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5年1月,在海东市互助县甘禅寺,省普查办专家组成员正在认真仔细的开展该寺的文物认定工作。 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最新进展。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积极推进,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基本摸清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截至3月2日,全国共登录藏品1268万件。 据悉,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历时近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向1020814家国有单位...
根据国家、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南宋官窑博物馆认真做好文物摸底排查、清库、人员培训等工作,并于2014年,全面开始了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文物信息的采集与完善、文物数据EXCEL表格登录、数据上传普查平台、上传数据审核、修改、数据上报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仔细、认真。为了高效、快捷地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员对各项工作采用同时开展,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方法进行。截止到2...
3月2日,记者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普查共调查国有单位102万个,现已基本摸清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分布状况,并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相当于办了一张“文物身份证”。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励小捷在通报会上介绍,此次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工作...
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平时文物保管工作和近期开始的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我都是以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态来工作。文物普查将历时四年,我相信这将是我个人的成长过程。文物普查至今有三乐让我感受深刻。 一乐学习。2014年是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础,开展文物普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根据博物馆的藏品结构特征,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首先对馆藏钱币进行了信息采集。钱币承载了三千多...
记者从海南省文体厅近日召开的2015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海南省初步完成了全省7594家国有单位的摸底调查工作,可移动文物总量统计有12万件。 据介绍,海南省文物收藏单位确定为53家,文物总量近12万件,其中近5万件文物来自海南省各行业博物馆及教育、档案、国资、民政等系统的多家国有单位,比如有来自博鳌亚洲论坛博物馆、粤海铁路海南铁路博物馆、兴隆华侨农场展览馆等收藏的行业文...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大举措,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最首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漏查甚至根本没有开展普查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在第二次全国文物...
凡事皆有说头,丛书亦然。 按一定的需要和目的,将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就叫丛书。中国编撰丛书有很久的历史了,据说从宋代就有成熟和完备的丛书问世,而到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虽然研究文化史的学者也曾指出,《四库全书》的编撰有其文化专制的意蕴,但其保存古籍的功劳不容低估。 大体说来,丛书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卷帙浩繁;二是内容相关联,又...
自去年启动文物认定工作以来,苍梧县至今已确认藏品库存文物1600多件(套),并新发现南朝四系陶罐、汉钱币、宋代魂坊坛等文物300多件(套)。 据介绍,去年苍梧县成立文物普查队,在做好藏品库存文物拍摄、数据录入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下乡走访开展文物普查。在沙头镇大寨村下梗口和岭脚镇车较村、福传村等地,普查人员新发现“义祠”银锭、唐代“开元通宝”钱币、青瓷印花豆、南朝四系陶罐等文物共300多件(...
近日,曲阜市文物局孔府文物档案馆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馆藏字画类文物的普查工作。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共上报字画类文物1538件(套),2754件;其中,在级类字画371件(套),534件;普品类字画1167件(套),2220件。字画类文物普查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曲阜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走在了济宁市前列。 孔府文物档案馆作为曲阜可移动文物的主要收藏保管机构,保存有陶瓷器、铜器、玉石器...
2012年10月,我国开启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大规模普查工作。日前,广东省文物局通报该项工作最新进展,截至2014年12月31日,江门地区共完成录入并上传至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藏品数据15581件/套,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已上传藏品数据15581件/套 据了解,本次普查范围是全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持续到20...
近日,从省普查办传来好消息,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平台登录文物7545件/套,总藏品报送进度为43%,全市7个县(市、区)达到50%以上,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度列居全省第二。 去年以来,我市将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列入年度计划,狠抓落实。年初,在组织文物认定试点工作的同时,普查人员深入九县(市、区)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调研,检查各地普查工作进度。以座谈会、实地...
1月23日,萧山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会议在萧山博物馆召开。萧山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各收藏单位代表、普查队成员等参加会议。会议传达贯彻省有关文物普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第二阶段工作任务,并对全区下一阶段普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和协作,确保在2015年年底前高质量完成文物系统内国有单位收藏文物认定和信息采集登录工作。 ...
来自苏州市文物局的消息,近日苏州市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市属及市级以下国有收藏单位共登录“藏宝”64399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2211件(套)。 苏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当年7月至10月,苏州市普查办进行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2013年12月—2014年5月,还组织专家组,专门对非文博系统国有单位上报的可移动文物...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目标任务,第二阶段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经过前期宣传发动和实地察看,我市普查工作小组已确定83家单位有可移动文物遗存,总量38万多件(套)。 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的可移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物见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