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海泓盛2012秋季拍卖会定于12月20日-23日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举行。本次拍卖隆重推出了“胜上春台-宫廷瓷器精品专场”,场次悉心选取元明清官窑精品瓷器三十余件,品类包括彩瓷、青花,官窑颜色釉瓷更是几近半数。 其中,“明洪武外酱釉内蓝釉印花云龙纹大碗”最为引人注目,拍品为早年日本回流。墩式,敞口微撇,深弧腹,圈足略侈,足端稍厚,平削。底部露胎,...
明弘治白地绿彩暗龙纹碗(直径20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白釉底色洁净滋润,放大镜下见气泡有大小。器腹上暗刻两条绿釉行龙。绿色匀净淡雅,深浅不一,可能是不经意形成,但效果好,也成了明晚期这类白地绿彩刻龙碗的一个特征。暗刻线条流畅,进刀深浅一致,特别是鳞甲刻法,既排列规整,又随意洒脱,与呼风唤雨的龙的神态形成了对应,加之生动多变的龙须、龙爪,组成了栩栩如生的画面。绿釉有开片,侧看有蛤蜊光,这...
仅拿中国的陶瓷而言,明清两朝,由于皇帝的偏好,瓷器工艺发展迅速,各种彩绘瓷器应运而生,龙纹装饰也成为陶瓷的流行元素,然而随着环境的变迁以及帝王的喜好,明清两朝,陶瓷上的龙纹装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魂,自商代龙的形象形成至今,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里。自古,帝王就以龙自居,皇帝自称真命天子,百姓则将龙作为吉庆祥和的化身和降雨的神灵。龙本身是一种虚构出...
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历经15年终于在上海博物馆完成修复工作。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为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由于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表面装饰着精细复杂的龙形图案,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上世纪...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人多喜爱龙,以至出现叶公的典故。虽然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艺术形象,但中国先民往往将一些解释不了的事情归功于龙的神威。屈原在《天问》中说大禹治水时,有一条龙用尾巴在前面扫出一条通道,给大禹指引疏导水患的方向。在中国...
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历经15年终于在上海博物馆完成修复工作。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为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由于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表面装饰着精细复杂的龙形图案,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上世纪9...
1971年出土于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墓,因其戗金龙纹图案而著称于世,代表了明代戗金工艺的最高水平,现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北京盈时国际2012秋季拍卖会于10月30日在京圆满收槌。举槌当天,记者在拍卖前的预展现场看到,一件被单独放在玻璃展柜中的名为“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的重器,这件器物上的应龙绘制精美,将帝王的威武与神秘庄严的形象隐喻化地呈现。张翅飞舞的应龙,跃于波涛上,大有摄海之威猛,给人深刻而震撼的印象。瓶身下方的海水纹样,以浅蓝色调细描的浪花飞沫,生动地展示...
图片资料 1971年出土于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墓,因其戗金龙纹图案而著称于世,代表了明代戗金工艺的最高水平,现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历经15年终于在上海博物馆完成修复工作。青铜鑑流行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 221年),为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于储水、储冰或洗澡。由于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表面装饰着精细复杂的龙形图案,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从香港抢救回归了这...
2012年10月25日,修复成功的大型青铜器“交龙 修复中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2011年6月7日摄)。 25日,上海博物馆宣布,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修复成功。这件青铜器表面装饰着精细复杂的龙形图案,具有极高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由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后,经上博文物修复室研究员张光敏历时15年的研究修...
2012年10月25日,修复成功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在上海博物馆亮相。 修复中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2011年6月7日摄)。 25日,上海博物馆宣布,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型青铜器“交龙纹鑑”修复成功。这件青铜器表面装饰着精细复杂的龙形图案,具有极高价值。自上世纪90年代由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后,...
清 黄花梨有束腰外翻马蹄腿罗锅枨云龙纹圈椅成对 年代:清早期尺寸:高99cm,宽60cm,深49cm 此对圈椅用材厚重粗硕,四面有精美雕工。从外观上看,椅子的下半部为有束腰外翻马蹄罗锅枨方凳,上半部为变体的圈椅造型。椅圈浮雕螭龙云纹,靠背板透雕螭龙捧寿纹,双面有工。后立柱、联帮棍、鹅脖等部位浮雕螭龙云纹。软藤座面,椅盘下部至椅腿铲地浮雕螭龙云纹,三弯腿,外翻马蹄足,曲线灵动富于变化。 ...
名称:紫檀螭龙纹多宝阁成对 年代:清乾隆 尺寸:155×118.5×49 cm 多宝格又称“百宝格”或“博古格”,用作陈设古玩器物,兴起于清代,一度非常流行。多宝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在视觉效果上,它打破了横竖连贯等极富规律性的格调,开辟出新奇的意境来。多宝格与扶手椅被公认为最富清式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