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3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协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的高陵杨官寨遗址、岐山周公庙遗址两项重大考古发现分别在入选的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名列第一、第四名。 在揭晓的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陕西、河南省分别有两项考古发现入选,甘肃、山东、云南、...
2009年4月5日—8日,在陕西省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将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第十三届西洽会)。本届西洽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上海市政府、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等35家单位主办,商务部支持,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承办。 这次西洽会是我国在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昨日8时许,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检票口处记者看到,讲解员身着古装对早晨第一批游客夹道欢迎,为幸运观众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太高兴了,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一周年之际,成为幸运观众,还获得了馆长签名的纪念品,这将成为我西安之行最美好的记忆!”来自上海的游客薛女士兴奋地说。 去年3月2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经过精心筹备,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为保证文物安全和游客参观顺利,该馆采取“...
“三秦友谊奖”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为表彰在陕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三秦友谊奖”已颁授8次,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4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施奈特拉格·沃尔夫教授是中德文物保护科技合作项目最早的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自1990年首次到访陕西后,作为中德文物保护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
为了庆祝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三十五周年暨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同时也为了总结多年来秦俑博物馆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慕尼黑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工作,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秦俑博物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共同承办的“第二届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3月23日在西安隆重召开。大会有来自德国、瑞士、...
历时五年,陕西省文物工作者完成了唐代顺陵、桥陵、乾陵石刻的考古调查及保护修复处理,并于三月十八日进行了验收。有关人士称,该项目的实施,旨在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唐代帝陵石刻,使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由于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酸雨、生物等)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长期遭受着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大部分石刻保存现状堪忧,如表层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明显,...
日前,陕西省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宫门宫墙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评审,这次通过评审将积极推动遗址公园丹凤门和南宫墙项目建设的启动工作。 这次国家文物局组成的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宫门宫墙设计方案专家评审组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会长郭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顾玉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吕舟等5人组成。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讨论评审,评审组一致认为该方案对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认识到位,该遗址...
日前, 陕西省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户县秦渡镇禹王庙村中广场前的戏楼檐墙右下角处发现一块“圣水观常住记”碑,该碑为现存元代重要的记事碑,对研究元代关中地区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圣水观常住记”碑用做戏楼的墙基暴露在墙外,据村民讲述,该碑原立于禹王庙内,解放后禹王庙被毁,石碑遭破坏断为两节。1974年修建戏楼时,碑石被镶嵌在戏楼前墙基部...
3月12日,在我国第31个植树节之际,陕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郭永平,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玮,副省长姚引良,省政协副主席王晓安,省军区副司令员黄呈洲等,在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与省级机关干部职工、部队官兵近千人一起参加“万木万世万众心·大树大绿大明宫”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义务植树活动。 在植树现场,省市、省军区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兴...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印玺见证了中国由封建帝制转向民主共和的历史性的关键一步,但这枚印玺的踪迹成迷。图为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示的当年中山真迹展图录中的临时大总统印模(即印文)。 一幅八十六年前的孙中山先生密令,日前在陕西省宝鸡市被发现,经专家鉴定系孙中山亲笔墨迹,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了解,该密令保存完好,长二十六点五厘米,宽十八点五厘米,以白绫作底,为毛笔书楷体竖幅,共计...
日前, 陕西省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户县太平旅游区的太平河西岸断崖下发现管坪栈道桥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太平河流域古代交通历史、筑路修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管坪栈道桥遗址位于被当地人称作“桥湾”地方的北侧,与南侧的栈桥相连,东西绵延约40米共发现栈孔33个。栈道遗址共发现有栈孔23个,其中13个栈孔存留有石桩,个别石桩上还架有石板。栈孔高于河床约3....
日前,陕西省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户县余下镇赵家堡村西北角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一座坐北朝南、歇山顶、上覆灰色小瓦的观音庙。该庙中的吊纸炉分别刻有赵氏六兄弟世系,对研究古代当地石刻艺术和赵氏家族史有着重要意义。 赵家堡观音庙的庙门为四扇木门,两侧各开一扇红色木质窗。面阔三间约10米,原为三架梁,重修庙宇时新增一架,宽约8米。庙内四壁及梁架上原绘有彩绘,“文革”时期曾遭...
在最近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陕西省榆林市的文物普查人员在绥德县意外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石城遗址,为研究陕北黄土峁地带的古代石城分布与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介绍,石城遗址位于绥德县赵家砭乡寨山村寨子山上,是两条小河沟交汇处的独立山峁,相对高度84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 榆林市文物普查工作队队长乔建军说,经过仔细勘察发现,在寨子山山峁周围的山坡上,有多处石墙环绕山峁而筑。目前,石城地表仍...
日前,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陕西全国人大代表对大遗址保护给予高度关注,西安市市长陈宝根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代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代表等积极撰写议案和建议,希望国家对陕西大遗址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地上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全省登记在册各类文物点5389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68处。陕西大遗址是文物的重要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