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9日将办理文物案件中追缴回的496件涉案珍贵文物,移交长安博物馆收藏。 这批文物包括直径50余厘米的陶罐,制作精美的瓷瓶、瓷碗,造型多样的铜镜,颜色鲜艳的唐三彩以及雕刻精细的佛像、银圆等,最早的是一件汉代早期铜器,距今已2000多年。 长安区公安部门此次移交长安博物馆的追缴文物496件,全部是2003年以来查获的。
5月5日,在陕西省法门寺文化景区合十舍利塔前,隆重举行宝鸡市公安局法门寺文化景区分局成立暨武警进驻景区仪式。宝鸡市长戴征社出席仪式并为分局授印、揭牌,副市长张敬原宣布分局成立并讲话,武警宝鸡市支队同日进驻法门寺文化景区。 法门寺文化景区开放在即,为维护景区社会治安秩序,确保景区内文物的安全,经市公安局研究、市编委会同意,决定设立市公安局法门寺景区分局,这也是该市首个专为文化景区设立的公安分局。仪...
五四运动是近现代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爱国”是永恒的主题。为了纪念这场有着深远影响的运动,中心团组织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中心青年座谈会”,会上广大青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五四运动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存亡民族振兴,不惜献出鲜血和生命,90年后的今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纪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精美华丽的金剑鞘、玉剑及不同类型的周代青铜器和各种玉器配饰,这些以往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国宝”陕西人将能近距离一睹它们的真容了。笔者近日从韩城市景区管理委员会有关会上获悉,该市梁带村两周遗址博物馆配套建筑精品文物陈列展将在遗址发掘地梁带村落成开放,并隆重推出《盛世重光——梁带村遗址出土文物精品展》,为省内外游客及市民献上一场绝无仅有的传统文化的盛宴,该展是文物展馆开馆迎来...
4月26-27日,由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组织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古等省市六位专家,组成国家长城资源调查项目验收组,在西安对我省历时两年来的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原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杨志军担任验收组组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出席并致欢迎辞,局有关处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议。 从2007年5月起,在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会同榆林市文物研究所、...
4月22日,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政府、汉滨区人民政府、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召开了汉滨区普查验收总结会。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东华,市政协副主席李启良,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张颖岚,汉滨区区长袁子顺,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纪检组长赵万里,汉滨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薛同新,汉滨区副区长李珺,以及省文物普查专家组成员姬乃军、闫毓民、张礼智、朱思红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主持。...
11日,陕西省文物局对新发现的宋代壁画墓成功实施整体吊装,搬迁至省考古研究院位于西安北郊的泾渭基地。图为墓室被成功吊起(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13日消息:中医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奇葩,但古人如何研制中药,是专家们长期研究的课题。考古学家近日在陕西省韩城市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珍稀宋代壁画墓,发现了一幅生动展现中医药研制场景的画面。 陕西韩城是东方「史圣」司马迁的故乡。这座今年2月发掘的1000多年前...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榆林市吴堡县、绥德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进行了检查和验收,专家组经过查看各类文物普查表格和影像记录、实地踏查文物点、听取汇报、复合资料后,一致认为两县文物普查通过验收,等级为优秀。至此,榆林市已完成普查任务的五个县全部达到优秀等级。 吴堡是榆林市第四个普查县,野外调查进行了18天,行政村和自然村踏查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此次普查共登记文物点数303...
壁画上为石生牡丹,下为研读医书、炮制中药实景 中医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奇葩,但是古人是怎么研制中药的呢?如今,考古学家在陕西省韩城市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珍稀宋代壁画墓,首次发现了一幅生动地展现中医药研制场景的画面。 未遭盗掘 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这座今年2月发掘的1000多年前的宋代古墓,距离黄河约3公里,是砖券墓室,面积约6平方米,未遭人为盗掘,墓内壁画等遗物保存完好。 主持考古发掘...
近日,考古学家在陕西省韩城市发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珍稀宋代壁画墓,首次发现了一幅生动地展现中医药研制场景的画面。 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秉君介绍说,从墓室北墙下部的主题壁画内容看,正中为草书的立屏风,屏风前男墓主端坐于木椅上。“其画像左侧有一个方桌,桌面上放置着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桌后有两个男子,其中一人双手分别托着写有中药名大黄和白术两袋中药,并注视着旁边一位正在翻...
近年来陕西“秦砖汉瓦”出现了大量流失国外的现象,在近日召开的西安“秦砖汉瓦”文化研究会首届会员大会上,专家呼吁政府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控制“秦砖汉瓦”的大量流失。 据了解,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到了汉代生产力又有了长足发展,...
据中国文物局-陕西文物局消息,3月26日,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到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地调研,并现场召开会议解决有关问题。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一同调研,西安市市长陈宝根陪同;省政府秘书长秦正,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文物局、司法厅、教育厅、国资委负责人参加调研。 袁纯清一行来到含元殿遗址,深入建设工地听取相关方面的工作汇报,查看公园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遗址公园建设中...
开幕式 郭宪曾副局长向景俊海副省长汇报文物系统参展情况 4月5日,第13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全省文物系统26个涉及文物复仿制品、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美术工艺品、拓片、音像制品、纺织品、图书等10余个类别的数十个展品参加展览。 这次参加“西洽会”的文物博览业产品以“资源展...
2009·陕西春季文化艺术品拍卖会在西安举行,来自我省及北京、郑州、兰州众多书画爱好者、藏家300余人参加拍卖会。 此次拍品内容以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与精品为主,包括陕西当代艺术名家和长安画派的作品,参拍拍品数量共267幅。其中,王子武的《钟馗》、方济众的《终南山春晓图》和王西京的《李清照》等作品都在拍卖会上亮相,吸引了在场不少藏家的竞相竞价。 据统计本次拍卖会,成交作品213幅,...
陕西省渭南市文物部门日前在渭北澄城县雷家窪乡刘家河村三组发现中更新世的大象颌骨及象牙化石。 大象化石的发现,说明在距今十几万年前的渭北高原一带水草丰茂、气候温暖湿润,为研究古地理、古环境、古生物提供了实物依据。 据澄城县文管所表示,刘家河村位于澄城县城东八公里处的大峪河河谷,象牙化石发现于村民杨尚明家的窰洞底部、大峪河古河道堆积层下。该窰洞凿于十余米高的黄土崖间。杨尚明父亲1967年打窰洞时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