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巴桑罗布介绍,登录完的唐卡将安置在新库房里,每个唐卡都放在专制的囊匣里,同时附注有唐卡签。 西藏山南桑耶寺的一座偏殿内,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僧人普布次仁正和五名同事一起登记一件十七世纪的鎏金佛像,从检视、拍照到输入电脑入档,内容将包括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等14项基本指标。这,是西藏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一幕。 目前西...
记者8月14日从泸州市文物局获悉,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于8月11日在泸州展开。来自泸州市博物馆文物认定组的专家将对泸州市图书馆、泸州老窖公司、江阳区文管所、泸州市红十字会、云峰寺、基督教礼拜堂和天主教堂共7个国有单位上报的1423件/套可移动文物进行认定。这批文物类型涉及瓷器、碑帖拓片、酒具、石刻、书画、佛像、碑文、雕刻、祭台等。泸州民间有哪些可移动文物的宝贝?随着普查开展将一一揭晓。
8月13日,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省直文博单位负责人、各市、县(市、区)普查办负责人参加会议。省普查办主任、省文物局局长陈瑶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主持会议。 陈瑶在讲话中指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启动以来,我省各级普查办按照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面动员,扎实工作,全省普查工作...
“墨竹工卡县作为拉萨市第一次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县,在该县开展先行先试工作,这标志着拉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拉萨市文物局副调研员劲永春11日对记者说。 劲永春介绍,此次在西藏开展的普查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验收汇总,日前召开的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培训会,把墨竹工卡县作为试点县,自此拉萨市第一次全国性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普查活动将于2016...
根据安徽省文物局关于做好文物普查认定工作通知的相关要求,淮南市“一普办”积极组织、大力推进,成立市级文物认定小组,负责对所辖区内5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开展文物认定工作。至8月初,文物认定工作全面结束。 该市普查办克服专业人员少的困难,采取加班加点的工作方式,力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专家们对照认定标准,进行详细讨论,对全市427件套待鉴定藏品进行认真鉴定,共认定三级文物97件、推荐二级文物6件、...
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进展, 为切实推进我省的普查工作,2014年4~7月浙江省文物局相继举办了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培训班、文物影像信息采集培训班(两期)、信息登录平台骨干培训班(三期)。 为加强我省文物认定的队伍建设,4月22日~24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承办的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培训班在杭州举行。全省11个设区市、部分中央属及省属国有单位的业务...
细雨中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在全国展开。在西藏等边远地区,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如何?面对普查的难点之一宗教场所的文物,文物普查又该如何开展、有何经验?7月下旬,本报记者走进了西藏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实地采访了西藏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现场。 零起点 首次实现电子化、藏品数据标准化 7月的西藏迎来了雨季,每到傍晚,...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2年底启动以来,四川已陆续有了文物新发现。记者7月29日从阿坝州文管所获悉,专家组自6月启动文物认定,仅小金和金川两县便确认了15件/套文物。其中,“清嘉绒屯兵云豹皮帽”和“清沃日安抚司铜印”两件文物颇为珍贵。 据阿坝州文管所所长陈学志介绍,“清嘉绒屯兵云豹皮帽”,是十八世纪中叶清代嘉绒屯兵出征,抗击入侵宁波等地的英军时的装束。当年,阿坝嘉绒地区土司守备阿木...
昨天记者从新会区普查办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新会区将加大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督查力度,目前已经基本摸清了新会区可移动文物的收藏分布状况。 据了解,可移动文物指的是作为人类创造或自然进化的表现和明证并有考古、历史、艺术、科学或技术价值和意义的一切可移动物品。去年4月份,江门市正式启动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新会区基本摸清可移动文物收藏的分布状况。当中,景堂图书馆古籍藏量...
2013年承德县文体广电局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文体广电局、县档案局等13家单位为成员的“承德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体广电局,县文保所负责具体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发放《承德县可移动文物普查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和《承德县可移动文物普查国有单位汇总表》,完成了《承德县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汇总表》的上报工作。 本着“...
拍摄文物和标本 桐庐县文管办根据普查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有序推进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截止至7月15日,已完成100余件文物和标本的拍摄任务,完成馆藏总账1000余件器物重新造册登记工作,并参加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培训工作。 下一步,桐庐县普查办将精心组织,制定阶段性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全面铺开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调查认定、信息采集登录工作,确保工作进度有序推进。
日前,浙江省文物局在杭州举办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平台骨干培训班,各地普查办以及重点文物收藏单位的业务骨干约330人分三期参加培训。浙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吴志强在讲话中指出,6月10日,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正式上线启用,标志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转入全面开展文物信息采集登录的新阶段,这也是普查中最...
“430多年的明代古建筑,应该算是国家的文物。但现在墙体开裂,多处漏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旦倒塌,我们不就成了历史的罪人?”日前,在苍凉的盂县东关史宅老院里,76岁的史如星老人对这座古建筑的命运充满担忧。 坐落在盂县县城东关街的史宅,是明代按察使、布政使史文焕的故居,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430多年。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饱经沧桑、见证过4朝沉浮的古建筑,已经摇摇欲坠,随时都...
周代文化遗址 日前, 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位于户县甘亭镇西郭村村南、涝河古道东岸台地上发现一处周代文化遗址,为研究当地周代文化遗存特征和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的东、西和南部均为农田,面积约为36000平方米。由于村庄向南扩展和村民取土导致遗址遭受严重破坏,仅在南部断崖上发现有呈连续分布状态的文化层,距地表约为20厘米~50厘米、厚约70厘米~100厘米,为...
为全面掌握辖区内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洞头县于2013年2月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日前完成了最为核心的文物采集及认定环节,共普查该县辖区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驻岛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319家,普查范围覆盖率达100%,认定并上报可移动文物名录1600余件(套)。 为切实落实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任务,该县成立了以副县长吴志安为组长的普查领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