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一组明末清初绘有体育题材的古瓷片,是南京作家、诗人、收藏家池澄先生的珍藏。 据池澄介绍,他钟爱古陶瓷,对器物虽残而留有画面者也注意收集,并立了几项专题,其中一项是“婴戏图”。在婴戏图中多有蹴鞠之戏,蹴鞠就是踢球,这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 蹴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史记·苏秦传》载,苏秦对齐宣王说齐都临淄:“临淄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琴、踢鞠者。”踢鞠即蹴鞠,这说明在距今两千年前的战国...
一、明清时期纯色釉中的粉青和豆青 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由于瓷业工人在劳动中集体创造,不仅继承了宋元时代制瓷的优良传统,而且有所提高,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获得了很大成就。因此,景德镇瓷业成为全国瓷业的中心,并且官窑也集中设置在此。这时,除彩绘的五彩、红彩和黄彩等纯色釉外,还生产较多的制品,是吸取其他地区各窑之长而加以模仿。其中“粉青”的纯色釉,即是模仿宋代龙泉器的釉色,并且由仿作而得到创造,出现...
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纹饰: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多采用元代和明代早期常见的一笔点画技法,繁简有序,笔意粗犷飘逸,风格随意率真,画面布局简洁,疏朗。常见的有人物故事、商人逸士、仙山楼阁、琴棋书画等内容。纹饰中孔雀牡丹、缠枝莲菊、松梅竹云龙、麒麟纹比较多见,蕉叶、莲瓣回纹和水波纹是这一时期常见的辅助装饰纹...
考古人员在福建理工学校工地内挖掘古墓。 昨日,网友“Chinavm”在微博上上传了一组古墓现场挖掘的照片,该古墓最近在福建理工学校原7号楼的施工过程中被发现,记者昨日从考古部门了解到,这座古墓的年代为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 从网友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校园内的土丘上,一座高约1.5米,长约10米的石构墓穴被开挖出来,一旁还有一块墓碑,现场聚集了不少人对古墓进行研究。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位...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以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为此,海盐县博物馆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养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热爱祖国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以此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今年,博物馆端午节的活动主题是“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希望通过动手操作,让青少年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这一天,报...
6月1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 一系列的考古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尧都。18日下午,中国社科院举行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向公众介绍陶寺遗址考古重大收获:陶寺遗址或为尧都,临汾陶寺是最早的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在发布会中表示,陶寺遗址的发...
宋瓷是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这是不争的事实。今天中国的收藏主体更偏好明清官窑瓷器,我想这跟中国传统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不无关系。文化结构的问题,导致我们的美学思想出现了一些偏差。 香港苏富比春拍,有两件瓷器备受瞩目:一是玫茵堂珍藏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7.7521,-0.0003,-0.00%)成交;一是克拉克旧藏北宋定窑划花八瓣花式大碗,以1.4684亿港元成...
洪武(1368——139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建国后不久,就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从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瓷制作大都带有元代遗风。 洪武青花瓷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
斗彩是成化彩瓷中闻名于世的品种,由于成化瓷器的胎质细腻纯净,釉面滋润沉静,与淡雅的青花和艳丽的釉上五彩搭配,形成娇艳绚丽的艺术特点,故历朝均以成化斗彩瓷最为名贵。从现存实物看,成化斗彩的主要彩绘方法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有的器物还使用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后,烧成所谓的淡描青花器,然后再在釉面上的青花双勾线内根据纹饰设色的需要填以多种色彩,再入炉烘烧而成。成化斗彩色彩有浓艳与...
大津口乡地处泰山东麓的泰山风景名胜区腹地。在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24个试点单位中,大津口乡作为仅有的两个乡镇,成功获得“乡村记忆工程”试点乡镇的称号。6月16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泰安市大津口乡。在这里,采访团的记者们也寻到了当年帝王封禅泰山时留下的遗迹。 七位帝王封禅泰山,有三位曾在此启程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共有周成王、秦始皇、汉武帝、...
北京首处“公众考古”场所日前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开放,市民游客可近距离参观“神秘”的考古现场。今后,北京市文物局会逐步将有条件的发掘现场面向公众开放。 目前,西洋楼遗址待发掘区域周边布置了围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清理工作。众多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市民游客,可以在围挡外观摩考古。未来3至5年,北京将分期进行圆明园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摸清圆明园遗址的整体格局、山形水系和遗址布局...
明清铜炉特展将亮相天津博物馆海报 明清铜炉特展将亮相天津博物馆海报经过数年努力,多方支持,“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将于7月2日于天津博物馆盛大开幕,届时将有300余件明清铜炉展出,可谓一场铜炉的盛宴。另有同名展览图册一并出版。 当今收藏界,明清铜炉已逐渐成为可系统收藏的门类之一。它有着深厚的审美趣味和高度的研究价值。在市场的带动下,铜炉文化正在被不断地发掘、整理和传播。由早期藏家注重...
明代洪武年间的陶瓷龙纹传世不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头的疏毛和肘的毛比元代更少,仅三四条而已;龙爪五趾,改变了元代时三四趾的现象,而且这时的五趾相靠较近。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
在我国当代考古学材料中,关于6000余年前流传至今的红山玉文化内涵及古礼发端的讨论,日益受到国内外史学界和矿物学界的广泛关注。日前,在辽宁省北票市举行的“红山玉文化与早期用玉理念研讨会”上,专家认为:红山玉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明礼仪之光。 红山玉文化诞生于我国内蒙古地区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地区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形成于6000余年前古代文明初始的红山文化之中,以其考古发掘问世的玉猪龙、玉凤、玉鸮、...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2015年6月9日燕乌集阙“老子速读” 微明,从微而明。在微弱、渺小中,见出事物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道理。 老子三十六章第一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这一章历来也有不少人愿意读做阴谋论,运用于人间的相捧相杀。由于是普遍规律,似乎怎么都适用。想起东坡与佛印的戏谑,佛印心中有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