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受嘉兴市文物局委托,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的嘉兴子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嘉兴子城是嘉兴历代治所所在地,是嘉兴城市始兴的标志。此次考古发掘目的是为廓清子城范围,探明子城历史时期城墙及城内建筑遗迹,继续揭示子城的历史文化内涵。预计发掘工作将持续一年,目前正在进行发掘区路面破拆工作。(嘉兴市文物保护所)
9月22日上午,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就《陕西考古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首先介绍了自去年4月份以来《考古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进展状况及已有的文本概况。随后,编制小组成员就文本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及解读。在听取完汇报之后,赵荣首先肯定了文本的编制工作成果。同时,就文本中所涉及的考古博物馆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要求等具体问题,就行了阐发...
德国官方称考古学家在 2015 年 9 月 17 日于该国西部法兰克福一建筑工地施工期间发现了 200 具拿破仑一世时期士兵遗骸。据初步估计,这些都是 1813 年从俄国战场上战败返程的拿破仑军队士兵。图片来源:法新社/丹尼尔·罗兰。 1813 年 10 月,15,000 人卷入了法兰克福附近区域的战事中。这些士兵很可能死于战伤或患上了当时在其整个军队中肆虐的斑疹伤寒,但这尚未经科学验证。图...
四千年前的祭祀场景什么样?考古工作者最近对我国史前最大城址——石峁遗址的一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表明这处“祭坛”的功能犹如长城的烽火台一般,很可能是构筑在山包上的“哨所”,跟高大的石峁城墙一起构成了人类史前强大的防御工事。 主持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周勇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我们今年对原先调查中发现的“祭坛”遗迹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结果发现“祭坛”的结构很可能...
9月15日,黑龙江省文物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2012年以来,由黑龙江省文物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大兴安岭岩画考古调查工作新成果。 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考古学者曾在大兴安岭漠河与满归一带的深山里,发现“交唠呵道”彩绘岩画。近年来...
日前,滦县出土一个石雕人像,考古专家称其距今至少6000年,早于红山文化。 据悉,石雕人像长约7.4厘米,宽约8.4厘米,高约15.1厘米。我省考古专家谢飞介绍,滦县出土的石雕人像取材于天然砾石,花岗岩质。雕像依原材自然形状设计,造型古朴典雅,加工浑厚有力,颇具审美理念,与周边出土的同类标本风格一致,是滦河流域出土的石雕人像代表作之一。 谢飞说,这尊石雕人像,应属于距今6500年至6000年之...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六大考古新发现”的左中哈民遗址博物馆建设正酣。目前,博物馆、展示馆主体工程已建成,遗址广场、园区大门围墙、服务区完工。预计10月份“两馆”将交付使用。届时,人们可以通过参观游览进一步了解科尔沁草原5000年前的哈民史前聚落遗址辉煌。 哈民遗址位于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偏南约30公里、南距通辽市约60公里的史前聚落遗...
为深入推动小米起源、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小米产业的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于9月17日至18日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召开。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企业代表及敖汉旗相关单位负责人等240余人参加了...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整理发现的石块。 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第20窟西立佛有望重现北魏时的风采,高约9米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整理发现的石块。 云冈石窟研究院供图 9月18日,记者从云冈石窟研究院获悉,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属云冈早期造像——“昙曜五窟”之一,由于窟顶崩塌,西立佛像原形态一直不为人知。目前,经考古专家整理研究后发现,西立佛原形态依据现有的残存石块数量,有望恢复佛身主体,重现高约9米西立佛北魏时的风采。 云冈石窟研究院书记王雁翔介绍,从去年开始,该院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对...
9月15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哈尔滨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取得重大收获”新闻发布会,据介绍,经过3年的考古调查,在大兴安岭地区先后发现31处岩画点、1800余幅彩绘岩画及调和铁、锰等原料制作的彩绘颜料。 本次考古调查的范围在大兴安岭地区东起呼玛沿江乡狐仙洞、西至漠河西北的仙女洞岩画地点、北起黑龙江边的绥安站小黑石砬子“凤凰”纹样岩画、南至八十八岭岩画地点,发现的岩画纹样包括人物...
志愿者:原以为充满神秘和刺激工作一上午后累得腰酸背痛 “原来考古发掘工作那么辛苦、枯燥”,9月7日,吐鲁番市七泉湖镇木尔吐克萨依戍堡考古发掘现场,志愿者杨晓婷在历经了两三个小时的发掘工作后感叹,以前总以为考古发掘应该像小说中书写的一样,充满神秘、惊险和刺激,实际接触以后才发现,原来这项工作和小说中的描写有着天壤之别。 当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拉近考古和公众的距离,让公众更深入了解吐鲁番地区的...
历经两个月、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联合组队,对吐鲁番市境内亟须保护加固的40多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发现有木简、文书、织物及有利于年代判定的陶片等珍贵文物。 9月7日,在距吐鲁番市胜金乡乡政府10多公里的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发掘工地,记者见到了出土的部分文物,有汉文木简、不甚完整的文书和纺织物碎片及有利于年代判定的陶片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相应遗址点的古地名认知,完整解读遗...
在唐山召开的第五届滦河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发布了唐山滦县出土的滦河流域石雕人像考古成果。 这尊滦河流域石雕人像取材于天然砾石,花岗岩质,于2013年10月进行采沙作业时被打捞上来。石像打捞处上游4公里处,就是出土青铜鼎、簋及金饰品、磨光陶器等珍贵文物的后迁移遗址。 专家认为,这尊石雕人像品质精、价值高,是滦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的代表作。滦县出土滦河流域石雕人像,证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