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该院在三峡库区的一处古坟坝遗址取得重要考古发现,共出土陶、瓷、铜、石等各类遗物及标本近千件,时代涵盖新石器、商周、汉、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 古坟坝遗址位于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一组,地处长江右岸小地名为庙岩河的二级台地上,埋藏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位于三峡水库消落区,长江水位的反复消涨对遗址形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的取土活动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重庆市文化...
修缮竣工的天水赵氏祠堂。 本报首席记者 王兰芳 摄 自古以来,天水赵氏祠堂一直是海内外赵氏族人寻根祭祖的圣地。12月15日,记者在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采访时了解到,备受社会关注的天水赵氏宗祠修缮保护工程日前已全面完工。 天水赵氏宗祠位于秦州区西关三星巷以西,原祠宇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属明代建筑,清代曾小修过。有专家曾称这里的古建筑群当属“东方木雕的艺术馆”。 历经近千年风雨剥蚀...
古典家具风格各异,造型、用材、工艺各有特色。收藏古典家具需懂得欣赏不同韵味,要对家具的材质特性、工艺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明清家具在外形上差别很大。清式奢贵,重雕刻与纹饰,极尽奢靡,与清朝统治者好大喜功、固步自封的取向有直接关系。用材也十分讲究,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选材几乎使用小叶紫檀,清前期部分使用黄花梨。明代家具因为不少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多有儒雅气息。题材多...
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 本、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时期、地区所仿(伪),其主要特点、手段、影响如何,是古代仿品、现代仿品或是做假古董。还 要弄清楚是整体摹仿还是局部仿制,如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区别。...
“文化部已经确定由江苏牵头推进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的联合申遗。”12月3日,在江苏省关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主题发布会上,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在谈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透露。 江苏是文化强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的宝贵资源,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经历了长达2年多的维修,备受关注的三苏祠将于明年初重新开馆。11月30日,记者从三苏祠博物馆获悉,工匠们在当年苏东坡的读书处,意外发现一口古井,“井口挨着苏东坡从小读书的地方,说不定里面能找到苏东坡当年使用过的物品。”三苏祠园林基建部主任林小平说,在井内发现明清瓷片等物品。此外,三苏祠在修缮过程中还有考古新发现:发现馆内一株900多岁的荔枝树。
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不会陌生,旧时的寒冬腊月,民间富家的太太、小姐,甚至皇宫贵族之家御寒暖手时,都喜用一种叫铜手炉的精巧暖具。如今工业飞速发展,冬日里空调暖意盈屋,哪里还会整日捧着个铜手炉取暖消遣。铜手炉若有幸留至当代,大多成了后人眼光里的古董宝贝。一只工艺精湛、造型别致的铜手炉,如今可以堂而皇之地陈列进国家博物馆,上艺术品拍卖行,被收藏家们珍藏赏玩。 流行发展于明清时期的铜手炉,又称“袖炉”、“捧...
金铜佛像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的宗教性。佛像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它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像仪规。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造像的造型。二是它的社会性。造像要有人崇拜,就必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为了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佛教精神,就要迎合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各个时代的佛教造像,体现出各自鲜...
宋代喜欢玩荷叶,明代长得有点粗,清代好动更活泼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到宋代,制玉技艺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宋代玉童:常举荷叶,因为那是潮流 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
明清瓷器寿文化 刘英杰(洛阳) 编剧,作家,《文化收藏》杂志副主编。 均是描写重阳节,比起唐代杜牧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的无奈,北宋李之仪在《千秋岁》中“中秋才过,今又重阳到,狂心未歇情难老”的慨叹更为潇洒快慰。在我国传统社会中, 人们以“福禄寿喜财”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寿为限,总体上反映了古代文化中人们珍爱生活、渴望长寿的理想追求。其反映到瓷器中,就是寿文化题材装 饰中...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吐蕃王朝与唐王朝“和亲”,此后西藏高原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就没有间断。公元13世纪,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从此以后,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一直有效地行使着主权。与此同时,随着汉藏交往频繁,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交融也愈加显著。在西藏,至今仍收藏着一些与历代中央王朝有关的文物,这些文物一方面以实物证明了西藏自元朝以来,就始终置于中国中央政府治理之下...
11月16日,前门大江胡同32号,工人在原址复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11月16日,前门冰窖斜街15号,广东平镇会馆的原址只剩一间房了。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近日,有文保人士称,前门东路东侧一片正在拆迁腾退的胡同区内,有部分明清之际的两处文物普查登记院落建筑被拆。对此,东城区文委已责令涉事企业查明情况,将予以惩处;责令管理公司加强监管力度。 前门东街以东,目前尚存一片建筑基本维持原貌的...
11月14日,“王世贞与明清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会”在王世贞的故乡太仓举行,来自国内外数十所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位明代文坛领袖与明清文学、史学、艺术学发展的关系。开幕式现场,太仓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太仓文化研究院框架协议》。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与太仓市政府联合举办,主要围绕王世贞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王世贞全集》整理、基础文献,...
一条被时光遗忘、却依然活着的老街,她会有怎样的命运? 在秀水青山的松古盆地,始自汉唐、历经喧嚣的“明清街”,因为松阳政府的活态保护,焕发出新的光彩…… 老街新貌:焕发清丽容颜 松阳“明清街”,这片隐没在小城深处的老街区,由南直街、官塘路、横街、人民大街、大井路、猪行路等主要老街围合而成,呈“井”字型,核心区域面积达10.5公顷,生活着8000多西屏街道的原住民和全县各地来的商人。因为道路狭小...
市民纷纷用手机拍下名作留存。胡仁杰/摄 11月17日,由我县博物馆和淮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墨韵流芳——淮安市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珍品特展”在县博物馆开展,共展出了30幅明清时期的书画珍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参观。 明清时期,淮安漕运、盐运繁荣,由此,运河之都地位确立。当时的淮安经济繁荣,书画艺术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明四家”、“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等艺术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淮安书画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