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多座古村镇淹没在湖底 这些天,水下声纳、蛙人等齐聚我省太平湖,一场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正在这里展开,顺利的话,淹没在太平湖底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阳古镇将“浮出水面”,而且,这次水下考古还可能现场直播。据了解,11日,这项安徽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开启,调查为期20天,调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实施的内陆水域水下考古项目。 据了解,太平湖是...
为配合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一期工程——精河至奎屯输水管道工程的顺利进行,从10月10日起,新疆乌苏市文物管理所会同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在乌苏市四棵树镇以南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一期工程乌苏市所涉及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在进行此次考古发掘前,乌苏市文广局已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一期工程乌苏市境内所涉及区域文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将调查情况报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并获得自治区文物局批...
10月11号,太平湖水下考古队的各种现代科技物探设备装备陆续到位,今天开始声呐探测。本次水下探测探摸的考古工作将持续20天,前5天基本为水面探测,通过物理扫测了解水下遗址和文化遗存的基本轮廓,而后15天为考古队员潜入水下的实地探摸。 黄山区有很多千年古镇、古街、古村,上个世纪70年代,太平湖的陈村水库蓄水,淹没大片区域。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两组眼纹的相对位置(画圈处) 4000年前的史前城址墙壁上会蕴藏什么秘密?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今年的考古工作中,位于我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墙体上发现了菱形眼纹、石雕人面等神秘图案。 石峁遗址墙体上竟然有“眼睛” 据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该遗址考古负责人孙周勇介绍,今年考古队在石峁遗址高等级建筑的核心分布区“皇城台”北侧墙体,意外发现了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共发现两组三只“大眼...
“考古学界必须纠正‘考古科研目标高于一切’的观念,不要把什么都挖没了,要考虑到遗产将来的展示和利用。”昨日的“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杜金鹏的观点得到很多专家支持。 杜金鹏说,过去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太注意对遗址的保护和对遗迹现象的呵护,一味追求快(最快速度解决科研问题)、全(最全面掌握学术资料)、准(寻找文化遗存最丰富、地层关系最全面、遗...
10月1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指导委员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遗址与出土文物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陂区人民政府、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共同承办的“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在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成功举行。考古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文博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会议期间,10余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考古...
“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11日,就敖汉小米之所以走向国际的“缘由”,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大方说,这粒记录中国8000年农作物遗传秘密的小米,最早进入世人眼中是2002年的一次考古发现。当年考古界人士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1500多粒小米、粟、黍碳化颗粒标本。经考古专家运用C14鉴定论证,其时代为距今8000年,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敖汉地区不...
市文物部门透露,由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召开的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出版工作,已于10月9日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启动,这意味着三峡考古发现重要成果一次最为详实的展示工作开始。 启动会上确定,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三峡考古重要成果,以一本画册图录的方式出版。这当中,重庆范围内的文物,又将成为“主力”,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乌杨石阙、涪陵小田溪出土战国编钟等珍贵文物,将都被收录在内。 超700件文物 记录旧石...
地点:黄海海域丹东港西南方向10海里。深度:海底18米到23米 1894年,致远舰留给国人的最后绝响是危难关头撞向敌舰…… 2015年,随着“丹东一号”沉船的大量文物从黄海海底出水、重见天日,再次引发人们对这段悲壮民族记忆的探究。 致敬致远舰:沉没了121年,重回人们视线 121年前,黄海上一艘有“北洋水师最先进的军舰之一”之称的致远舰在硝烟弥漫中缓缓沉入海底,121年后,随着考古人员在“...
七岩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留晖村,山势嵯峨幽深,东西峰峦栉比,悬崖壁多天然洞穴,有的空间壮阔。现有东魏神龟二年(519年)佛教摩崖记事碑,表明至少在公元六世纪初即有佛教活动。自此佛教活动遗存历代多有,在定襄城乡有很大影响力,香火布施者绵延不绝。现存20块摩崖石刻及碑刻等,年代从东魏、北齐到唐,内容涉及民间佛教信仰、历史地理、古代官制、民俗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特别是公元840年唐代日本高僧...
杭侃,196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后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宿白先生学习唐宋考古,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现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中华文明传真 辽金元卷》、《中华文明传真 两宋卷》、《永远的三峡》、《舍利、舍利容器、天地宫》等,发表有数十篇论文和调查报告...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90岁了。 日前,记者采访了张忠培、郑欣淼、单霁翔——他们是故宫博物院不同时期的“掌门人”,见证并参与了故宫的改革发展与建设创新。他们与几代故宫人一起,拂去覆盖瑰宝的尘埃,让这座昔日的皇家宫院展新貌、添魅力,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化殿堂。 考古学家张忠培:学术才是故宫的根基 记者见到张忠培时,他正伏案修改《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今年81岁的张忠培是著名的考古学家,1987年,...
10月8日,“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媒体见面会在丹东举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调查队专家向媒体介绍了本次考古获得的专业信息。 考古专家详细介绍了水下考古调查既往工作,并公布了今年调查情况。今年通过水下考古发掘水下文物60个种类,计120多件文物,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包括60多枚清代铜钱。通过此次考古调查,结合磁力物探成果、历史资料,初步判断“丹东一号”的...
近日,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发掘现场,传出激动人心的消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出的考古队,对科潘遗址中8N-11贵族居址第一阶段的发掘取得成果,初步揭露出分别位于上下两层台基上的中殿与东殿、西殿,并发现多件雕刻残块和一块翠绿小玉坠。 目前,这项考古发掘正紧张进行。随着工作的进展,充满谜团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