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汝官窑官汝窑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清凉寺汝官窑生产的汝官窑,第二种是汝州城内文庙汝官窑生产的,第三种是汝州城内文庙汝官窑生产的汝州新窑器。这三种官汝窑基本特征相同,但是略有差异。 制作水平和形制清凉寺汝官窑与文庙汝官窑制作水平相近,瓷器器形规整、胎质精细。汝州新窑器质量略微差些。不过,三者形制全是宫廷用瓷的形制,与宋代其它名窑的形制有类似之处。 胎色胎土比较细腻,呈灰白色,有如燃香遗留...
西夏瓷器生产是在中原北方诸窑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是所生产的瓷器毕竟与中原瓷器有所区别。区别表现在常见瓷器局部造型和装饰处理与中原不同,另一方面不少瓷器表现出浓厚的民族属性。 (一)西夏瓷器的总体特征 西夏陶瓷中的碗、盘、钵等圈足器均挖足较深(俗称“挖足过肩”),器壁近底处较厚,近口处较薄,底则更薄,这是因为碗、盘等主要用顶碗覆烧法烧制而造成的。顶碗覆烧法支撑点在圈足部,为了能撑...
尽管当时中国北方已经进入金统治的辖区,但老百姓的感情依然受汉文化的影响,所以很多留有文字的古代中国瓷器文物上都有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金代的某个瓷枕,上面写的是苏东坡的宋词。金代瓷枕上写着宋词,表明人们还是强调那种潜在的感情,土地沦陷时还保留了很多民族情感。这种情感一定通过文化来体现,如果没有文化,就没有生活支柱。 此外,金代的某一个陶瓷大罐,上面写的是“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
据阚绪杭先生《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报告》:瓷器在柳孜遗址的发掘中大量出土,(这次发掘主要是在唐代地层)整理的瓷片近10万片,器形有碗、钵、盘、盏、盆、罐、壶、瓶、坛、灯、瓷塑、盒,可修复件中其中碗917件,盘69件,盏119件,盆37件,钵209件,罐129件,壶28件,瓶6件,坛8件,灯4件,盒7件,盂6件,盏托1件,枕9件,瓷塑2件,铃15件,三彩器38件。釉色有黄釉、青釉、白釉、黑釉、彩釉、...
景德镇陶瓷发展过程中,民窑青花成为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上的一朵奇葩,其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这次要介绍的是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中花鸟题材的特点。 民窑青花花鸟画的艺术特征是多样的。在历史发展中下,民窑青花接受了文人画的题材、构图以及技法,为自己的发展与兴盛开辟了道路,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民窑青花在借鉴文人画形式的过程中,一部分继续保留文人绘...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画坛有开拓性业绩的、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他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并称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 吴昌硕(1 844一1927)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今属孝丰县)。原名俊,又名俊卿,初字香补、芗圃,并有一个颇具戏谑幽默...
任伯年(1840-1895年),初名润,后更名颐,字伯年,号次远。因崇拜湖州籍画家费晓楼而改号为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任鹤声为民间肖像画工,自幼随父学画,天资聪颖。后举家迁居萧山,业米商。稍长,在上海当学徒,期间为任渭长款作画出售,以度时日。后巧遇任渭长,对其奖掖有加。1868年经其推荐,赴苏州从任薰习画,是年冬,返居上海。海派前辈画家张熊对其画艺颇为欣赏,...
唐三彩的造型有自己的特点,它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瓷器也不同。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出土的唐三彩,从现在分类来看主要也是分为动物、器皿和人物三类,尤其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马,农民耕田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就...
唐三彩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中国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
伪托款指因崇尚前朝器物而在新仿器物上书写的仿前朝帝王年号款,但它仅是模仿并不是以假乱真的造假。民窑多见伪托款,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款字多草率不规整。官窑器上的伪托款相对较少见。 伪托款 如仿明永乐款瓷器,有青花楷书“永乐年制”款。仿明宣德年款,多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青花底款等。(藏瓷网)
陶瓷釉上花鸟装饰有古彩、粉彩、新彩、红绿彩、金银彩、电光彩、墨彩、广彩和刻瓷等品种,从目前来看,釉上花鸟装饰以粉彩和新彩占主导地位。总的发展趋势可用八个字概括:即“百花齐放,创新繁荣”。 本文试从几种主要的陶瓷釉上花鸟装饰的工艺和艺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简述于下: 古彩又称硬彩,其艺术特点是构图严谨、形象概括夸张、笔线刚劲有力,红绿鲜明、对比强烈,而且多结合图案装饰,显示出健康、质朴的...
在元代执政的蒙古族文化根基较浅,它对陶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和造型上。从色彩的审美习惯来说,蒙古人尚蓝、尚白,随着色彩爱好的转移,青瓷已远不如宋代之盛。 但由于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瓷器大量出口,元代龙泉窑在南方仍是产瓷的重要地区,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数倍。南宋龙泉窑青瓷追求瓷釉的色质美,至元代则大量运用刻花、划花、印花、堆贴合镂雕等技法。这时的贴花有满釉和露胎之别,而露胎贴花则为元龙泉窑所创...
经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业已初具规模,大窑、金村、安福等地已发现当时窑址49处,仅大窑(琉田)村就发现北宋中后期窑址12处。金村窑址最下层为北宋早期产品,皆淡青色釉青瓷。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该时期以烧制民间瓷为主,但也有部分上等瓷器被征为贡品。宋代庄季裕《鸡肋篇》谓:“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乞讨色,钱氏所贡,盖同于此。”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
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慈溪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发现窑址已达二三十处,以鳖唇山东晋时期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甄”,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