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天台的孙明辉能写会摄,2005年,他被县里抽调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负责“干漆夹苎技艺”项目申报文字的撰写,该项目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上有名。 2007年,孙明辉成了一名非遗保护中心的专职人员。他的论文在第二届中国非遗保护论坛征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读书征文中均获一等奖。 他不仅在非遗保护上屡屡建树,而且还与人出版了《永远的...
8月20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开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洪涛出席论坛。 据悉,本次论坛是我市举办的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旨在以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促进全市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 论坛邀请了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顾问、省级“非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柯杨,甘肃省文化厅社文处主任、甘肃...
2011年12月份——2012年1月份,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以《新河草编“夹缝”中求生》、《闯关东讨饭带回“竹烛马”》、《进村“拉呱”搜集民间故事》、《兰底烧酒,“秦始皇都喝过”》等为题系列报道了平度市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不仅向市民展现了平度市文化底蕴的深厚,更引起了传承人及相关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平度新闻》创刊三周年之际,记者将再次带您了解平度非遗的发展及成果。 ...
今后大学生在高校也可以学习黄梅戏、花鼓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8月21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利用发展以及保障监督方面都作出明确规定。 当前状况:传统民间文化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 当前传统文化遗产面临严峻考验,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介绍,很多传统民间文化面临...
8月21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该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更好地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生态环境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条例》创设性地规定可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根据《条例》,符合下列条件的特定区域,所在地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
中国文化部首次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20日在京举行。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在会上透露,文化部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 “非遗需要有特定的生存环境,比如一个村子里开展民俗活动,村落格局就为这些民俗的诞生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民众按照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开展民俗活动或者进行民间艺术表演。...
8月21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该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今后,侵占、破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关联的建筑物、遗迹等,最高将被罚款10万元。 据了解,《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其中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引起越来多的人们重视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近日,塔城作为一个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持了良性有序的发展。 近年各地旅游产业升温,非物质文化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失和变异,原有的文化内涵大多处在濒危或消失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
早在4000年前,和林格尔这片土地就已经有人居住并开始繁衍生息。历经岁月更迭,很多文化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也有一部分以非物质的形式流传了下来,比如一种技艺,一种习惯。在和林格尔,对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让不少民间传统技艺在保护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和林格尔剪纸是中国北方剪纸最具有代表性的剪纸遗存之一。它是由世代生活在和林格尔地区的广大农牧民劳动妇女群体为主体创造的,经过代代传承发...
文化部于20日上午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副司长介绍下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具体包括开展贯彻《非遗法》的执法检查、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非遗保护与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进、鼓励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拓展与丰富非遗的主题及表现形式、支持举办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开展大规模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非遗抢救性保护成果的利用和传播、强调...
在今天上午文化部举办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表示,着眼于守护好中国文化基因和共有精神家园,文化部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包括可移动文物保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以及大遗址保护。文化部注重城镇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保护,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非遗是近10年出现的名词和学术术语,但是非遗作为“文化”与人类的文化同步而生、同步发展。在历史上非遗是文化经典的对象,也构成文学经典的一部分。当下非遗仍然可以成为经典,并且通过公众、文化人、政府的多方合力,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路径得以实现。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 非遗是经典文化吗?依据普遍化原则,非遗不是经典文化,它属于大众文化,体现的是民众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传统,但是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
8月19日下午,“云南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授牌仪式暨“滇戏保护传承”研讨会在昆明举行。牛街庄滇戏博物馆荣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据介绍,牛街庄滇剧博物馆收藏、复建、整理了云南几代滇剧艺人们遗留的宝贵传统文化,从明末清初期年间至后期各个时期的剧本、戏曲、戏剧照片、文化、古戏台、古门头、花方、格子门,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滇戏是云南的主要地方...
年年中秋节,众口杏花楼,每当中秋将至,上海人总要想起“杏花楼月饼”。杏花楼月饼简直成了中秋节的代表食品。这是160多年以前杏花楼的创始人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更没有想到,杏花楼三个字不但在上海家喻户晓,杏花楼月饼的技艺还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1851年清代咸丰元年,广东人“胜仔”来上海淘金,创建了杏花楼的前身,到1928年,杏花楼除了餐饮,还开始试制月饼。自此以后,历经杏花楼人一代一代人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万寿宫庙会于8月15号开幕,庙会吸引了南昌本地及丰城、樟树、高安、鄱阳、宜春等地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朝拜,整个西山万寿宫呈现出一派热闹祥和的场面。 2011年,“西山万寿宫庙会”正式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山万寿宫的庙会源自于东晋道士许逊修道成仙拔宅飞升的典故,后世人们定其飞升之日农历八月初一为朝仙之日,以祭许逊之功德,相沿至今已有1600多年。西山万寿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