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瓷器诞生之日起,龙纹便是瓷器上最常见的装饰之一。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纹状如走兽,其造型主要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注重龙首的装饰效果,龙角多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多呆板粗壮,其颈、腹、尾部变化不大,龙爪似蹄;五代至元为中期:龙身大都披鳞,龙身与龙尾界限清晰,龙首有角、发,无双须,龙爪一般为3趾。元代龙纹刻画大都精细,总体特征是头小、身长、肢瘦...
在一个收藏家或陶瓷爱好者眼里,一件上等的瓷品必将十分迷人。中国瓷器发展几千年,产生了各种颜色釉,颜色釉五彩缤纷品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钧红、玫瑰紫等;黄色的如钛黄、象阳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绣花等。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给人们留下了品位不尽的韵致。在这无数多种颜色釉中,黄釉瓷器就是从众中脱颖而出...
元代青玉翼龙纹双耳壶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朝代,在中原传统文化和宋、辽、金文化的影响下,对传统的制玉制度和琢玉工艺十分推崇,他们仿效宋代官办玉制度,并用现有的制玉技术,设置了专门督办制玉机构。元代墓葬出土的玉器不多,以安徽安庆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和江苏无锡钱裕墓、苏州张士诚父母墓中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出土玉器种类有:带钩、带板、杯、匜、尊等。 元代器皿型玉器虽较多,但玉壶却极为罕见。天津博...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龙纹概说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
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对干隆粉青釉金红彩龙纹盖罐,高48.5cm,口径16cm,底径18.5cm。此罐直口,短颈,鼓腹下收,窄肩,带盖,罐盖可卸。整罐纹饰以龙纹为主题,盖罐底部以胫部绘海水江牙纹衬托腾空飞舞的龙纹,飞龙曲颈引身,双目圆睁,张口吐舌,须髯迎风飘逸,龙体鳞片层层密密,清晰可见,龙爪开张有力,锋利无比。龙头加金彩描绘,鳞片以矾红彩深浅表现阴阳向背,使龙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此件藏品画面精美,...
梅瓶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梅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 据专家研究,无论是数量、品种、器型,还是纹饰、价值,元青...
宣德掐丝珐琅大罐 高:逾60厘米 大英博物馆那件口沿两侧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双款的掐丝珐琅云龙纹大罐非常有名,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最耀眼的明星正是这件重器。 掐丝珐琅技术自元代传入中原后深得皇家喜爱,至明初尤盛。明代带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只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年间制造。此件大罐即是珍罕的宣德官方年款存世珐琅器中器型最大者,身高逾60厘米,早在1967年便入藏大英博物馆。 ...
当人们漫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瓷之韵-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时,不禁会被一件既不像单色釉瓷器那么质朴内敛,又不似彩瓷那样五彩斑斓的青花云龙纹罐所吸引(见图1),画面当中的游龙好似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自由驰骋。青白两色之间交相辉映,散发着古朴而又灿烂的光彩,这便是青花瓷器独有的魅力,使得古今中外的人们为之着迷,不忍去手。 图1:元 青花云龙纹罐(国家博物馆藏)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北京文...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泱泱华夏的典型符号。一杯香茗在手,漫卷诗书欲狂,说的是茶的趣味、论的是茶的品性,品的是茶的格调,细细品茶被称为是最儒雅之事。一茶盏在手,即使身处闹市,也有一番“独钓寒江雪”的情调与趣味。随着茶事的兴盛,紫砂壶作为茶具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
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长有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似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亦能飞,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龙在阴阳宇宙观中代表阳,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封建时代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使用的东西,如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的形象自在商代形成...
洪武青花瓷主要使用的是国产青料,有的表现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呈色稳定,不晕散;有的青花浅淡,少有晕散;还有的青花色泽泛灰,并呈现出较大斑状的黑青色。青花釉面肥腴、光润、细腻、平滑。器型主要有石榴形瓜棱罐、玉壶春瓶、执壶、菱花口折沿大盘、大碗、菱花口盏托、折沿浅盘、盘、碗、高足碗等。纹饰以花卉纹为主,很少见元青花中的瑞兽、鱼藻、鸳鸯戏莲和历史人物故事图。常见的主题纹饰是缠枝或折枝花卉,主要有菊花、莲...
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永乐青花龙纹扁壶,高45.3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4.5x10厘米。此壶造型优雅,线条浑圆柔和。口微撇,细长颈,扁圆形腹,椭圆形矮圈足。口部饰青花回纹,颈部饰缠枝花纹,腹部绘双龙戏莲纹。龙体粗壮、肥实,龙双目炯炯,怒发冲冠,腭向上翻卷,露出舌头与锋利的牙齿。爪虽是三爪,但遒劲有力。整条龙看起来显得那么矫健、凶猛。 龙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最早是远古时代民族的图腾。...
考古与文献可以证实,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饰是对中原地区上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生物进化与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又为商周青铜器上龙纹饰的生物原型是中华扬子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于此基础上讨论龙纹饰的文化意义,实应导源于上古四灵观念的形成。四灵作为类属之长,是各类现实动物的代表,也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而此正是四灵纹饰与青铜食器建立关系的根源所在。 龙纹是青铜礼器上重要的...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康熙素三彩折枝花暗云龙纹碗,为康熙朝典型器形。如今市场的赝品颇似真品,须仔细辨别方能鉴出真伪。 首先,从器形上,赝品外表乍看与真品极为相似,撇口,深腹,留足,但上手后即可发现赝品较大且重于真品。虽是毫厘之差,却失去真品端庄、秀丽之感,反觉笨拙、呆板。 其次,真品釉面紧附于胎体上,坚致莹润,而赝品胎釉结合松弛,釉面泛黄且含有杂质,这是由于时代和工艺的不同,在...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器物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此时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在二里头文化早期(夏文化)陶器上,有浅刻的龙纹。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习称夔龙纹。西周印纹硬陶上,尚有夔龙纹。战国及汉代彩绘陶上出现龙凤纹和蟠虺亦是龙的一种。南朝晚期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而作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