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六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陕西省已编制完成了秦始皇陵、汉阳陵、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大遗址保护规划,目前已投入一百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大遗址保护。 张锦秋现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多年来一直为陕西的遗址保护而奔走。她介绍说,陕西目前仅投入于大明宫遗址保护的资金就已近一百亿元。此外,向秦始皇陵投资八亿元,汉长安城遗址投入二点一亿元,汉阳陵遗址投入...
2月25日,陕西全省目标责任考核2008年度总结表彰和2009年度安排部署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文物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8年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等省上领导为获得表彰的单位颁发了奖牌。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关于表彰2008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的决定》指出,省委、省政府希望受表彰的市、部门和单位要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谦虚...
陕西文物系统紧密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和文物保护利用需要的实际,围绕“变资源大省为保护强省、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资源优势”的主题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努力创新文物保护利用理念取得明显成效。 陕西文物部门以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加快文物展示利用步伐、促进西部强省建设为载体,要求全省广大文博工作者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
2月15日,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访华团参观汉阳陵,汉阳陵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孙振江接待并陪同参观。 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是首次访华,结束了在北京和上海的演出后,今天到西安继续访问,西安之旅的第一项活动便是参观汉阳陵博物馆。芝加哥交响乐团参观了汉阳陵地下遗址博物馆,音乐家们被汉阳陵出土的精美文物及神秘璀璨的东方文化深深吸引,更对汉阳陵博物馆独特的陈列方式及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表示赞叹。 芝加哥交响乐团不仅...
2月2日,记者从省文物交流中心获悉,截至目前,省文物出国(境)展览30年来累计156次,观众达5000多万人次。展出地点遍及世界五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我省文物出国(境)展览始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文物出国(境)展览逐年增多,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主要内容的展览,以及古代青铜器、汉唐丝绸之路文物、唐代文物精华、历代陶俑等专题展览走遍了世界五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间接观众超过1亿...
1月20日,陕西省文物局举行省考古研究院2008年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该院在田野考古、学术研究、科技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对221个项目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掘各个时期墓葬400余座、面积1.3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组),出版报告、专著9部,发表简报、论文等182篇。 该院完成陕西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查清明长城墙体398段、长1100余公里;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
环壕西门 镂空人面深腹盆,专家认为与祭祀有关 陶器 中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天宣布,中国考古学家在西部陕西省高陵县杨官寨遗址发现的一处保存较好的6000年前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被推选入“2008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炜林说,这处人类聚居地被一道周长近1950米的壕沟围绕着,环壕平面大体呈梯形,聚落面积大约相当于40个标准足球场。...
2009年1月16日,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举办首届文物科技保护交流会,特邀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虎教授(博士生导师)、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铁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保系主任王丽琴教授、陕西考古研究院杨军昌研究员(文物保护研究部部长)和张蕴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李旭祥教授和中科院地球环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曹军骥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交流会由中...
考古学家日前在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公庙遗址部分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共计出土西周甲骨7000余片,在可辨识的1600多字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称谓。专家认为,这使发现的西周甲骨文达到2100字,周公庙遗址已成为中国发现西周甲骨文最多的遗址。 2008年9月至12月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公...
2009年1月15日,陕西省碑林博物馆在东方大酒店召开09年新闻媒体座谈会,省内及驻陕的30余家新闻媒体应邀参加,省文物局张文副局长莅会指导。 会议首先观看了08年度工作、石刻馆建设工作的汇报录像片。赵力光馆长对碑林博物馆08年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09年宣传工作设想。08年各大媒体对碑林报道272次,汉唐网发表稿件199篇;09年宣传工作将围绕新石刻馆建成开放、第七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
考古人员在陕西杨官寨遗址发掘现场考察(2008年9月4日摄)。新华社发 陕西杨官寨遗址出土的“蜥蜴纹”彩陶盆(2008年11月19日摄)。新华社发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陕西省高陵县杨官寨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窑洞式民居建筑群。有关专家称,这些窑洞规模宏大,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坡四期的文化遗存,距今约五千五百年。 陕西杨官寨遗址考古新发现于...
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目前已知最早的窑洞式民居建筑群。这个规模庞大的远古建筑群显示,古人居住窑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5500年前;建筑群中的私有陶窑则表明那时已出现财产私有观念。 陕西杨官寨遗址考古新发现上周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为2008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最近组织的大规模发掘证实,这组窑洞式建筑遗址共17座,成排分布在中国西北陕西省高陵县杨官寨村附近泾河边上一处断崖边,属...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陕西省渭南市发现了一处明代穹隆顶墓葬,并出土写有文字的方砖。 据了解,这处明代墓葬位于渭南市区,经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发现该墓葬全部由青砖箍造而成。主墓室的北面、西面各有一间耳室,西面耳室的西南方向还有一间耳室,可初步认定这是一座合葬墓。 据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调查,这座墓葬很早之前就曾被盗过。由于年代久远,棺木已不复存在,墓主人的尸骨依稀可见。 主墓室还存有高起成拱形的穹...
在省市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汉阳陵博物馆从2006年5月开始对石泉县后柳镇黑沟河村开展扶贫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扶贫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黑河沟村位于后柳镇西北部3公里处,下设九个村民小组。至2008年10月,全村共有246户852人(其中党员26名),土地面积2225亩(其中水田550亩),人均纯收入1852元,比2005年1320元增长了532元。 导致...
陕西考古工作者日前在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岐山县,发现一处距今约五千年的天井式窑洞院落遗址,内有天井、窑洞、火塘等。有关专家称,这处天井式窑洞居住院落属于龙山时期,设施完善、保存完整,在关中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文物资源丰富,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二00八年九月,此间考古工作者进行文物勘探时,在周公庙广场前两百米处,发现了这座遗址并开始发掘。由于在该遗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