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日,由兰亭书法博物馆与天一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石遗音——天一阁藏明清刻石珍拓展”在兰亭书法博物馆胜利开展。 此次展览,展品共五十六件,以天一阁所藏明清刻石的拓片为载体,将碑帖的收藏、文化传播、历史传承及本身制作工艺相结合,综合展示碑帖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整个展览可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从碑帖作为收藏品的角度,让观众了解其收藏研究的一面;从碑帖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角度,展示其记录事实、证经...
近日,宿州博物馆对基本陈列“明清遗韵”展厅进行了调整,更新21件(套)文物,使得展厅内的文物品类更加丰富。调整后的“明清遗韵”展厅分为五个单元,多视角地反映了该时期宿州地区的多彩文化。 宿州博物馆的基本展陈分为“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近代风云”、“人杰地灵”等板块,将我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充分展示。宿州博物馆自2010年...
夏日炎炎,在一年最热的三伏天中,南京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清凉”的新展,如“荷花专题展”等。朱耷、张大千等画家均以荷花为题材创作过。同时,“方若琪先生捐赠书画展”也于昨天在南博举行,令观众领略了岭南画派的风情。 南博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万新华告诉记者,中国画家自古以来便喜欢以荷花为母题进行创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所画的荷花图,可能是最早的画荷之作。从那以后,历代画家纷...
2016年7月16日下午,经济史研究室组织举行题为“经验与展望:明清以来之制度研究”的学术沙龙。此次沙龙邀请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刘志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彭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阿风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董建中副教授,以及政治史研究室任智勇、社会史研究室唐仕春等所内同仁,进行制度史研究的心得交流和制度史研究方法路径的讨论。 刘志伟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认为可以把“...
7月8日至9月11日,“怀袖清风——明清扇面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和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展出两院珍藏的明清扇面绘画精品99件。吉林省博物院多年来致力于历代书画文物的收集,是国内书画收藏比较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其中扇面书画是其重要的藏品系列。本次展览绘画题材包含了山水、人物、花鸟、仕女、写真,几乎囊括了中国画的所有画科;绘画表现手法上涵盖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没骨、青绿山...
7月8日至9月11日,“怀袖清风——明清扇面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此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和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展出两院珍藏的明清扇面绘画精品99件。吉林省博物院多年来致力于历代书画文物的收集,是国内书画收藏比较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其中扇面书画是其重要的藏品系列。本次展览绘画题材包含了山水、人物、花鸟、仕女、写真,几乎囊括了中国画的所有画科;绘画表现手法上涵盖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没骨、青绿山...
王翚仿王蒙秋林读书图苏州博物馆藏 7月13日,“与古为徒——苏州博物馆藏明清仿古山水”特展在苏州博物馆2楼展厅举行。 古人论画山水之法,一曰师古人、一曰师造化,其次即如董其昌所说:“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而当以天地为师。”以“师古人”获取前人丰富的技法经验,追求一种在比较与鉴别的基础上形成的品味与格调;以“师造化”使山水画从大自然中获取无穷无尽的营养与创作源泉,葆其旺盛的艺术...
近日,“美人如花隔云端——中国明清女性生活展”亮相颐和园德和园,今起至9月12日,95套凝结着明清女性生活印迹与丰富情感的历史文物遗存,将带领观众穿越数百年的尘封岁月,近距离欣赏古代婉约佳人们的生活画卷。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展览以优秀的传统女性文化为主线,从服装、女红、书画、娱乐、家居生活五个单元,展示了明清之际不同阶层女性生活的状况。在服饰仪容展区,展示了明代女性传统的汉式服饰,如着衫...
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名都,无数文化名人在这块土地留下自己的智慧和创造。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美术理论家,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六法论”等,奠定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基本架构,对后世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名都,无数文化名人在这块土地留下自己的智慧和创造。人们视南京为历史文化名都,不仅因为这里还保存着城墙...
观众参观 7月8日,由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怀袖清风——明清扇面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展厅开展。 扇面绘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有其精致小巧而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扇面画将扇子的实用功能与书画的观赏功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历代画家,都喜爱在这有限的尺幅间把玩笔墨情趣,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使扇面画成为中国书画宝库中耀眼的艺术品类。 文献记载,扇面绘画早...
糯米灰浆用作建筑材料这项技术,属于祖传工艺。 西昌古城大通门附近,5口大铁锅热气蒸腾,锅内,翻滚着沸腾的糯米粥,隔着老远,米香味就已经扑鼻而来。 香喷喷的粥,却并非用来食用。在附近的大通门城楼上,是西昌明清古城墙的修复工地,趁着好天气,工人们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工人手中,用来修砌城墙、黏合青砖的,不是水泥,而是刚刚出锅的糯米粥,混以石灰、明矾形成的糯米灰浆。 此次需要修复的西昌古城...
一个古老的小山村,村内存有明清古建筑14群组,村民在每一处古建筑上立保护牌。5年来的自发保护,终于让省住建厅、省文物厅、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下文,将这个村子纳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内。 这个小山村就是新密米村镇范村。 2016年5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专家还专门提到这个村的村民自发保护古村落民居的善举,称这是对文物的巨大贡献。 古宅古庙古井古树 村里处处都是...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惠州市城市化程度逐年提高,一些历史文物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渐渐消失,希望多保存城市记忆。惠州市档案局对此回应称,2012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加大经费投入,实施惠州城市记忆工程的建议》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案以来,市档案局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全市力量,不断推进城市记忆工程,抢救珍贵资源,出版了一系列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书籍。 市档案局方面介绍,通过收集整理明...
一个古老的小山村,村内存有明清古建筑14群组,村民在每一处古建筑上立保护牌。5年来的自发保护,终于让省住建厅、省文物厅、省财政厅等七部门联合下文,将这个村子纳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内。 这个小山村就是新密米村镇范村。 2016年5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专家还专门提到这个村的村民自发保护古村落民居的善举,称这是对文物的巨大贡献。 古宅古庙古井古树 村里处处都是文物 ...
青花瓷与山水画是中华艺术文明历程中两门辉煌的艺术。关于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虽然存有不同的界定,但青花在元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釉下彩品类应是没有争议的事实。青花瓷与山水画在其各自的发展中又相互借鉴影响,并终于在明清之际得到真正的结合。 明代是中国制瓷业的又一个全盛期,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一个高峰。不仅工艺与器型发展到一个较为完备的阶段,装饰风格也同样异彩纷呈。元代戏剧的新兴和繁荣使人物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