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区。这些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产,始终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由于文物的时代不同,质地不一,种类繁多,功能各异,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掌握总体情况。根据我国目前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从管理角度出发,将文物划分为不可移动...
在中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如火如荼之际,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旨在号召博物馆通过藏品联结观众,推动社会发展及国际文化交流。文物大省山西18日对外通报称,目前该省已普查了近30万件(套)可移动文物,在日后的普查过程中将不乏首见天日的奇珍异宝。 从山西省普查情况来看,由于是首次开展全社会性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一些国有收藏单位多年未曾打开的文物库...
巴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图像采集和信息录入 5月13日,巴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图像采集和信息录入。 据了解,2013年12月26日,巴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巴州“一普办”)负责的巴州地区(含各县市)的国有单位收藏、保管文物情况摸底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巴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进入文物登记、测量、数据录入阶段。 巴州博物馆馆长...
正在进行中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到了哪个阶段?目前面临怎样的难题?下一步有什么样的打算?2014年的重点任务有哪些?记者日前经过重庆、成都及北京的走访,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 何谓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建国60余年来,中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普查的对...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首都博物馆藏品) 唐三彩三花马(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 红陶袋足鬶(上海博物馆藏品) “文物”这个词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说到“可移动文物”,却让人有些陌生了。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让“可移动文物”成为近期的热词。 涉及上亿件藏品 什么是“可移动文物”? 据悉,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开栏语: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此次普查对于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日前,通州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启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准确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并建立名录和档案,全力呵护好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2200多年建城史绵延至今,使大量可移动文物沉淀于此。但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未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因此除了文物系统及注册博物馆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外,全区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保管情况,一直处于底数不清的状态。 为了更...
日前,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摸底工作顺利完成。共调查单位551家,反馈有文物收藏或疑似有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共计14家,合计藏品数量达到了4万余件(套)。 为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今年4月,余杭区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部署,成立了以副区长为组长,良渚遗址管委会、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等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查领导小组,印发了《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
日前,樟树市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这次普查范围是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收藏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时间从2013年开始,2016年结束,主要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近日,西藏首次启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可移动文物指馆藏文物和可收藏文物。西藏是全国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可移动文物是西藏文物资源的 “重头戏”。据介绍,此次普查工作的范围不仅包括1965年(含)以前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和手稿等,而且涵盖由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65年后的藏品,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
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安顺市启动历时4年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将对全市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 据了解,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今年5月开始到10月份结束,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编制方案、组建队伍、开展培训等工作;第二阶段是从今年11月份到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摸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数据审核;第三阶段从2016年1月到当年10月结束...
2013年9月11日,老河口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动员大会在市委宾馆七楼报告厅召开,这标志着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全市各党政机关暨国有企业单位分管负责人,市党史方志办、档案局、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教育局、宗教局、民政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统计局、人民银行、文物局等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市普查办相关工作人员,共计120多人参加会议。 会议旨在贯彻...
记者从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动员会上了解到,我市已启动对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将对我市境内1000余家国有单位收藏的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 据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普查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通过普查,一是全面掌握我市现存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保管权属和管理等情况;二是总体评价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三是建立、完善可移动文物档案和可移动文物名录;...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近日发出《关于加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经费保障与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方财政部门要按照《通知》中“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负担”的要求,担负起相应的支出责任,切实保障普查经费,重点支持普查组织动员和人员培训、国有单位文物调查、信息采集和数据审核处理等工作。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