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上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众多志愿者来到宁乡罗家冲考古遗址参与公众考古活动 。 罗家冲遗址位于宁乡县青山桥镇。 昨日上午,在公众考古活动现场,志愿者在试用“神器”洛阳铲。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为迎接今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昨日组...
遗址发掘不再神秘,民众可在现场目睹考古全过程。圆明园内的西洋楼遗址作为北京第一处“公众考古”场所,6月13日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今天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推广“公众考古”。“公众考古”通俗解释就是考古大众化,以开放的形式,让民众了解什么是考古。 在西洋楼遗址考古现场,四周没有封闭围挡,仅设立简单隔离标志,民众可近距离目睹考古发掘全过程。考古专家先...
你想和兵马俑亲密接触吗?今后有机会了!今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省考古研究院昨日启动“陕西考古陈列”,将定期向社会开放,里面的精品文物异乎寻常! “陕西考古陈列”展出的239件(组)精品文物,其中大多都来自近些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新出土的精品文物,颇具有代表性,原来该陈列仅是作为内部学术交流,自本月起,想参观的读者可以关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官方网站,通过网站进行预约登记,每月向社会公众开放...
6月13日,广汉三星堆公布一起考古发现,在三星堆青关山发现一城墙遗址,初步判断为商周时期,疑似三星堆古城圈北城墙,与之前发现的东西南城墙一道初步勾勒出三星堆古城的城圈。该遗址还发现了三个墓穴,为新石器时代墓葬。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湖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实施的2015年度丹江口库区水下考古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本次水下考古调查队由救捞、测绘、潜水、考古等专业的20余人组成,分为潜水组、物探组、后勤组,对丹江口库区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了为期40天的水下调查。通过水下调查,基本摸清沧浪亭建筑基址保存现状,找到3处摩崖石刻(其中一处为新发现的明嘉靖年...
“打小就发现山上有那些长相奇特的石头,那时候就觉得很蹊跷,这些东西究竟怎么来的,是天然形成的吗?干什么用的?大了以后对这些东西就更感兴趣了。”平泉七旬老人翟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从小到大,他的心思不都在土地上,更喜欢研究山里独特的石头。 翟顺居住在半截沟村,这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小村,属于冀蒙辽三省交界处,古时这里是蒙古人、金人、契丹人生活的地方,在这山沟的深处至今还保存着辽人的大长公主墓,...
受中国文化部委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南亚博物馆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近日在北京开班,南亚各国博物馆相关管理部门高级官员应邀参加。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尼泊尔文化旅游民航部考古局局长彼什·纳拉扬·达哈尔接受了本台记者采访,他向我们介绍了目前尼泊尔全国文物古迹损毁情况。他说:“前一段时间发生的地震灾害对尼泊尔历史文物古迹造成巨大损失,包括加德满都谷地在内的20多个城、县均受到此次地震...
木构河堤全景。 蚝壳水沟全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日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体通报了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发掘状况。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为配合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在中山三路以南、越秀中路以东施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清理南汉至宋代大型桩板结构的护坡遗存以及宋代用蚝壳与石板垒砌的散水遗迹。 南汉至宋代...
屈家岭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地处大洪山南麓与江汉平原的交接地带。核心遗址区是海拔40-50米的或聚或散的小丘陵,面积约60公顷。核心遗址周边还有许多小型遗址,它们共同组成屈家岭遗址群,总面积约284公顷。 自1954年冬发现以来,屈家岭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195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下,石龙过江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发现...
日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萧县博物馆对欧盘窑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遗址位于萧县白土镇欧盘村,距著名的白土寨窑址仅4公里左右,301省道从遗址上东西穿过。根据前期调查和勘探情况可知,遗址地表散见大量的瓷碗、高足盘、三叉支钉和支托类窑具等器物,器物形制风格反映出的时代特征以唐代为主,另有部分属于宋元时期。遗址分布范围较大,本次发掘面积为710平方米。萧窑作为皖北地区最为重要的窑址之一,长久以来的考古...
石峁——以石为山,一山连一山,高低不一,大小不等。村与村之间,几乎都是羊肠小道,到处显得崎岖不平、坑坑洼洼。 就是这处位于我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的山峁,注定要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36年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榆林市和神...
刻瓷、辽绣、满族剪纸、安氏龙灯……这个周末,“一大波”定居在沈阳市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齐聚铁西,为市民带来一场从视觉到味觉的“饕餮盛宴”。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本周五(6月12日)起至本周日,沈阳市文广局将会同铁西区政府共同举办“2015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展会上,市民将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零距离”接触。 据沈阳市文广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宋振虹...
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家称他们在偏远的沿海原住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首次在本国广袤的土地上发现了“极为罕见的” 2,000 年前自然海水珍珠。相关论文第二作者、博士生布伦特·科佩尔 (Brent Koppel) 表示这一发现可让考古团队深入了解珍珠内部结构的详情。 澳大利亚卧龙冈大学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和新英格兰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En...
屈家岭文化遗址今年将再次进行考古发掘,持续到2018年结束,计划调查总面积50平方公里,勘探总面积105万平方米,发掘总面积3000平方米。这是该遗址第四次发掘,持续时间和发掘面积均为历次之最。 据介绍,此次发掘,意在全面认识屈家岭文化遗址实际分布范围和控制范围,提示屈家岭文化跨越内涵和性质,准确提供核心区域展示利用资源。通过建立稳定的三维坐标测绘网,考古资料数据库、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中心等...
第十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踏梦泥河湾寻访燕赵魂”张家口泥河湾公众考古暨第二届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于6月8日至10日在阳原县举行。来自省内院校、社会各界的公众代表,国内外考古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媒体记者100多人走进泥河湾体验考古,亲手触摸、感知“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色彩。 6月8日,全体人员参观了泥河湾博物馆、毛皮文化专题博物馆。在泥河湾保护与发展座谈会上,相关考古专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与公众代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