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上虞青瓷文化再获发展机遇。 就像中国电影界有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被并称为中国电影三大奖),百花奖是观众奖,金鸡奖是专家奖,华表奖是政府奖一样,中国考古界也有三大奖,即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奖,国家文物局设定的“田野考古奖”,前者是“观众奖”,后两...
记者昨日从师宗县委宣传部获悉,在该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墓地的考古发掘有重要发现,经初步判定,这是战国秦汉时期与“西南夷”有关的一处土著青铜文化墓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今年1月在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村社区,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南工作队局部钻探,结合墓地四周剖面以及村民提供的大量信息,发现了师宗境内第一处青铜时代的墓葬遗存。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云南省文物考古...
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国新疆文化周”期间,一场独具特色的主题报告会——“丝绸之路秘境的考古发现:中国新疆”,于10月13日晚在中心多功能厅举办,吸引了众多嘉宾以及法国专家、汉学家和媒体人士。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苏旭在致辞中说,“魅力中国·多彩新疆——中国新疆文化周”是由中国文化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作为文化周活动之一的“探密新疆”文物讲座,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于志...
▲这是2011年10月16日研究人员在道县福岩洞内的资料照片。 47枚牙齿的论文发表后,论文上多位署名作者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在记者联系多位专家采访的过程中,有两点颇为感慨: 一是几位采访对象谦逊有礼,均不居功自傲,相反一直强调团队合作,主动推荐团队其他人员“露脸”; 二是专家团队对于论文“挑战了‘东非起源说’”等冒进说法并不赞同,反复强调科研的长期性和严谨治学的必要性,这恐怕是目前中国学界...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发布信息称,该院在成都新机场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发现了118处文物点,包括古代墓葬106处、古代寺庙遗址3处、古建筑5处和石窟寺及石刻4处。 其中,106处古墓葬包括22处崖墓、84处宋、明、清墓地。5处古建筑包括1处清代龙桥及4处清至民国时期的院落。这些墓葬年代跨度从汉代至清代,墓葬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崖墓、石室墓、立碑土冢墓等。 成都新机场建设工程包含三个场址项目,即...
水磨坪段秦直道 秦直道两侧新发现遗址里出土的瓦当残件 秦直道两侧新发现遗址里出土的文物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直道的记载。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史记》中“堑山堙谷”的筑路方式,在去年对秦直道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得到了展现。 秦直道最宽处 相当于现在16车道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境内秦...
图1 受罚者左脚被砍 图2 图3 197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后岗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M16西侧二层台上的殉葬人骨架保存完好,但少一下肢骨。胡厚宣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一个生前就受过刖刑残害的奴隶。 1988年11月7日,在宝鸡市南郊茹家庄西周遗址区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刖刑奴隶守门方鬲格外引人注目(图1)。这件鬲呈长方体,带盖,盖出土时已残破。通高18.7...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直道的记载。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史记》中“堑山堙谷”的筑路方式,在去年对秦直道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得到了展现。 秦直道最宽处 相当于现在16车道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陕西省境内秦直道考古有了最新调查结果,考古工作者在富县、甘泉两县约150公里长的秦直道两侧,新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员近日在新疆青河县查干郭勒乡发现一座独特形制的“棺中棺”石棺墓——大型石棺墓里面又修建了一个小型石棺墓。考古人员在对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分析时发现,两个石棺墓虽然紧密连接,年代却相差千年。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物介绍,“棺中棺”石棺墓长3米多,宽约1.65米,周边用片石砌成,上面盖了多层石块,封闭严实。揭开上层封闭石块后,考古人员发现在大石棺的东部还砌着一个小...
10月1日,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002年和2014年考古成果汇总展”在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长江文明馆举行。 2002年,湖北枣阳郭家庙墓区发现西周墓葬25座、车马坑1座、车坑2座,考古发现包括曾国国君曾伯陭钺等一批重要文物。2014年,再次发掘时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共出土铜、漆木、玉石、金、银、锡、陶、骨、皮革等...
四千年前的祭祀场景什么样?考古工作者最近对我国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一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表明这处“祭坛”的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很可能是构筑在山包上的“哨所”,跟高大的石峁城墙一起构成了人类史前强大的防御工事。 主持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今年对原先调查中发现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发现“祭坛”的结构很可能...
9月12日,记者从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内勘探发现了密集分布的三座古城,并意外发现了汉唐白渠遗存。 秦汉栎阳城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一带。据文献记载,栎阳城在秦献公、秦孝公、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欣、汉初刘邦等时期为都城,是西安附近秦咸阳、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 考古队在勘探栎阳城遗址东北关山镇东南两座大墓周围遗存的过程中,在其北侧发现东西向大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