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寨峁梁遗址,发现了保存较好、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当时人们住房为“一室一厅”。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这处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考古人员清理房址109座(组),房址为前后相接的直线联套式结构,相当于现在的“一室一厅”。考古专家表示,从前室进入后室的“门洞”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保存最好的门洞...
在广州市的地下文物埋藏区,总能挖掘出新的历史。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中山四路南侧的建设工地,勘探挖掘出五代南汉大型建筑基址,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为近年广州市区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之一。 本次考古挖掘的工地,位于中山四路与德政中路东南角地块,东侧为省实验中学,该区域处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工程建设之前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进行考古勘探发掘。 工地...
1.巫山县大水田遗址 位于巫山县曲尺乡伍柏村3社,地处长江左岸的缓坡台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5′14.7″,北纬 31°02′21.6″,海拔高程162——169米。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2014年度工作,3——9月,我院对该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完成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大溪文化、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470余座,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员在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寨峁梁遗址处在开光川下游西南侧的一座椭圆形山峁上,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 “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的房址是寨峁梁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
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刘玉生 图 新疆干燥少雨,有利于地下有机物的保藏,特别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罗布泊荒漠以及吐鲁番盆地等丝路沿线的古代墓葬中,发掘出土大量色泽鲜艳、保存良好的纺织品,其中以汉唐时期的丝绸最为丰富。丝绸中的织锦,织造费工费时,最能反映织造技术水平。从实物看,汉晋时期,五种色彩的织锦发现最多。 新疆干燥少雨,有利于地下有机物的保藏,特别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记者9日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今年7月考古工作队在山南地区琼结河谷两岸新发现两处距今千余年的吐蕃时期墓地及三处凿击特殊图案符号的岩画地点,绝大多数内容尚待进一步辨识。 公元7世纪前期,藏王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上建立吐蕃王朝,推动当时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西藏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是藏民族的摇篮和文...
11月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获悉,今年绛州州署遗址Ⅱ区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新发现了唐代至明清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有明清时的取暖设施,类似现在的地暖,及青花釉里红小荷蜻蜓鸡纹杯等生活用瓷。 2014年7月,省考古研究所在结束了绛州州署遗址I区(现存大堂建筑前)的考古工作后,随即对位于现存二堂以北,绛守居园池以南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和考古发掘。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新发现了明清、元...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日报道,近日,一支由希腊和美国的考古专家组成的水下考察小组宣布了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希腊弗尔尼岛(Fourni)的海底有22只年代久远的沉船,船上有众多珍贵文物。 这次发现的沉船数目巨大,占到希腊已知古沉船总数量的12%。而且沉船年代久远,超过一半的沉船建造于古风时代,部分来自古典希腊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晚期。船内藏有包括各式土罐在内的珍贵文物,显示了希腊与累范特、...
昨天,记者从义乌文保部门获悉,《义乌市重大考古发掘及遗址保护(2015——2017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10月26日正式出台,观音塘恐龙足迹化石地质遗迹(以下简称“观音塘遗迹”)、桥头遗址和双林寺遗址被列为义乌市近年来发现并实施的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将给予重点保护和开发。 观音塘遗迹—— 世界罕见的恐龙足迹化石群 观音塘遗迹位于义乌江东街道观音塘村附近的岩头后山上,含恐龙足迹化...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倒置梯形夯土台(9月9日摄)。 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新华社记者 冯国 摄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出的巨型夯土台的围墙一角(9月9日摄)。 ...
10月24日,反映大冶铜绿山近2年来的考古成果的专题记录片《2015考古进行时之铜都探秘》在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凤凰视频、央视网视频同步播出。截至10月28日,该记录片在凤凰视频、央视网播放总量达到数十万次。 该片报道了铜绿山考古队自2012年第二轮考古发掘以来的丰硕成果,此次持续3年多的考古,不仅发现了东周时期的洗选矿场、冶炼堆积,还首次发现了35枚2700多年前的脚印遗存...
考古人员在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外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倒置梯形夯土台。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
匈奴人的祭祀礼仪什么样?考古专家在匈奴故都统万城的最新考古表明,匈奴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竟在统万城遗址的南北方向各建立一组大型夯土台,其天圆地方的形制或为匈奴学习过汉文化的祭祀礼仪提供了佐证。 主持统万城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说,2015年统万城考古主要就是把城南边和北边的两组夯土台搞清楚,它们一南一北分布在统万城之外两三千米处,有方形,有圆形,或许体现了汉文化中“天圆地方”观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