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发现的齐云山石刻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文物局了解到,当地文物部门近日在齐云山景区天桥岩附近发现了一处石刻。经专家考证,该石刻为中晚唐时期的作品,距今已有1183年历史,是齐云山景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石刻。 据休宁县文广新局局长程声长介绍,此次发现的唐代石刻主体为一位女性礼佛的岩刻画,宽60厘米,高80厘米。画中女子衣饰华贵,仪态虔诚,双手合十做拜佛状。旁边的文字刻痕模糊,...
千手观音的主尊造像即将开始修复。 韩璐 摄 陈卉丽介绍千手观音已修复贴金的手臂情况。 韩璐 摄 目前千手观音已完成545只手臂修复贴金工作,预计明年6月完成全部修缮工作。 韩璐 摄 记者25日从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获悉,中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目前已完成了545只手臂修复贴金工作,预计明年6月完成全部修缮工作。 据大足石刻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陈...
位于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的彭氏家族石刻,刻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至弘治十年(1497年)之间,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日,记者获悉,为确保大智石刻的安全,该县文物部门近日为该石刻专门雇了2名“保姆”,长期承担看护石刻,负责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工作。 据了解,现存的大智石刻散布在大智村南北一线约1公里的路边。大智村的彭贯、彭彦充家族“四代五进士”,石刻...
17日的“老南京”介绍了栖霞南朝石刻之谜。有读者致电“老南京”版,称栖霞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大两小三只石辟邪“依偎”在一起,这在南京现存南朝石刻中是绝无仅有、仅此一家的景观。 这个现象只有这儿有 据记者了解,栖霞区将依托南朝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建设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而这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就非常独特。 六朝史爱好者、网友“兴文”告诉记者...
为提高民生文化服务水平,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扩展建设。该项目由泸州市博物馆投入30余万元进行。项目完成后,增加展览面积500平方米,新增展出46件精美宋代石刻文物,更加充分展示了泸州宋代石刻文物的艺术魅力,能营造更好的艺术鉴赏氛围,有更好的观赏效果。 9月12日,泸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方莉带领有关人员对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扩展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充分肯定了相关工作,同时对...
本月初,江南时报独家报道了“国保文物南朝萧宏墓前石刻西辟邪不翼而飞”的消息,引起南京市文广新局及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文物支队的高度重视,目前该支队已责成栖霞区文化旅游局进一步调查。 位于仙林大学城东面的梁临川靖惠王墓前石刻(公元526年)—萧宏墓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然屹立在南京1500多年,历经风雨沧桑。然而今年9月初,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向江南时报记者爆料,“去年,我去...
散落在南京栖霞、江宁两区的19处“国保”南朝石刻,究竟该集中保护,还是就地保护?多年来,一直争论不断。 昨天,记者了解到,这个困扰文物专家们多年的争议,可以停止了。文物部门决定在栖霞区新合村,南朝萧恢萧憺墓石刻的南边,建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公园内筹建一座南朝博物馆。“目前,学者们大多数都赞成就地保护,所以,南朝陵墓石刻遗址公园不会把其他南朝石刻搬过来。”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南朝...
萧宏墓的辟邪被从水中提升出来,并加了顶。 记者从栖霞区了解到,专家和市民呼声已久的南朝石刻遗址公园选址已定。与此同时,公园内还将有一座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南朝博物馆。该方案的确立也意味着,此前“将散落在南京近郊的南朝石刻,集中起来打造遗址公园”的说法,已被正式否定,所有南朝石刻都将原址保护。而这个地址就选在栖霞山下的新合村,主要展示这里南朝梁代两位王爷萧恢、萧憺的陵墓神道石刻。 “集...
高松拍摄的残碎西辟邪石刻 加了“保护罩”的萧宏墓前东辟邪石刻 “去年,我去看,南朝萧宏墓石刻原本露出地表的(残碎)西辟邪还在,今年再去就没有了。”昨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在电话那头说:“希望江南时报能帮忙搞搞清楚,"国保"文物究竟去哪了?” 位于仙林大学城东面的梁临川靖惠王墓前石刻(公元526年)—萧宏墓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巍然屹立在南京1500多年,历经风雨沧桑。不...
周邦毓碑像 近日,有读者给燕赵都市报爆料,在河北省临漳县张村乡东街周氏祠堂发现两座明代崇祯年间碑像,距今已400余年。碑像正中为坐像,一旁为站像,青石线刻,头戴官帽、身穿官服,体态雍容华贵,栩栩如生,神情庄重肃穆。 临漳周氏祠堂现存两座400年前人物碑像 记者赶赴现场了解到,两座人物碑像均为明代崇祯年间所立,正中供奉的碑像为周邦毓,据周氏后人回忆,原本东、西两边各有一座体型...
8月23日记者回访寺庙时看到,从正殿盗出被追回的藻井石石刻,至今被丢弃在台阶下。 本报曾两次率先报道的房山环秀禅寺石刻被盗一案有了最新进展,两名年初盗窃文物的80后上午受审。今年初,韩某、梅某等人看中了环秀禅寺的石刻,趁着无人看管,韩某等人分两天将石刻上的花纹撬下,并欲盗走,被赶来的群众抓获。 日前记者对该寺庙回访时发现,被盗文物追回后仍被丢弃在寺庙大殿前的地上,因寺庙无人驻守看管...
石刻自右向左而勒,文头横排,撰文为:历八年秋季月;正文竖排,撰文为:信人杨其、货氏同男杨大钦,胡氏、赵氏,二人大发善心,喜拾石梯子三丈四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川怎么办?在古代,川东地区有一条出川的交通要道,那就是盐茶古道。 日前,在川陕盐茶古道达州(微博)万源市石塘通天观段,继发现“魁”字石刻后,又发现明代石刻,为研究古道在历代时期促进历史、文化、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等...
记者从休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8月初,齐云山景区云岩湖附近发现一处唐代摩崖石刻,这是该景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石刻,比此前有记载的北宋石刻提前了138年。 此次发现的唐代石刻主体为一女性礼佛的岩刻画,宽约80厘米、高约1米。画中女子衣饰华贵,仪态虔诚,双手合十做拜佛状。旁边的文字内容因岩石风化而不太完整,作者不详,但“大和三年十月”等字样较为清晰。据相关专家考证,该石刻创作于晚唐时期的公元82...
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大足区城东的宋代墓葬群清理墓室里精美的石刻造像。 今年7月底,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和龙岗街道先后出土两处宋代墓葬。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随即组成工作组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并将墓葬雕刻整体搬运至文物库房保存。墓葬出土了记载墓主所处时代及其生平事迹的墓志,以及铜镜、陶碗、陶盏等随葬品,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由于宋...
8月4日,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员在大足区城东的宋代墓葬群现场考察。 今年7月底,重庆市大足区城东和龙岗街道先后出土两处宋代墓葬。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随即组成工作组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并将墓葬雕刻整体搬运至文物库房保存。墓葬出土了记载墓主所处时代及其生平事迹的墓志,以及铜镜、陶碗、陶盏等随葬品,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刻造像。 据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介绍,由于宋代是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