,详尽揭秘了2014年在阿敦乔鲁的最新考古发现。 考古队员工作中 丛德新在阿敦乔鲁考古现场 遗址周围的岩画上有鹿的图案 ...
考古学家在迷宫洞内挖掘化石 迷宫洞进口 ▲迷宫洞所在的峡谷历史上气候非常温暖 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一万年前最冷时期中国诺亚方舟 如果你看过《冰河世纪》,一定还记得猛犸象曼尼和它的小伙伴们背井离乡找避难所。如果它们够聪明的话,一定会来重庆,因为——— 在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著名系列经典动画片《冰河世纪》中,猛犸象曼尼和它的小伙伴们为躲避寒冷的冷冻世界,背井离乡四处逃窜,...
如果你看过《冰河世纪》,一定还记得猛犸象曼尼和它的小伙伴们背井离乡找避难所。如果它们够聪明的话,一定会来重庆,因为—— 在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著名系列经典动画片《冰河世纪》中,猛犸象曼尼和它的小伙伴们为躲避寒冷的冷冻世界,背井离乡四处逃窜,漫无目标寻找理想的避难所。其实,它们可以到三峡地区来求生——最新研究表明,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那个时期,三峡地区成为全中国地区唯一一个动物们的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